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

中小学德育杂志 省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杂志简介:《中小学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68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本期视点、本期视点_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同构、道德领导力、课程育德、教师德育专业化_专栏、教师德育专业化、学生发...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2095-1183
国内刊号:44-1682/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4942
总被引量:2045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4.45
立即指数:0.0014
期刊他引率:0.75
平均引文率:0.3736
  • 爱的意义

    刊期:2006年第12期

    爱情使者丘比特问爱神阿佛洛狄忒:“LOVE的意义在哪里?”

  • 长春:把“聪明玩”列入校本课程

    刊期:2006年第12期

    长春市北安小学早在4年前就把“聪明玩”列入校本课程,要求每个班每两周上一次“玩课”,校方的口号是“玩出花样、玩得尽兴”,同时还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多“聪明地玩”。4年来学生们玩过的游戏已数不胜数,且都属于“智慧型游戏”。

  • 湖州: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

    刊期:2006年第12期

    如何应对“问题学生”,让德育变得有效、生动起来?从2003年开始,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创造性地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即一对一,双向选择,每个“问题学生”有1名导师,1名导师带3—5个学生。“建立导师制的目的就是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注重亲情化、个性化教育,

  • 德州:成立“道德银行”储蓄学生的美德

    刊期:2006年第12期

    为激励学生追求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德州临盘街道办牛角店小学以“知荣辱树新风”为契机,成立了“道德银行”,储蓄学生的美德。

  • 王文平:被忽略的德育层面:道德的利己性

    刊期:2006年第12期

    王文平在《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第3期撰文指出:对于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有道德的人,传统的道德教育似乎已给出了不言而喻的答案:一个人的行为越是不顾自己,就越是有道德,就越高尚。传统的学校德育很少站在学生的个体角度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其实道德不仅具有利他性,还具有利己性。

  • 孙云晓:成人化是孩子的灾难

    刊期:2006年第12期

    孙云晓在2006年4月18日的《生命时报》上撰文指出:今天的儿童生活越来越成人化了。首先,在家里,孩子没有玩的时间,很少听故事,更很少做游戏,只有写不完的作业,还有参加不完的培训班,甚至有半数的孩子长期睡眠不足。孩子从小就像成年人一样生活,整日里忙忙碌碌,满脑子升学竞争。

  • 江新华:美国人格教育的“12点·综合法”及其启示

    刊期:2006年第12期

    江新华在《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撰文指出:美国人格教育“12点·综合法”中的“12点”指人格教育的12个方面的策略,包括教室内部的9个方面的策略和教室外(学校内)活动的3个方面的策略。教室内部活动的9个方面的策略包括:(1)构建一个充满爱心的班集体,教育学生要彼此尊重和相互关心;

  • 论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情感

    作者:吴向丽 刊期:2006年第12期

    人都是有情感的,任何人都毫无例外地会把情感带入到生产和生活实践之中,从而使得自己的一切活动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教师也总是在一定的情感状态下从事着教学活动,在教师行为中要阻止情感的介入是不可能的。本文试从教师的内隐情感和外显情绪两个维度来分析教师情感对其行为的影响,探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表现与内隐情感之间的冲突和协调的...

  • 强化荣辱观教育 开辟德育新天地

    作者:庾慧玲 刊期:2006年第12期

    2006年3月4日,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

  • 品德课程量化评价设计思路

    作者:林玲 刊期:2006年第12期

    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宜全部量化,但并不等于排斥量化。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具有不同功能,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那么,如何组织好量化评价呢?其关键就在于改变一味关注知识测评的传统弊端,吸收质性评价以生活为基点的长处,重视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和方法,科学地设计问卷。

  • 捕捉评价新思维 创设评价新形式——《品德与社会》问卷测评例谈

    作者:徐敏敏 刊期:2006年第12期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程评价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紧扣教学目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尤其在作品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等方式之外,对生活化的考查问卷进行了大胆尝试。

  • 优化活动组织,提高教学实效——谈小学品德课堂活动的组织艺术

    作者:姚旦旦; 胡志鹏 刊期:2006年第12期

    品德新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实际上,教师们往往只关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而对如何合理组织、有序推进各项活动缺乏深入思考,使得表面热闹的课堂活动却难以引发学生深入的体验,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优化活动组织,提高教学实效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 别让我们的德育课堂变得如此冷漠

    作者:谢琴 刊期:2006年第12期

    “我考试没考好,爸爸打了我一巴掌,侵犯了我的健康权,这是违法的。” “周日妈妈加班,却把我一人关在家里,不让我出去玩,侵犯了我的自由权,这是违法的。” “我不喜欢奥数,爸妈偏要我参加,侵犯了我的参与权,这是违法的。”

  • 小处着眼 细处见情——对几处教学细节的剖析

    作者:黄海怡 刊期:2006年第12期

    [案例一] 某教师在教学《活动要开心,更要当心》一课时,出示一幅表现学生从楼梯扶栏上滑下来的图,问:“咦,他在于什么呢?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纷纷说这样做很危险,一个孩子却说:“小朋友这样做不对,被领导看见就不好了。”老师点点头,随口说道:“是啊,我县正在创建教育强县,这样的行为被省里来检查的领导看见,...

  • 爱美丽的生命

    作者:刘莹 刊期:2006年第12期

    “种子钻出泥土,长成参天大树; 鸟儿破壳而出,飞上高高蓝天; 我们从哇哇啼哭的婴儿,成长为茁壮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