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

中小学德育杂志 省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小学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68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本期视点、本期视点_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同构、道德领导力、课程育德、教师德育专业化_专栏、教师德育专业化、学生发...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2095-1183
国内刊号:44-1682/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4942
总被引量:2045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4.45
立即指数:0.0014
期刊他引率:0.75
平均引文率:0.3736
  • 让校园文化暖透学生心灵

    作者:黄志煊 刊期:2016年第09期

    《孟子》有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总是生活在一种文化场境之中,互为影响。师生亦如是,可见校园文化之重要。多年来,我们殚精竭虑,为着校园里这门隐形的课程付出诸多努力,创造着起码是表面上的辉煌。然而,这轰轰烈烈的热潮掩盖不了实质上的虚空。我们需要怎样的校园文化,让学生随时、随地吸附养分、生长精神?只有"以...

  • 给特别学生以特别教育关爱——优化心理机能,服务人生幸福

    作者:班华 刊期:2016年第09期

    对"特别学生"与"特别教育"的理解,给特别学生以特别教育的关爱,体现了国家公民受教育权,体现了教育伦理的精神。"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积极教育的根本原则,是特别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特别教育应运用积极语言HAPPY模式,实施发展性的、积极的"心理-道德教育"。运用积极语言模式本身体现了积极的学生观、教育观;表现了诸多优越性...

  • 涵育生命的实践智慧——对小学德育课程回归生活的再思考

    作者:徐向阳 刊期:2016年第09期

    自本世纪初小学德育新课程实施以来,在生活德育理论的指导下,摆脱了灌输与说教束缚的小学德育课堂,一改往日的沉闷与枯燥,师生在开放的时空中,自由讨论源于生活的话题,大胆质疑关于生活的困惑,主动感悟生活蕴藏的意义,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精彩。

  • 小学品德课程核心素养刍议——一个实践哲学的视角

    作者:孙彩平 刊期:2016年第09期

    从实践哲学的视角出发,作为综合课程的小学德育课程的核心素养,不是几个学科知识体系的简单加和,而是服务于美好生活这一总体目的的实践智慧。实践智慧的核心要素,包括善、感、知、情、意、志、辨、决、策、技、行等,都是与个体生活情境整合性而非孤立存在的要素,具有鲜明的文化与道德意义。实践智慧的核心能力包括把握总体善的能力、向生活和经...

  • 研究品德核心素养 完善课程理论体系——小学德育一线教师的视角

    作者:孙民 刊期:2016年第09期

    生活德育理念的出现,除了给基础德育课程带来深刻变革,也给德育课程实践者带来了自觉建构德育课程理论的启蒙。随着实践的深入,研究者发现,目前我国的德育课程目标缺乏理论支撑,表述过于宏大,缺少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基于此,品德课程核心素养理论应运而生。德育课程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还需要所有德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与深入研究。

  • 探究式学习:突破道德核心素养形成的“最后一公里”

    作者:方峥嵘 刊期:2016年第09期

    当前品德课程学习存在着由课程理念到转化为实践、达成课程目标的"最后一公里"现象。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溯源追本,贯通知识与意义,引领学生亲历自主学习的过程,引导获得深度体验,关注生活的意义回归,能有效突破"最后一公里"的困境,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

  • 品德课程教学中学生实践智慧培育例谈

    作者:陈小勤 刊期:2016年第09期

    小学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实践智慧。从教学的角度来培育实践智慧,可以沿着如下路径开展:选择实践点,达成育人目标;建立知识与应用通道,实现自主育人;有效整合教学资源,融入社会生活。

  • “今天老师竟然请假了”——对教师休息权被剥夺的批判

    作者:王雨露; 章乐 刊期:2016年第09期

    教师休息权被剥夺已是行业的常态。这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不尊重教师作为人的权利、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以及隐性地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应试教育的工具本质、社会舆论的道德绑架以及教师利用不休息来推脱责任与向学生施压是教师休息权被剥夺的主要原因。为了保障教师的休息权,相关法律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应当理性看待教师的奉献精神,...

  • 死亡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价值与建构

    作者:苗睿岚 刊期:2016年第09期

    死亡教育在国内尚处于相对空白的境地。认识死亡及开展死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认识死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开展死亡教育则能帮助学生反观生命意义,从而在实践和感悟中超越死亡。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和策略。

  • 勒维纳斯他者伦理学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作者:蒋慧 刊期:2016年第09期

    传统德育关注道德行为主体,而忽视了道德实践中的承受者——他者。勒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强调,伦理根源于他者。这一理论为学校德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 “阅读+”:激活师生生命成长的内在要求

    作者:饶冠珍 刊期:2016年第09期

    "阅读+"是指一种思维开放、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阅读+"可以通过搭建"阅读+"框架,创建"阅读+"平台,拓建"阅读+"方式来实现。"阅读+"活动效果能在"博学少年"竞评中得到呈现和检验。

  • 道德实践: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然路径——基于品德课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作者:沈丽萍 刊期:2016年第09期

    基于品德课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突出实践主体价值、创新实践方式、拓展实践路径,使道德实践成为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

  • 乡情教育:一种新型的假日德育尝试

    作者:彭敦运 刊期:2016年第09期

    假期往往是学校德育的"真空地带",解决这一德育难题,要抓住契机,联合社区,争取家长支持,让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假日德育中既享受假日,又受到教育。

  • 做一个有道德的现代海实人——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校本德育课程构建探索

    作者:陈卫红 刊期:2016年第09期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社会、学校及个人的共同价值取向。学校结合自身的办学追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成长规律出发,逐步构建以养成教育、学科课程拓展和爱心活动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学会自我选择,自我发展,成为有道德的现代海实人。

  • 基于教材整合的小学生财经素养教育例谈

    作者:高丽娟 刊期:2016年第09期

    整合人教版和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相关内容,构建财经素养教育主题单元,通过创设消费情境,模拟理财体验,创设实践阵地,探索教学策略,培养小学生财经素养,为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获得经济幸福奠定基础,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