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

中学生物教学杂志 北大期刊

Biolog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杂志简介:《中学生物教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256/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_教学研究、教学实践与课程资源_教学链接、教学实践与课程资源_博学精进、教学实践与课程资源_实验教学、教学实...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5-2259
国内刊号:61-1256/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8
复合影响因子:0.48
总发文量:8226
总被引量:3618
H指数:17
立即指数:0.008
期刊他引率:1
  • 美科学家揭开SARS病毒跨物种感染机制

    刊期:2009年第05期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称,他们发现了一项冠状病毒的主要特征,这将有助于解释SARS病毒如何侵入宿主并实现跨物种传播。

  • “代谢组学”简介

    作者:徐以润 刊期:2009年第05期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其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代谢组学研究必将成为人类更高效、准确地诊断疾病的一种有力手段。

  •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教学建议

    作者:雕玲 刊期:2009年第05期

    本文针对“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章的教学提出如下建议:通过归纳理解基因突变概念的本质;利用已学知识理解基因重组的本质;利用图表进行染色体变异的教学;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人类遗传病;以可遗传的变异为切入点构建全章概念图,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

  • 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评价的有效策略构建

    作者:袁锦明 刊期:2009年第05期

    本文着重就小组整体评价与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三方面构建合作学习评价的有效策略。

  • “预设”消除盲目“生成”彰显精彩

    作者:李守宇 刊期:2009年第05期

    “预设”是教师备课时对课堂的心理准备,而“生成”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师“预设”之外的新情景。本文以案例为先导,简要阐述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等内容。

  • 用生命感悟生命

    作者:梁海燕 刊期:2009年第05期

    本课例由教学背景、课前准备、活动过程、学生畅谈感想、感悟思考等五部分组成,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生物挑战生命、历练生命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会将痛苦、磨难和挫折当作营养,去浇灌坚韧与执着,塑造美丽人生。

  • 问题探究教学之问题设计的研究

    作者:陈英水 刊期:2009年第05期

    问题探究教学与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完全一致,问题探究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问题的设计,它直接关乎探究的成败、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 生物教学中“习得性无助”的预防和转化

    作者:朱小燕 刊期:2009年第05期

    生物教学中“习得性无助”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进而变得自暴自弃、悲观绝望。如何预防这种现象的滋生,又如何对这种现象加以转化,本文提出了播种兴趣、正确归因、创设情景等一些做法。

  • 用哲学思想指导生物学学习

    作者:金飞宇 刊期:2009年第05期

    哲学是各种自然学科的总和与抽象。生物学是哲学发展的重要支点,反过来,哲学对生物学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价值。我们要充分利用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武器,用哲学丰富的观点指导我们科学地进行教学,将哲学思想和哲理有机地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师生一道学会思辨,学会实践,以全面提升思维水平和学习质量。

  • 发醇工程中应澄清的八个问题

    作者:刘彦波 刊期:2009年第05期

    发酵工程内容在近年高考中逐渐成为热点,但现行教材对其中若干个问题并未交代清楚,使学生对这些问题非常迷惑。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本章知识,而且有助于与其他章节形成知识体系。

  • 是基因重组还是染色体变异

    作者:李玉春 刊期:2009年第05期

    转基因技术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但所有的基因工程成果都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吗?如用土壤杆菌转化法培育的转基因植物,其原理是基因重组还是染色体变异呢?对此问题分析如下:

  • 汶川地震后引发的生态问题若干思考

    作者:李惠新 刊期:2009年第05期

    四川汶川大地震诱发了当地巨大的破坏性改变,引出了很多生态学方面的问题。它不仅使我国的西南生态屏障遭到严重破坏,也使很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丧失和退化,并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和野生物种的迁移。作为生物学科的教师,我们应更多地对这些问题予以关注,并引导学生去分析。

  • 淀粉与碘液的呈色作用

    作者:周有祥 刊期:2009年第05期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理论上说经沸水处理的一组中,淀粉酶会失去活性,不能使淀粉水解,加入碘液后,应呈现蓝色。但是如果立即滴入碘液,仅在碘液滴加处呈少许的蓝色,稍加震荡,蓝色消失。试管冷却以后,又呈现为蓝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变化呢?

  • 巧“断”染色体组数

    作者:姜万录 刊期:2009年第05期

    染色体组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中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判断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理解生物染色体倍性的基础。本文从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染色体数、生物的基因型、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数、配子或单倍体的染色体组数4个方面结合实例介绍相应的判断方法。

  • 也谈对“基因突变发生时期”的理解

    作者:王喜顺 刊期:2009年第05期

    在2008年第12期的《中学生物教学》中刊发了高中兰老师的文章《容易被误解的几个生物学问题》,商老师在文中认为:“‘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时’是错误的”。对此,我认为商老师的观点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