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

中小学德育杂志 省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小学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68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本期视点、本期视点_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同构、道德领导力、课程育德、教师德育专业化_专栏、教师德育专业化、学生发...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2095-1183
国内刊号:44-1682/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4942
总被引量:2045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4.45
立即指数:0.0014
期刊他引率:0.75
平均引文率:0.3736
  • 教育,要看到终点

    作者:王祥连 刊期:2010年第15期

    七月,又是一批学子毕业。 看着即将离校的这帮孩子,想到他们的小学生活到了终点,我也完成了对他们的教育使命。想着他们六年前入学时天真无邪、懵懂无知的样子,心中蓦然生出这样的疑问:他们真的毕业了吗?

  • 朱鸿如:“洁癖”式管理不可取

    刊期:2010年第15期

    目前,许多学校设立“校规”,不让学生带食品进教学楼,这可能是从学校管理、校园卫生等角度考虑。对此,知名人文学者朱鸿召博士表示,学生晚起床不吃早饭,早晨没有胃口而不吃早饭都很常见;

  • 邓荆培:和孩子谈话“四不谈”“五注意”

    刊期:2010年第15期

    长沙雨花外国语学校校长邓荆培认为,孩子不听话是父母最头疼的事,但是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这往往是因为我们教育不当,没有把握谈话的艺术,与孩子的批评性谈话,要收到好的效果,必须把握时机,做到“四不谈”“五注意”。

  • 高压式家庭模式容易滋生孩子的攻击性

    刊期:2010年第15期

    美国的两位心理学者杰拉尔德和帕特森观察了高攻击儿童的家庭中父母与儿童相互作用的模式。这些儿童是在家庭和学校都爱打斗、不服管教的孩子。然后,把这些家庭和那些具有相似规模和经济地位、但没有问题的儿童的家庭进行比较,发现这些问题儿童的家庭很相似——家庭成员之间很少表达感情,常常争吵不休。

  • 张璇、高伟:论教师的教育信仰

    刊期:2010年第15期

    张璇、高伟在《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9期刊文指出,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也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是现代教育最成问题之处,也是教师教育最大危机之所在。然而究竟何谓教育信仰,何谓有教育信仰的教师,在现代教育研究中仍隐而不彰。

  • 翟楠:追求道德“至善”,还是退守道德“底线”?

    刊期:2010年第15期

    翟楠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期刊文认为,在这个多元化异质性的时代,在一些人追求道德至善的同时,有人对道德产生怀疑、不屑甚至践踏,倡导道德底线说。道德底线说与道德至善论的论战使得道德教育在“至善”的高标与“底线”的坠落之间徘徊犹豫,不知何去何从。道德教育是要培养道德圣徒还是要培养守法公民?

  • 赵雪杰:道德教育生存空间的理性思考

    刊期:2010年第15期

    赵雪杰在《现代教育论丛》2010年第2期刊文指出,教育是培养人之为人的事业,是人过有意义的生活的准备。道德教育不仅需要青少年个体自我教育和不断努力,更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 论当前艺术教育的价值、问题与对策

    作者:李小鲁 刊期:2010年第15期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整个教育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在积极推动艺术教育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艺术教育所发挥的多方面作用。

  • 试论赏识教师

    作者:郭子瑞 刊期:2010年第15期

    在赏识教育盛行的当下,赏识教师同样需要被倡导。因为赏识可以满足教师心理需求、点燃教师工作热情、推出教师榜样人物、融洽教师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但是,现实中源于传统观念、外在环境、教师工作本身及教师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原因,教师很难被赏识。因此,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并引领赏识教师,以此来改善学校教育。具体途径为:做优点的...

  • 做人的道德教育

    作者:刘启红 刊期:2010年第15期

    道德教育是以培养人、完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但现实中的道德教育往往与人脱节,出现“人学空场”。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走出此种困境,从人的本性出发,使道德教育符合人的特点,突出道德教育提升人的目标,使“人成为人”。

  • 做孩子心灵的呵护人——熊梅校长和她的道德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思想

    作者:卜庆刚 刊期:2010年第15期

    在数以万计的中国小学校长中,有这样一位校长格外与众不同——她是中国小学校长中第一位博士后;在接任校长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她将一所普通的小学打造成了中国规模最大的小学;她是中国基础教育界“开放式”学校教育的实践拓荒者;

  • 多元比较 理性启悟——提高品德教学实效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王静娟 刊期:2010年第15期

    怎样才能让知识与情感共舞,让孩子获得理性的启悟,切实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呢?作为一名品德教师,笔者认为。我们应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根据学习主题要求,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比较教学方法,在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反向比较中,引导孩子关注社会现象,提高他们综合分析、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从而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

  • “精彩灵动”与“平淡无奇”的背后——对品德教学细节的思考

    作者:顾敏 刊期:2010年第15期

    一年来,笔者参加了市、区组织的多次品德教研活动,感受颇多。相同的教材内容,在不同的细节处理下,使得有的课堂精彩灵动,有的课堂平淡无奇。可见,教学细节的优化与否,同样是一堂品德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 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生

    作者:王瑛 刊期:2010年第15期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认知、情感和体验互动交流、彼此相长的动态过程,摈弃封闭的单线灌输,期待精彩的课堂生成,是品德教学活动追求的目标。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这并不表示可以摈弃“预设”。

  • 智慧的教学语言 精彩的品德课堂

    作者:闵华 刊期:2010年第15期

    有人说:“一堂生动的品德课如一支动人的乐曲,‘起调’应扣人心弦,‘主旋律’应引人入胜,‘终曲’应余音绕梁。”可见,巧妙的语言设计对于品德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语言不同于一般的生活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