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植物生态学报 华北地区荆条灌丛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异规律 【正文】

华北地区荆条灌丛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异规律

作者:唐丽丽; 杨彤; 刘鸿雁; 康慕谊; 王仁卿; 张峰; 高贤明; 岳明; 张梅; 郑璞帆; 石福臣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天津30007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 北京100875;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济南250100;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太原030006;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试验室; 北京100093; 西北大学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69
荆条灌丛   物种多样性指数   分布格局   植物群落  

摘要:生境差异是影响植物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基于370个荆条(Vitexnegundovar.heterophylla)灌丛的野外调查样方,结合多元回归树(MRT)、显著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技术手段,分析了华北地区荆条灌丛及其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荆条灌丛的经纬度均跨越10°以上,可分为高、中、低纬度分布区;分布海拔则从117 m至1248 m跨越了1000 m以上,也可分为高、中、低海拔分布区。所有分布区中荆条灌丛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灌木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随着纬度的降低而降低,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草本层相反,物种多样性随着纬度降低而升高,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与水、热、地形等环境因子显著相关,其中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随着气温、坡位升高而显著减少,随着降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草本层则相反。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