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

中小学德育杂志 省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小学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68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本期视点、本期视点_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同构、道德领导力、课程育德、教师德育专业化_专栏、教师德育专业化、学生发...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2095-1183
国内刊号:44-1682/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4942
总被引量:2045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4.45
立即指数:0.0014
期刊他引率:0.75
平均引文率:0.3736
  • 真情永远

    作者:周久志 刊期:2007年第19期

    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有了这份爱,才会有主动走进大山深处,一人身兼校长、教师、炊事员数职,把温暖和阳光洒进每个孩子的心底,坚持守候太阳山教学点30年的教师邹有云;有了这份爱,才会有在大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闻选择了后者,而且一干就是一辈子并成为人们...

  • 杨希洁:中小学欺负行为的特点及干预

    刊期:2007年第19期

    欺负是中小学常见的不良行为。在中小学发生的欺负行为,有其独特的特点。从受欺负者与欺负者的个性特征和同伴关系来看,气质内向、自尊比较低的学生容易受欺负,他们通常比较胆怯、退缩。受欺负的学生,往往也是班上不被人喜欢的对象,他们没有或只有很少的朋友,这又使得他们在班上没有人际支持,更容易遭受欺负。

  • 张鹰:文化传承与儿童教育

    刊期:2007年第19期

    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文化传承作为一项全面工程,除了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包括专门家、传人、艺人等)参与其中之外,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参与,尤其在中小学教育这个知识文化的最初积累环节,应纳入一定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而利用现存的民间艺术资源开展对儿童的文化传承教育不失为一个全新的构想。在中国的民间艺术中,...

  • 肖群忠:“常人道德”值得研究

    刊期:2007年第19期

    在道德生活中,实际上“君子”和“小人”都是少数,而“常人”往往是大多数。“常人道德”既不是道德上超凡脱俗的圣贤或先进的“君子”,也不是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小人”,而是处于二者之间的“中人”之德和“常人”之德。“常人道德”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其行为特征既非应当,

  • 海南独生子女的心理更健康

    刊期:2007年第19期

    多年来,人们都众口一词地把新新人类在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归结为“独生子女现象”,但近日公布的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家庭教育与中小学生发展”中期报告则显示,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兄弟姐妹多的学生。

  • 北京中小学生阅读趋向成人化

    刊期:2007年第19期

    最近,北京史家小学在五年级的两个班中做了一次阅读状况随机调查,结果让人十分意外:原本以为受小学生欢迎的童话故事在此次调整中受欢迎比例仅占一成多,而近五成学生喜欢阅读小说等其他读物,阅读定位趋于成人化。记者从史家小学的调查表上看到:学生们最喜欢的图书中,除了《皮皮鲁》、《安徒生童话》、《绿野仙踪》、《蜡笔小新》、《龙珠...

  • 91.6%公众希望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来当教师

    刊期:2007年第19期

    《中国青年报》一项有全国各地1089名读者参与的调查显示,在公众眼中,教师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职业。调查显示,91.6%的人认为,我们的社会应该让最优秀的人来当老师。有参与者留言道:“教师应当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职业,由最优秀的人来担任,不然,国家的发展进步无疑会受到影响。”

  • 道德的课堂:德育回归生活的诉求

    作者:许晓芳 刊期:2007年第19期

    教学现场: 在一节关于社会中各种各样职业的品德课中,Z老师出示了一道讨论题:“小玲学习不太认真,于是小玲的妈妈便对她说:‘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扫大街。’小玲妈妈说得对吗?为什么?”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妈妈说错了,她看不起清洁工是不对的。”有的说:

  • 略论红色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

    作者:刘建荣; 黄伟良 刊期:2007年第19期

    红色文化是革命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是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十分重要。当前,如何立足红色土地,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深入挖掘其隐性德育功能,

  • 学校德育中渗透传统儒家思想浅探——从两则案例说起

    作者:张玲 刊期:2007年第19期

    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我们面对的这群可以在“新人类”前再加两个“新”字的90后一代少年是怎样的一代,我们又该如何开展学校德育呢?

  • 例谈品德教材中生活事件的功能与教学策略

    作者:黄元虎 刊期:2007年第19期

    最近,李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不说话的“朋友”》一课在全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不久,学校组织“送教下乡”活动,除了语文、数学课,村小的教师希望能观摩一节品德课。这个任务落到了李老师的肩上。她想,教案是现成的,又是轻车熟路,肯定差不了。

  • “恶”:道德教育不可回避的话题

    作者:王小倩 刊期:2007年第19期

    在教学《我与小动物》一课时,为了渗透保护珍稀动物的内容,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笔者选取了濒临灭绝的动物藏羚羊的例子。几声枪声后,在凄凉的音乐声中,几幅藏羚羊惨遭屠杀的画面缓缓展示——一滴血的尸体,留着弹洞的头颅,至死都还瞪着的眼睛,堆成小山的羊皮,失去母亲嗷嗷待哺的羔羊……画面令人触目惊心,学生受到强烈的震撼,有的还流...

  • 捕捉生成资源 演绎课堂精彩

    作者:包红心 刊期:2007年第19期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内容的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学生、教师在交往互动中时时生成着课程资源:一次精彩的发言、一个张扬的举动、一件突发的事件……只要我们及时捕捉、注意挖掘,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如何及时捕捉并把握好这些生成性资源,促进师生发展,演绎课堂精彩呢?

  •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精彩的社区生活》(第2课时)教学实录及反思

    作者:许宏 刊期:2007年第19期

    教学目标 1.了解精彩的社区节日生活是精彩社区生活的一部分,能让社区成员的生活更加精彩,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2.感受社区不同成员生活的精彩和社区大家庭的温暖,能主动参与社区活动。 3.产生热爱社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并能为共建社区美好明天献计献策。

  • 迟到的反思

    作者:高彩霞 刊期:2007年第19期

    2003年7月,市里要组织品德与生活教材培训,让我们出一节研究课。因为我们还没有开设品德与生活课,只是从理论上了解了一些品德课的特点,所以能不能上好,心里没有底。和执教教师多次商讨以后,我们确定了上《我想和你做朋友》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