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

中小学德育杂志 省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小学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68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本期视点、本期视点_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同构、道德领导力、课程育德、教师德育专业化_专栏、教师德育专业化、学生发...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2095-1183
国内刊号:44-1682/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4942
总被引量:2045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4.45
立即指数:0.0014
期刊他引率:0.75
平均引文率:0.3736
  • 爱我你就锻炼我

    作者:柯云路 刊期:2011年第02期

    一位家长最近因送孩子礼物的事很是郁闷。他的孩子期末考试成绩不错,按照他事先对孩子的许诺,他提前很多天就跑到商场里买了一大堆礼物,包括一架两千元的飞机模型。孰料兴冲冲抱回家里,孩子只淡淡瞄了一眼,就放到一边,说同学新近拿到班里一款更新式的游戏机,而飞机模型对于他这个年纪已经有些过时了。家长不免有些伤心,觉得孩子一点都不...

  • 上海: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

    刊期:2011年第02期

    2010年12月14日,上海市教委印发《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对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提出要求,规定小学每学期6课时,初中和高中每周0.5课时。该方案指出,学校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谜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领域。依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等四个学段,把...

  • 檀传宝:德育应反对年龄歧视的发展预设

    刊期:2011年第02期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教授认为,当代德育观念的一大谬误是对儿童品德实际及发展规律的误读,其中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品德发展上的“年龄歧视”,包括“年岁歧视”和“代际歧视”两种。其中,“年岁歧视”将儿童的年岁与品德发展过程画等号,认为既然品德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的一种发展,

  • 陶宏开:网瘾与父母打骂有关

    刊期:2011年第02期

    寒假到了,家有网瘾孩子的父母们开始担心孩子假期会无限度上网。“中国戒除网瘾第一人”陶宏开教授认为,妈妈的骂、爸爸的打等粗暴管理方式不能使孩子远离网络,只会令孩子的网瘾越来越深。很多刚瘾学生没日没夜地上网,是因为只有在网络中才能没有任何心理包袱和压力,才能释放自己的感情,

  • 王海英、成伟:诱导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刊期:2011年第02期

    王海英、成伟在《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20期撰文指出,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有四种教学模式,即讲授式、活动式、对话式和诱导式,其中,诱导式教学模式是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最理想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诱导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最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让学生个体“感受”和“体验”。

  •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刊期:2011年第02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是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 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十年回顾——德育的逻辑

    作者:杜时忠 王金涛 刊期:2011年第02期

    2001年6月7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此,一场对中国教育影响深远的改革拉开了序幕。在生活德育理念的指引下,小学德育课堂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德育课程从神坛走向了民间,生活化的德育课堂成了孩子们自由嬉戏的天堂。

  • 生活德育与德育课程的创新

    作者:高德胜 刊期:2011年第02期

    一、德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德育课程在我国学校德育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几十年来,中小学德育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与学校管理、各科教学等渠道进行的。而德育课程更是被赋予学校德育主渠道的崇高地位,凶为德育课程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但这门被赋予如此重任的德育课程在20多年的开没时...

  • 生活世界与生活场域

    作者:孙健 刊期:2011年第02期

    回归生活课程理念的提出体现了德育课程改革的进步:不仅使课程价值取向转为培养有道德的人,也使课程教学从知识的授受转向对生活的关注。但在现实中,关注学生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却与德育课程间存在着诸多的“不谐之音”。这里,笔者试就生活世界与生活场域作一思考,并对道德教育与德育课程谈谈个人的感受。

  • 课改十年:困惑与无奈

    作者:池昌斌 刊期:2011年第02期

    恍惚之间,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年。作为一名伴随课改成长起来的品德教师,笔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改所带来的变化,用自己的方式研究课改,用自己的心灵感悟课改。十年过去了,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天的教学充满了生活情趣,孩子们在通向生活的路上,品德与社会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

  •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思路

    作者:肖三杏 刊期:2011年第02期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目标任务。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如何适应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 论作为道德教育的纪律——涂尔干纪律观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

    作者:张媛媛 刊期:2011年第02期

    当今,纪律由于被普遍认为是对儿童自由的阻抑,而处于一种极其尴尬的地位。社会学宗师涂尔干,则把纪律看作人性的内在需求,是人性实现自我的手段,认为儿童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纪律的培养。他对于纪律的本质、功能以及实施策略的论述,引导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纪律,认识纪律的道德教育功能,给我们当下的儿童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以多方面...

  • 解读课堂中的教育承认

    作者:刘忠伟 刊期:2011年第02期

    教育承认是对某种教育行为或事实的肯定、同意、认可,是教育交往过程中交往主体之间彼此接纳的互动行为。教育承认的形式主要表现为:爱与关怀、尊重、促进学生完整发展。教育承认在转化“学困生”,合理使用教育惩罚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

  • 借用生活情境 促进学生成长——例谈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黄凡 刊期:2011年第02期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源于生活且以生活为归宿,而新课改之后的思想品德课堂就是一个展示生活、探讨生活的课堂。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构建创设生活情境式的导入(感悟)——情境探究式的课堂活动(分析)——回归生活的评价(审视与升华)的教学过程。

  • 让课堂结束语余音“绕梁”

    作者:吴育林 刊期:2011年第02期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堂教学也需如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清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新课导入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