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

中小学德育杂志 省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小学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68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本期视点、本期视点_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同构、道德领导力、课程育德、教师德育专业化_专栏、教师德育专业化、学生发...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2095-1183
国内刊号:44-1682/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4942
总被引量:2045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4.45
立即指数:0.0014
期刊他引率:0.75
平均引文率:0.3736
  • 向梦想鞠躬

    作者:张世普 刊期:2010年第11期

    一位高考状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希望大学毕业后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主持人问:你有梦想吗?状元回答:我从来不考虑不能实现的事情。

  • 魏慈瑛:不提倡在危情下未成年人见义勇为

    刊期:2010年第11期

    关于维护园安全的问题,浙江省少先队总辅导员魏慈瑛的建议是。除了加强校园保卫力量,家长和老师还要给孩子灌输安全意识教育,进行自护知识学习和自护技能训练。此外,也不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重要的是。未成年人首先要保护好自己。魏慈瑛指出,自我保护的第一步:在学校里碰上歹徒,要先护住自己的要害,如果背着书包,就赶紧用书包挡住头...

  • 车文博等:精细化养育是“孩奴”的背后推手

    刊期:2010年第11期

    虽然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养儿花销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育儿成本高涨,已是不争的事实。继“房奴”“卡奴”之后,“孩奴”一词开始在中国流行。据此,专家们的看法是:精细化养育是“孩奴”的背后推手。

  • 汪玲华:父母吵架易导致孩子多动

    刊期:2010年第11期

    针对当下越来越多的多动症儿童患者,广州市儿童医院的汪玲华主任医生认为。儿童的多动行为与大脑发育、遗传、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大脑发育障碍会导致儿童多动行为,血铅含量过高的小孩也会有此表现。此外,家庭有大的事件发生,比如父母离异、父母剧烈争吵或者打架流血、亲人去世等社会心理因素刺激孩子。也会造成孩子的多动行为。

  • 78.9%的家长甘当助教,使家庭教育被学业化

    刊期:2010年第11期

    5月13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不久前,天津市妇联和家庭教育研究会对1000多位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78.9%的家长不同意“孩子学习课本知识是学校的事,家长没必要管得太具体”的说法;59.8%的家长认为“辅导孩子学习是家长的本分”;41.4%的家长认为“学习好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此外,有65.0%的中小学生家长平时和孩子谈得最...

  • 法国:青少年吸烟的人数呈上升趋势

    刊期:2010年第11期

    法国《巴黎人报》5月19日刊登了“巴黎无烟协会”近期的一份关于青少年吸烟人数呈上升趋势的调查报告,以及《巴黎人报》记者在巴黎25家香烟店所做的测试。

  • 广少奎、陈仁荣:论自爱——兼论学校德育的应对之策

    刊期:2010年第11期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3期刊载了广少奎、陈仁荣的文章。在文中,作者认为。谓自爱,就是对自己的爱。自爱是人珍视自我、关注自身、保全自己的愿望和情感.是爱自己生命、关注生存与发展,以求获得幸福的一种内驱力。恰当的自爱能够使人积极地估自我,体认存在的价值,珍视自己的长处。获得发展的动力。自爱是所有爱的基础和前。真正的自...

  • 高德胜:对话与灌输:道德教育的视角

    刊期:2010年第11期

    高德胜在2010年第3期《全球教育论坛》发表《对话与灌输:道德教育的视角》一文。作者认为,对话与灌输各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德性,在运行过程中有着不同的道德意蕴。发挥着不同的道德教育作用。具体表现在:对话是人性使然,滋养、丰富着人性,灌输则有非人性化的倾向。是对人性的扭曲;对话是敞开性的,反对权威,与创造性密切相关。

  • 陈志兴:道德教育视域中“理解”范畴的特性

    刊期:2010年第11期

    《教育评论》2010年第1期刊载了陈志兴的文章。作者认为,道德教育视域下的“理解”范畴必须从本体论意义上去诠释。“理解”是德育主体之间立足于生活世界.以德育文本为中介,通过个体批判性反思与双方视域融合所达成的意义共享、道德共识和行动协调,从而使个体生命的各种可能性得到筹划、拓展,并且个体与他者的关系更为全面和丰富。当代道...

  • 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情绪调节高手

    作者:雷泓霈 刊期:2010年第11期

    近日读了张德芬《遇见未来的自己》一书。富有传奇色彩、收入丰厚、长相出众、才华横溢的张德芬为了摆脱不够快乐、还有点强迫的思维,辞去主持人工作,潜心研究灵修课程,写出了3个月销售4万册的畅销书。看完此书,我更关注书中的关于孩子负面情绪的表述。“这些情绪都是一种能量,尤其对孩子来说,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失望落空的...

  • 校园突发性事件防范:问题与机制建构——从近期六起校园惨案说起

    作者:雷丽珍 刊期:2010年第11期

    近期频繁发生的校园惨案,折射出学校在突发性事件问题上普遍缺乏防范预警机制。针对学校在防范突发性事件上存在防范意识薄弱,人防不力、技防缺乏,学校安全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本文提出,应从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充实校园安全保卫力量、加强师生安全应急演练、进行校园安全立法等四方面构建校园突发性事件防范机制。

  • 品德与社会历史类主题的价值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唐卫明 刊期:2010年第11期

    在各个版本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历史类主题占了不少比重。如何准确把握这类主题的育人价值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一直是摆在广大品德课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此,笔者谈谈自己多年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 文本资源艺术处理策略浅探

    作者:陈红霞 刊期:2010年第11期

    “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和运用水平”。对于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本资源(包括图书、报刊、图片、地图、图表等),教师若能进行艺术性的处理,化直为曲、化泛为精、化俗为新、化静为动,必将提高课堂实效,构建起生动精彩的品德课堂。

  • 善用语文课程资源 提高品德教学实效

    作者:胡燕萍 刊期:2010年第11期

    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实施中应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结合,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效益。笔者在实践中,试图将语文课程资源运用于品德教学中,使其服务于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

  • 让体验充盈课堂

    作者:纪伟婵 刊期:2010年第11期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发学生内心的体验和感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