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分析

哲学分析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Philosophical Analysis

杂志简介:《哲学分析》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054/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理论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理论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哲学专题讨论、哲学传统研究、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科学技术的哲学理解、动态与随笔

主管单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2095-0047
国内刊号:31-2054/C
全年订价:¥ 300.0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理论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
复合影响因子:0.46
总发文量:1100
总被引量:1449
H指数:15
立即指数:0.0104
期刊他引率:1
  • 陈嘉映哲学思想专题讨论之一——理性、合理与讲理——兼评陈嘉映的《说理》

    作者:童世骏 刊期:2012年第03期

    陈嘉映《说理》一书的主题是“说说理之理”,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说理”。“说理之理”有什么内涵,“说理之理”为什么值得论说,可以通过对西方哲学从reason(理性)经过rationalit、,(合理)到reasonableness(讲理)的思想演化过程的考察得到理解。把理性(reason)不仅理解为合理(rationality),而且理解为讲理(reasonableness)....

  • 中止说理与实践智慧

    作者:程广云 刊期:2012年第03期

    所谓“中止说理”,一种是强制中止.另种是自愿中止。所谓“实践智慧”主要不指前者,而指后者。当然,实际情况往往居于二者之间。概略地说,问题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论理哲学的活动模式,通过辩论、讨论、对话方式进行,其中说理在原则上是不被中止的;第二个层面是意识形态的活动模式,通过博弈方式进行,其中说理是被强制中止的;第...

  • 哲学家应怎样看科学?——兼评陈嘉映在《哲学科学常识》中的有关论述

    作者:张志林 刊期:2012年第03期

    哲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问题的基础性、学科的自觉性和方法的独特性。反思平衡、概念分析和先验论证是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凭借这些方法,针对“科学是什么?”的问题,方可分析三种典型科学模式的基本构成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揭示这些科学模式得以可能成立的先在的解释性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哲学科学常识》一书中...

  • 对批评的回应

    作者:陈嘉映 刊期:2012年第03期

    穷理并非一般意义上把一切道理穷尽,而是追索理后之理,以求追索到众理所归的原理;实践哲学还是哲学的一部分,中止说理不是实践哲学的要求;没有不同寻常之见的称不上哲学家,但身为哲学家,他须把这些洞见连回寻常之理,这本身并非寻常无奇之事。这种论证充满了创造性。

  • “你们如何界定唯心主义?”——记霍金与陆定一、潘梓年、金岳霖的几则通信

    作者:顾红亮 刊期:2012年第03期

    哈佛大学档案馆收藏有哈佛哲学系教授霍金(williamErnestHock—ing)与陆定一、潘梓年、金岳霖的几则通信。这些通信揭示出,在“双百”方针出台后,中国哲学界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唯心主义的宣传自由、唯心主义课程的设置和唯心主义含义的界定等问题,不仅在国内哲学界得到讨论,而且引起了一些国外哲学家的注意。从这些通信中可以...

  • 陈那前因明时期的理论探索——以《掌中论》、《取因假设论》和《观总相论颂》为中心

    作者:汤铭钧 刊期:2012年第03期

    《掌中论》和《取因假设论》是陈那前因明时期的理论探索阶段的两部重要著作,体现了陈那有关认知对象的思想的早期发展。陈那在《掌中论》中引入了“假设”的概念,并在《取因假设论》中详尽剖析了“假设”的本性。在后一著作中,“假设”被认为只有在它与其他假设的关联中才可言说。这已蕴含了陈那晚期“他者之排除”的反建构的意义理论。但由...

  • 辨“井有仁焉”——兼论《论语》与《周易》的关系

    作者:何江新 周开玮 杨栋 刊期:2012年第03期

    通过《周易》“井”卦来解“井有仁焉”,不但能够疏通历来注家对《论语·雍也》所载“井有仁焉”一段文字注解的不明之处,而且有助于深入理解《论语》与《周易》的关系。从《周易》到《论语》,是孔子思想形而上下的通达;在此通达中,孔子也体现为一个生命的自觉者。《易》理的最终依归在《论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形而下”维度的基础性...

  • 社会本体论与另类现代性——一条维特根斯坦式的进路

    作者:曹天予 陈慧平(译) 刊期:2012年第03期

    在社会科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到底是个人还是社会结构才是社会生活的本体?”,而是“对受历史状况制约的自主个人的活动(实践)过程的考察”。为此必须注意:第一,社会秩序和结构(规则、意义)源自自主个人的实践;第二,决定行动意义、制约个人行动、并构成实践基础的是对规则的解读;第三,在由规则支配的行动中,规则总是被一而再...

  • 决策论可作为行动说明的合理性理论吗?

    作者:袁继红 刊期:2012年第03期

    对人类行动的说明,合理性预设是必要的。但是对于行动说明中是否存在统一的合理性概念存在激烈争论。合理性假设的必要性体现在两点:首先,使研究者理解行动者的行动得以可能;其次,刻画行动者对目的和手段的思考和算计。决策论从形式上刻画了一个理性人对于目的和手段的慎思推算,但是,无论是经典决策论,还是前景理论或者可错可改模型都不...

  • 表征概念的起源、理论演变及本质特征

    作者:魏屹东 刊期:2012年第03期

    表征是心灵呈现客体和知识的方式。心灵作为表征者,通过感觉、感知、意象等把它之外的客体以命题、公式、图像等方式呈现于心中,然后以文字、符号形式表达出来形成知识。古代哲学家把表征分为感觉表征、内在表征和概念表征。心灵哲学家关于表征的观点有纯的、强的和弱的表征主义,窄内容与宽内容的表征主义,还原与非还原表征主义,显在和潜在...

  • 可选择的技术民主化:在哈贝马斯和芬伯格之间

    作者:高海青 刊期:2012年第03期

    哈贝马斯和芬伯格的技术民主化道路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在以建构主义为视角分析互联网的基础上,发现一种新的公共领域正在不断发展,网络社区力量的壮大为建构新的技术民主化道路提供了现实基础,而交往行为理论为建构新的技术民主化道路提供了理论基础。整合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和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是一条值得探讨的技术发展路线。

  • 有关1957年"中国哲学史座谈会"的回忆与反思

    作者:周继旨 刊期:2012年第03期

    1957年1月,北方正值天寒地冻,北京大学临湖轩则气氛非常热烈。这个月的22日至26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在这里举办了一次“中国哲学史座谈会”。座谈会规模不大,影响却十分深远。与会者中,不少是影响新中国以至现今哲学思想界的重要哲学家。会上提出和讨论的问题,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

  • 后形上学时代的形上之思——杨国荣教授“具体的形上学”访谈

    作者:杨国荣 刘梁剑 吴闻仪 刊期:2012年第03期

    刘梁剑、吴闻仪(以下简称“刘、吴”):杨老师,您好!2011年4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您的“具体的形上学”系列著作,包括《道论》、《伦理与存在》和《成己与成物》。英文刊物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也将专辑介绍您在具体形上学方面的工作。借用哈贝马斯的说法,我们正置身于一个后形而上学的时代。

  • "弗雷格:逻辑和哲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作者:刘靖贤 陈波 刊期:2012年第03期

    2011年8月29日至30日,“弗雷格:逻辑和哲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正大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协办。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约克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东京都大学、鸟取大学)、台湾地区(阳明大学、中正大学、中央研究院)和...

  • 首届"中德科学技术哲学论坛"综述

    作者:张帆 刊期:2012年第03期

    上海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特色学科自2008年发起“理解科学”学术研讨以来,在两次全国性会议和一次在国内主办的小型国际会议基础上,与德国汉诺威一莱布尼茨大学莱布尼茨研究所于2011年12月14—17日共同主办了首届“中德科学技术哲学论坛”,汉诺威一莱布尼茨大学原名为汉诺威大学。2006年7月1日为了纪念莱布尼茨诞辰360周年正式更名。莱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