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

中小学德育杂志 省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小学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68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本期视点、本期视点_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同构、道德领导力、课程育德、教师德育专业化_专栏、教师德育专业化、学生发...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2095-1183
国内刊号:44-1682/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4942
总被引量:2045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4.45
立即指数:0.0014
期刊他引率:0.75
平均引文率:0.3736
  • 浙江:积极探索家校合作新途径新方法

    刊期:2012年第10期

    浙江省教育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家校合作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进一步强化家校共育机制,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方式,以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浙江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各中小学积极探索家校合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改革家长会组织形式,从单纯的老师主导转变为家长和老师平等参与,由单向说教转变为双向互动,...

  • 北京:国学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

    刊期:2012年第10期

    国内唯一一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前正式全国发行。在选取了《弟子规》《声律启蒙》《论语》《孙子兵法》等十二册核心经典课程的同时,教材内还编入了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教育,内容包括中国茶文化、中国年画、京剧文化等。目前,此套教材已进入北京“一费制”的教材体系中,并作为校本课程。中国传...

  • 20%青少年接受性教育的主要渠道来自学校

    刊期:2012年第10期

    9月26日,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的当前青少年性教育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8至24岁青少年在首次发生性关系时只有49%的人采取保护措施,获取性知识的渠道主要集中在网络,父母对子女性教育方面严重缺位。有74%的高中生父母没有与子女交流过性方面的知识,青少年接受性教育的主要渠道来自学校的占20%,来自父母的仅占9%,远远低于来自互...

  • 英国:公立中小学的价值教育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

    刊期:2012年第10期

    近年来,英国公立中小学的价值教育开始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第一,目标维度的综合化。在价值教育目标体系中,每一关键学段都从认知(知识和理解力)、情意(价值观念、态度和情绪)、技能(探究、交流和参与能力)三个维度出发,确立综合性的教学要求。第二,内容要求的综合化。立足于本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建构价值教育的内容体系,传递...

  • 杜时忠:建构道德的制度来培育道德的人

    刊期:2012年第10期

    杜时忠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撰文指出,面对经济与道德背离的时代难题,有必要超越传统的教育理论与德育理论,把落在传统教育学理论视野之外的制度纳入进来,把制度看作是教育的资源、教育的手段,甚至是教育的过程,倡导建构道德的制度来培育道德的人。制度育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制度培育、维系、支持社会道德;二是指制度培育...

  • 刘丙元:走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适应性困境

    刊期:2012年第10期

    刘丙元在《教育导刊》2012年第8期撰文指出,长期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秉持信念型伦理观,反映在教育中,就是认为道德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内化道德知识。而今,社会转型及外来文化的侵染对我国的社会道德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价值取向多元化导致以信念型伦理观为指导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明显下降,社会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发展...

  • 程利娜:挫折教育应注重阶段性

    刊期:2012年第10期

    程利娜在《教育探索》2012年第7期撰文指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阶段地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教育。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对于小学阶段而言,6至12岁是—个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的时期,小学生的挫折大多来自于学习,他们害怕学习失败。因此,应注重用事件创...

  • 童真迷失的“小大人”

    作者:梁好 刊期:2012年第10期

    前两天,看了一期综艺节目,第一位出场的是一位七八岁的小男孩,穿一身黑色西服,戴着礼帽,提着一根手杖,演唱了一首无比深情的歌曲。那有板有眼的手势、男性十足的姿态、沙哑的颤音,感动了在场无数观众,也深深地打动了主持人。现场的镜头,不时切换到观众落泪的场面,而主持人更是坦言:幸亏自己没有失恋,如不然,非哭得个稀里哗啦不可。...

  • 以特色凝聚学校精神——内涵式学校发展方式的行动研究

    作者:郑志生 张越 刊期:2012年第10期

    为实现以特色凝聚学校精神,推动学校发展方式由外延向内涵的转变,厦门市思明区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推进区域性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在研究中建立了四方合作、学习研讨、校本研究、跟踪指导、展示交流等工作机制,并在研究推进过程中,注重对创建活动本质的追问和结果的关注,以及学校在创建过程中成长方式的转变。

  • 知识的道德意义——兼论学科教学中道德意义的挖掘

    作者:孙彩平 蒋海晖 刊期:2012年第10期

    本文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这一习惯说法开始,追述其内在的知识论根源,针对其将知识与道德意义分离的观念,澄清了整合的、层次化的、主体指向的知识观,并详细分析了在这一知识观的理念下,体验与个人生活及经验相关联的教学的教育意义。

  • 为了精神的挺立——重庆市渝北区校园文化建设扫描

    作者:徐向阳 刊期:2012年第10期

    价值追问:与谢钢主任的对话2011年,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重庆市渝北区提交的论文《培育学校文化,激励学生成长》被评为优秀案例。带着期待,记者来到山城重庆,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就区教委为何选择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整体提升全区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的突破口这一话题,和渝北区教委主任谢钢进行了对话。“‘人是要有点精神...

  • 活化教材灵动有效——以《雷雨来了》一课教学为例

    作者:诸葛智 刊期:2012年第10期

    真正有效的品德课堂教学需要灵动。那么,如何促进品德课堂教学变得灵动有效呢?基于品德课程“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基本理念,从教材出发但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活”化教材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基于这样的认识,品德课堂教学设计可沿着将教材立体化、动态化以及开放化的思路来展开,从而切实提高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雷雨...

  • 愚巧之间在于一问——品德课堂教学中设计学习问题的有效繁略初探

    作者:刘燚 刊期:2012年第10期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既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也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在以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及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价值的品德课堂中,学习问题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一个好的学习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言语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过程,进而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如何有效...

  • 巧设追问启迪智慧——品德课堂教学中追问的有效策略初探

    作者:徐丽丽 刊期:2012年第10期

    所谓“追问”,顾名思义,是指追根究底地问。具体而言,它指的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在动态的品德课堂中,往往会出现答疑、讨论等各种形式的追问契机。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契机进行适时、有效地追问,品德教学就会呈现出理性交锋、心灵碰撞、情感交融的情境,从而将学生思...

  • 主体问性视域下品德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者:闵玉鹏 刊期:2012年第10期

    伴随着人们对主体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主体间性已成为了当下教育教学理论自我审视与重构的新基点。它超越了以往的单一主体性认识,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在语言和行动上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双向互动以及主动对话的交往。基于此,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也应转换视角:从封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走向开放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