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

中小学德育杂志 省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小学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68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本期视点、本期视点_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同构、道德领导力、课程育德、教师德育专业化_专栏、教师德育专业化、学生发...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2095-1183
国内刊号:44-1682/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4942
总被引量:2045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4.45
立即指数:0.0014
期刊他引率:0.75
平均引文率:0.3736
  • 北京: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项目专家工作组会议召开

    刊期:2011年第06期

    5月4日,“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项目”专家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会上指出,课程教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德育体系的基础性工作,要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

  • “另类”的德国小学

    刊期:2011年第06期

    德国的小学从不要求学生穿校服上学,也根本没订过统一的校服,目的就是为了体现“个性化”发展,止孩子从小就养成“个性”、发挥“个性”。每次考完试,老师都不评分,而是在前面讲解,学生在下面对照正确答案给自己的试卷评分。如此评分方法,不怕学生“要鬼”吗?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在德国小学生的心中,“自己骗自己”是最可耻的行为,...

  • 刘丙元:道德教育权威的重塑需要国家伦理意识的支撑

    刊期:2011年第06期

    刘丙元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4期撰文指出,道德教育能否实质地影响受教育的性格,使之形成德性,取决于受教育者对道德教育所教的道德是否真正信奉。丧失权的道德教育无以使人信服,难以使道德和主体之间建立一种肯定性关系,更无法实现使“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名副其实地信奉并躬行其被教过的道德。只有经得起理性批判翮生活考验的...

  • 沈洪成:自主个体的培养要超越纪律的限度

    刊期:2011年第06期

    沈洪成在《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第3期撰文指出,学校教育要有效传递社会规范和准则,同时避免制造驯顺的个体,就要注意纪律的限度问题。学校中纪律的实践如何在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做出抉择,让学生既轻松活泼,又严肃认真,是中国教学管理实践的重要难题。如今,难以调和的两者,往往使学校教育处于精神分裂状态:

  • 龙宝新:公立中学是我国学校德育问题的集结点

    刊期:2011年第06期

    龙宝新在《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4期撰文指出,公立中学是我国学校德育问题的集结点。学生主体性膨胀、学校德育釜底抽薪、学生基础道德品格沦落、人际关系异化和“安全德育”盛行等成为阻滞当代学校德育前进的障碍。这些问题是当代学校德育改革的靶心,是助推学校德育改革的引擎。

  • 无奈的荒唐:睡好觉不跳楼就是好教育?

    作者:杜时忠 刊期:2011年第06期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某校长说:“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就是教育!”紧接着,有论者撰文说“睡好觉不跳楼切中教育要害”,要成为教育目标,“应成为教育共识”。

  • 从强调奉献精神到引领自我实现——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作者:张文言 刊期:2011年第06期

    师德建设对教育理论与实践而言都是历久弥新的。教师在人们心目中“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单纯强调“无私奉献”的传统师德建设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随着个体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自我实现已成为个体追求的目标之一。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引领教师的自我实现,将是师德建设的一个新趋向。

  • 小学品德课程 史地内容教学难题寻解——2011年浙江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专题研训活动成果专题——品德与社会课程史地内容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作者:邬冬星 刊期:2011年第06期

    千年前的人物、万里外的景致——如何使其与学生的生活产生联系? 学科知识讲多了,课程没了德育味;讲少了,学生又难以理解——如何把握知识学习的“度”?

  • 地理题材品德课有效教学应把握“四性”

    作者:陆宏英 刊期:2011年第06期

    由于自身知识储备有限,对于地理题材品德课的教学,很多教师总觉得有一定的难度。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地理题材品德课的有效教学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笔者认为,要实现对地理题材品德课的有效教学,应注意把握“四性”。

  • 历史题材品德教学的六个"关注"

    作者:池昌斌 刊期:2011年第06期

    历史题材品德课教学要突破难点、达成目标,须做到六个“关注”。 一、关注学生 要上好历史题材品德课,首先要关注学生。历史远离儿童生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非常有限。教学之前,我们要研究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研究学生对相关历史的价值取向;研究学生对相关历史的情感基础;研究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表现……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教...

  • 联系生活:实现历史与学生的对话——以《走进新时代》教学为例

    作者:李建芬 刊期:2011年第06期

    案例反思 今年五月,在浙江省品德与生活(社会)“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中,笔者执教了《走进新时代》一课,就历史题材品德课的教学进行了探索。

  • 价值引领:切忌“剑走偏锋”——《圆明园在哭泣》一课教学引发的忧思

    作者:韩永平 刊期:2011年第06期

    去年上半年,我应邀参加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县级品德教研活动,观摩了一堂由一位素质不错的青年男教师执教的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圆明园在哭泣》,在他成功执教之后的一片好评声中,我一直纠结于课堂教学中两个被不少人认为是亮点的细节问题,徘徊于历史与课堂、历史真实与学生现实之间,难以释怀。

  • 道德建构:选“点”铺“面”。层层推进——从《春天的故事》教学中票证的使用谈历史题材品德教学

    作者:沈伟锋 刊期:2011年第06期

    “学习历史在于知道过去的真实和真实的过去。”但由于时间的跨度,历史事件在学生看来往往只是“遥远的传说”,缺乏真实的感受与体验。为解决这一教学疑难,教师须合理地选“点”铺“面”,引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下面,笔者借助《春天的故事》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

  • 情感激发:让地理题材品德课充盈生命活力——以《世界真奇妙》一课教学为例

    作者:桑丽虹 刊期:2011年第06期

    2011年5月,我校很荣幸地承办了浙江省品德与社会“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以此为契机,我带领工作室的学员就地理题材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尝试寻找对策,以期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下面以本人执教的浙教版三年级《世界真奇妙》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 情境创设:让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趣味盎然——《我国的行政区》教学例谈

    作者:樊国华 刊期:2011年第06期

    在地理题材的品德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趣味盎然?我在执教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我国的行政区》时,进行了如下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