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

中小学德育杂志 省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小学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68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本期视点、本期视点_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同构、道德领导力、课程育德、教师德育专业化_专栏、教师德育专业化、学生发...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2095-1183
国内刊号:44-1682/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4942
总被引量:2045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4.45
立即指数:0.0014
期刊他引率:0.75
平均引文率:0.3736
  • 于漪:民族精神教育是德育的根基

    刊期:2010年第21期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认为。课堂教学要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更要传授精神。在教学上,她认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合二为一、不可分割的,民族精神渗透于语言文字而得以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她认为,民族精神教育是德育的根基,教师要善于挖掘课内民族精神教育资源,依托民族语言教育,用学生...

  • 风笑天:独生子女不是“问题儿童”,不是“小皇帝”

    刊期:2010年第21期

    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南京大学生活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研究方法领域的专家风笑天教授发现:年龄是确定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是否具有差异的关键变量。在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两类子女存在较大差异,而在学龄中期特别是青年前期,二者之间则不存在明显差异。

  • 陈一筠:青春期教育讲什么?

    刊期:2010年第21期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陈一筠指出,学习两性交往的最佳时机始于青春期。时代的发展需要开展以性健康教育为主线的人生教育。青春期教育不仅讲性,还要讲友情、爱情和婚姻,“青苹果的烦恼”更多源自情感上的困惑。

  • 深圳:拟建50所素质教育特色学校

    刊期:2010年第21期

    今年10月起,深圳将开始首批50所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申报与创建,义务教育阶段设重点班、严重违反“减负”规定而拒不改正的学校将一律取消创建资格。

  • 89.1%:当今好老师不常有

    刊期:2010年第21期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336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1%的人感叹当今好老师不常有,原因包括:社会不良风气对老师影响太大(68.2%),教师考核、评价、监督机制不合理(65.5%),应试教育体制制约(60.2%),教师选拔、任用机制有待改进(52.6%),具有教育使命感的教师太少(48.0%)等。

  • 韩国:父母与子女“一心一体”

    刊期:2010年第21期

    韩国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以父母为经济中心支持子女上学,是学生得以保持不断升学并热情不减的主要动力。韩国的家庭是保持大韩民族优秀传统的堡垒,仅在父母和子女的感情关系上,韩国就和西方大不相同。在西方,子女到了18岁就要自食其力,开始和父母分居;在韩国,子女18岁还和父母亲密无间。在孩子上学后,大多数父母(尤其是母亲)都...

  • 赵国栋、易连云:传统故事在现代德育中的理性诠释

    刊期:2010年第21期

    赵国栋、易连云在《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第4期撰文指出,当前,传统故事的“生存”正遭遇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奉为经典的传统故事,如今已经基本失去德育效用,甚至频频遭到恶搞,譬如:“牛郎没钱买房所以不能娶织女”“司马光砸缸救出萨达姆、圣诞老人”“桃园结义三兄弟化为营销高手”“关羽的红脸是因为好色害羞”等等。

  • 刘丙元: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应坚持的价值哲学

    刊期:2010年第21期

    刘丙元在《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撰文指出,价值哲学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基础和前提意义,它规定着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逻辑立场,从而影响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的脉象。

  • 学校教育中游戏精神的重塑

    作者:陈珊珊 刊期:2010年第21期

    游戏精神是一种态度和价值的体现,工作中可以存在游戏精神,学习中也可以有游戏精神,游戏精神体现内心自由,使人能够得到一种愉快的体验。然而,当前我们学校教育中游戏精神严重缺失。本文尝试从还教育本真目的、具体的游戏教学活动开展和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等方面论述重塑学校教育中的游戏精神。

  • 当前小学生同情心缺失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陆少明 刊期:2010年第21期

    同情心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然而,当今小学生的同情心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培育小学生同情心,要求社会成为积极培植小学生同情心的土壤;家长成为孩子言传身教的榜样;学校把同情心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教师成为学生同情心教育的主要责任人。

  • 品德课程的作业创新——关于品德课程十类作业的设计与价值分析

    作者:陈光全 陈亮 刊期:2010年第21期

    作业,作为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中的灵动元素,历来被课程开发者和广大教师所看重。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品德课程作业的设计与训练,要按照现代德育的价值取向,突破传统思品课作业设计和训练的模式,以适应教学理念更新和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要恪守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的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 让活动具有明确的意义倾向

    作者:穆文红 刊期:2010年第21期

    遵循生活性原则,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第一单元为刚入学的孩子设计了“认识你真好”系列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和老师、同学交朋友,熟悉校园,体验学校生活的愉悦,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 让品德课堂拥有鲜活的“儿童表情”——品德与生活绘本课程资源库的开发策略

    作者:苏峰 刊期:2010年第21期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前小学品德教学研究关注的一个热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儿童文化的视角,从以生为本的理念出发,在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关注儿童的喜好,让儿童的喜好与品德课堂有机结合,让品德课堂拥有鲜活的“儿童表情”,这不仅是品德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

  • 德性归位,让“历史”不单纯--历史题材品德与社会教学浅探

    作者:沈伟锋 付国军 刊期:2010年第21期

    一、课例回放:一堂地地道道的“历史课” 在一次教研活动上,我们听到了一节有关四大发明的品德与社会课(浙教版,下同)。现截取片断如下:

  • 躬行践履 彰显本色——例谈有效体验在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葛爱明 许健坤 刊期:2010年第21期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是引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课程。所谓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是建立在个体经历基础上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