中小学德育

中小学德育杂志 省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小学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68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本期视点、本期视点_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同构、道德领导力、课程育德、教师德育专业化_专栏、教师德育专业化、学生发...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2095-1183
国内刊号:44-1682/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4942
总被引量:2045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4.45
立即指数:0.0014
期刊他引率:0.75
平均引文率:0.3736
  • 愿做一个“开窗子”的好老师

    作者:欧阳书琴 刊期:2016年第10期

    厦大邹振东教授曾说:"最好的老师有三种,第一种是递锤子的,你想要钉钉子,你的老师递给你一把锤子——多好的老师;第二种是变手指的,你的人生需要好多黄金,老师让你的手指头变得可以点铁成金——多好的老师;第三种是开窗子的,

  • 擦亮鲜红的火炬——少年儿童组织建设的时代思索——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时代困境与对策研究

    作者:易连云; 王春华; 谭畅 刊期:2016年第10期

    尽管少年儿童组织教育长期以来受到关注与重视,却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与学校德育一样备受质疑。疏理当前少年儿童组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结合当前少年儿童组织的群众性与普及性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以少年儿童组织教育为基础和主线,以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统领小学德育,实现整体性学校德育的构想。

  • 少先队标识育人价值实现的对策重构

    作者:袁仲敏; 王华敏; 罗雪梅 刊期:2016年第10期

    少先队标识作为少先队文化结构的器物层面,是组织物质与组织精神的聚焦点,对少先队员组织观念的导向、组织情感的激发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当前少先队标识在制作、获得、使用上面临着不规范、不严肃、不能满足多元需求等现实困境,制约着其育人价值的实现。可以通过在少先队标识设计制作中融入育人理念,优化少先队标识获得和使用...

  • “互动仪式链”理论对少先队仪式教育的启示

    作者:徐水婵; 于洪燕; 董子蓉 刊期:2016年第10期

    少先队仪式作为队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和强化少先队员身份认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实中,少先队仪式教育却存在主体地位丧失、符号意义忽视和活动形式化倾向等问题。借鉴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反思少先队仪式教育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强化少先队员的身份认同。

  • 艺术符号理论对少先队爱国情感教育的启示

    作者:朱智慧; 李姗泽; 鲁雯 刊期:2016年第10期

    当前的少先队爱国情感教育实践,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苏珊·朗格基于卡西尔"人是符号化的动物"的文化符号哲学,构建了艺术符号理论。该理论启示我们:在少先队员爱国情感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从儿童自身的符号系统出发,选择合适的爱国情感教育材料;要重视利用艺术符号营造爱国氛围,利用艺术暗示的作用,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少先队员爱国情感。

  • 少先队活动中队员个性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作者:王娟; 张正江; 李键 刊期:2016年第10期

    促进少年儿童个性发展是少先队教育的应有之义。当前学校少先队活动在促进少年儿童的个性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通过树立个性化教育理念为少先队活动提供良好的氛围,努力培养和塑造个性鲜明的少先队辅导员,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少年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四个方面的改进,有助于少先队员个性的良好发展。

  • 那儿童青少年是人类祖先的转世灵童(一)——生命本原显现诗人气质

    作者:毕世响 刊期:2016年第10期

    孩童是人类祖先的转世灵童,人类精神与文明的颠峰。他们应该活出生命的极限,疯癫迷狂颠倒,显现生命的诗人本原。成年人甘愿当孩童指使的小鬼,凭附在孩童身上,却不能替他们思。

  • “精准供给”引领学校健康发展——源自一所新建校的思考

    作者:樊雪林 刊期:2016年第10期

    "精准供给"为新建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立足校情,凝练学校核心理念;顶层设计,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回归儿童立场,有效实施德育课程,才能实现"精准供给",引领学校走上科学发展道路。

  • 以校训精神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为例

    作者:莫利 刊期:2016年第10期

    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根植于传统文化。学校以校训为载体,通过校训解读、氛围营造、活动创设、理性反思等方式,有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

  • “六艺儒苑”:赋予校园灵魂的文化景观及其功能重构

    作者:周丽红 刊期:2016年第10期

    学校的发展就是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广州市增城区高级中学通过营建独具儒家文化特色的校园景观"六艺儒苑",不仅展示出学校独特的价值追求与精神风貌,更以此整合和创新了学校的"六艺儒苑"特色课程体系,让传统文化真正在校园中得以传承,进而实现了学校文化立校的管理主张。

  • 自媒体时代城市薄弱中学的德育困境及对策思考

    作者:陈吉君 刊期:2016年第10期

    自媒体时代快速的信息传播手段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得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城市薄弱中学德育工作的一些矛盾更加突出。分析其中的原因,积极寻找化解对策,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才会更有实效。

  •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作者:高丽 刊期:2016年第10期

    "模拟政协"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在形式上的大胆创新。它旨在让学生在感性体验之后学会理性表达,在比较运用的同时自觉内化,有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力、分析问题的深刻性、公共参与的创新力和知行合一的实践力,是对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的有益探索。

  • 基于品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策略——以“守规则”素养为例

    作者:包莉; 马兰; 彭燕 刊期:2016年第10期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以发展儿童的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将"有爱心、负责任、讲文明、守规则"确定为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守规则"为重点,研制核心素养图谱,研究相应的课堂教学范式和律动课堂评价量规,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落实核心素养。

  • 用研究性学习架起知识与实践的桥梁——以小学品德课程交往类题材为例

    作者:桑丽虹; 胡伟敏 刊期:2016年第10期

    知行合一是品德课程的难题。在课后延伸活动中,围绕品德交往类题材,引导学生调查实践,学写小论文,以此展开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道德感知力和交往品质,促进知行合一。

  • 小学品德延伸活动评价改进略谈

    作者:俞锋 刊期:2016年第10期

    品德课后延伸活动能带领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世界,践行道德认知。针对活动评价存在的主体单一、标准固定、时间迟滞等问题,通过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量规人性化和评价时机全程化,优化活动评价,提高延伸活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