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

作物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rops

杂志简介:《作物》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808/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综述、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物技术、生理生化·植物营养·栽培耕作、种子科技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1-7283
国内刊号:11-1808/S
全年订价:¥ 22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9
复合影响因子:1.4
总发文量:2512
总被引量:22541
H指数:47
引用半衰期:7.1271
立即指数:0.0816
期刊他引率:0.9131
平均引文率:22.7959
  • 实施玉米推茬清垄精播技术 实现高产高效与环境友好生产

    作者:赵明; 马玮; 周宝元; 孙雪芳 刊期:2016年第03期

    实现玉米高产高效、环境友好是当前玉米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玉米耕层障碍、秸秆处理难和群体质量差三大难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发出了玉米推茬清垄精播技术。该技术在前茬秸秆堆积地块,可对播种带的行内进行推茬清垄、播种带中间深松、深层施肥、小双行错位精量播种等多项作业过程,通过机械一次性完成,构建了玉米以推茬清...

  • 甘薯病毒病防控措施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董芳; 张超凡 刊期:2016年第03期

    甘薯病毒病是甘薯生产中面临的严重威胁,对我国甘薯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目前,生产上常用的防控甘薯病毒病的措施有切断病毒传染源、杀灭病毒传播的生物介质、脱毒甘薯的培养及应用、抗病毒制剂的使用、抗病毒育种、弱毒株系交叉保护等。综述了甘薯病毒病的防控措施、抗病虫农药的发展、抗病毒新品种的培育,及其应用前景。

  • 重离子辐照诱变育种应用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作者:刘建光; 王永强; 赵贵元; 赵俊丽; 张寒霜 刊期:2016年第03期

    重离子辐射育种以其程序简单、突变效率高、突变谱广等特点,受到育种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作用的机制是通过注入的高能带电粒子与生物体内的分子或原子发生弹性、非弹性的碰撞,导致生物体内的电离损伤,进而使染色体发生序列或结构改变。其生物学效应在个体水平主要表现为叶形、花色、花形、株型等变化,在生理水平主要表现为过氧化物酶类含量的改...

  • 北京市甘薯育苗生产与需求现状及发展建议

    作者:李仁崑; 梅丽; 王立征; 张新 刊期:2016年第03期

    对从北京市密云、大兴、房山、延庆、顺义的16个乡镇随机抽取的116户甘薯种植户的薯苗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再选取密云、大兴、房山、延庆7个乡镇的41户甘薯育苗户进行育苗生产情况调研,结果发现:北京市甘薯育苗及生产存在甘薯种植面积零散、育苗质量参差不齐、种薯(苗)生产销售非专业化、脱毒种(苗)普及率低、甘薯贮藏损失率高等问题。建议:...

  • 大豆对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遗传分析

    作者:张海平; 吴书峰; 王志 刊期:2016年第03期

    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严重危害我国大豆生产。我国大豆胞囊线虫有8个生理小种,其中,4号生理小种致病力最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大豆产区。了解抗源的遗传模式有助于抗病基因的定位和分子标记的开发。以对大豆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高抗抗源CBL黑豆为父本、高感材料品75-14为母本,构建了F_1、F_2和F_(2∶3)3个世代群体,利用植物...

  •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胞质类型鉴定及花粉败育研究

    作者:孙丽芳; 邓杰; 王霞; 赵伟; 杨克军; 苗兴芬; 高树仁 刊期:2016年第03期

    为分析化学诱变产生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不育类型,采用田间育性调查、花粉粒活力检测、胞质不育特异引物PCR扩增、小斑病菌抗性鉴定以及石蜡切片等方法来分析不育系85218A的胞质不育类型。结果表明,不育系85218A田间败育彻底,I2-KI染色后花粉粒呈淡黄色,属于典型的圆败,PCR扩增为C型不育系,对C型小斑病菌表现中抗,花粉粒败育关键时期为单...

  • 豌豆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张丽娟; 陆建英; 王昶; 闵庚梅; 杨晓明 刊期:2016年第03期

    以豌豆品种陇豌1号为试验材料,对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过程中种子处理、外植体选择、最适培养基、不定芽诱导及生根等因素进行研究。确定了最适的种子消毒处理为75%乙醇消毒30s,0.1%升汞消毒10min。以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最适激素配比为0.2mg/L 2,4-D和1.0mg/L TDZ,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1.11%。具有分化能力的愈伤组织持续培养在只添加TDZ...

  • 耐碱GsCHX19基因的克隆及对苜蓿的遗传转化

    作者:杨浩; 朱延明 刊期:2016年第03期

    基于实验室前期野生大豆G07256碱胁迫转录组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得到响应碱胁迫的cation/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Gs CHX19,克隆了Gs CHX19基因全长CDS编码序列并将其构建到p CAMBIA330035Su植物超量表达载体中。以肇东紫花苜蓿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重组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其子叶节,用含0.5mg/L草铵膦的筛选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20...

  • 小麦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作者:亓振; 赵广才; 常旭虹; 王德梅; 陶志强; 杨玉双; 王美; 范仲卿; 郭明明; 王雨; 孙通; 刘孝成 刊期:2016年第03期

    以23个小麦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3个重复,对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分析参试品系的农艺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都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数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之间关系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收获指数、生物产量与子粒产量分别呈极显...

  • 掌叶半夏微茎尖培养脱毒和快繁体系的建立

    作者:李会; 张庚; 孟义江; 葛淑俊 刊期:2016年第03期

    研究了茎尖大小、激素浓度、培养基成分对药用植物掌叶半夏脱毒效果的影响以及影响无病毒苗快速繁殖的因素等,结果表明:茎尖大小是影响茎尖成活和脱毒效果的主要因素,0.2~0.5mm的茎尖培养在MS+6-BA 1.0mg/L+NAA 0.1mg/L+蔗糖30g/L+琼脂7g/L培养基上,成活率为53.3%,病毒脱除率为76.7%,培养基中附加247mg/L NH_4^+可有效提高茎尖成活率至86....

  • 大豆磷高效基因GmPHR1和GmPAP4共转化及新种质创制

    作者:耿昭; 孔佑宾; 赵莉莉; 刘翠; 杜汇; 李喜焕; 张彩英 刊期:2016年第03期

    磷对大豆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土壤有效磷缺乏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目前已有学者通过转基因手段将磷高效相关基因转入大豆,并获得转基因新材料,但多数集中于单基因转化,而双基因共转化研究甚少。本研究在前期获得转磷高效相关基因Gm PHR1、Gm PAP4大豆新材料基础上,利用农杆菌介导与常规杂交技术进行双基因共转化,结果发现,采用这2种方案均可实现...

  • 不同类型高粱中胚轴伸长特性的研究

    作者:陈冰孀; 李继洪; 李淑杰; 胡喜连; 高呜; 姚文姝; 徐宁; 高士杰 刊期:2016年第03期

    以84份不同类型高粱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高粱中胚轴伸长特性,并筛选不同中胚轴伸长特性种质,为进一步研究高粱出苗能力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所有参试材料中胚轴平均长度为6.5cm,不育系、保持系、杂交种、恢复系和地方品种中胚轴平均长度分别为4.7、5.1、5.8、7.0和8.4cm。不同类型高粱中胚轴伸长能力不同,其伸长能力表现为地方品种〉恢复系...

  • 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陈艳萍; 孔令杰; 赵文明; 刘瑞响; 张美景; 郑飞; 孟庆长; 袁建华 刊期:2016年第03期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5个种植密度(6.00、6.75、7.50、8.25、9.00万株/hm^2)对玉米品种苏玉20、苏玉29和郑单958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品种的合理密植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苏玉20、苏玉29和郑单958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株高、穗位和叶面积指数逐渐提高,而单株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3个品种均在7.50万株/hm^...

  • 新型肥料海生源对甘蔗耐寒性的影响

    作者:胡海洋; 付青青; 何丽莲; 李富生 刊期:2016年第03期

    为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耐寒性的影响,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滇蔗01-58为供试材料,通过6种不同施肥处理(D1、D2、H1、H2、DH1、DH2),在甘蔗苗期进行低温(3℃)胁迫,同时测定与耐寒性相关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1)通过极点排序法计算得到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权...

  • 增施CO_2对马铃薯植株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赵竞宇; 刘广晶; 崔世茂; 秦永林; 贾立国; 樊明寿 刊期:2016年第03期

    为检验增施CO_2对马铃薯组培苗植株光合特性及微型薯产量的影响,选用马铃薯品种夏坡蒂组培苗为试验材料,于2015年在温室条件下进行了两批次试验。结果表明,增加CO_2浓度可显著增加植株的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_2浓度,且CO_2750μmol/mol处理〉550μmol/mol处理〉CK(空气),但增加CO_2浓度降低了马铃薯植株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