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风雨

钟山风雨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钟山风雨》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623/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论坛、百年党史、辛亥风云、史海纵横、往事追忆、人物春秋、岁月留痕、非遗传承、读史札记

主管单位:政协江苏省委员会
主办单位:江苏省政协办公厅
国际刊号:1009-9077
国内刊号:32-1623/K
全年订价:¥ 136.00
创刊时间:2001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408
总被引量:286
H指数:3
  • 卷首语

    刊期:2006年第03期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南京是临时大总统府所在地,总统府旧址上孙中山宣誓就职的大堂、日理万机的西花厅、简洁朴素的起居室,至今回荡着伟人追求民主政治的朗朗誓言、闪耀着中华民族探寻解放的万丈光

  • 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在江苏考察

    作者:金建明; 郑伟 刊期:2006年第03期

    5月17日到1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率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来我省京杭大运河流经的邳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市实地考察。委员们对江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喜人成就表示由衷的钦佩和赞

  • 以对联为革命武器的孙中山

    作者:戚厚杰 刊期:2006年第03期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一个楹联爱好者,他一生写出了大量的楹联,以楹联作武器进行革命。有一个对联故事,很能说明孙中山的对联功底。清光绪年间,孙中山留学归来,途经武昌总督府,想见湖广总督张之洞。便走到府前,递上名片,上写着:“学者孙文求见洞之兄。”门官随即将名片呈上,张总督一瞧,很不高兴,问门官道:“来者...

  • 1912年孙中山在山西的五次演说

    作者:苏艳萍 刊期:2006年第03期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但仍悉心致力于振兴和发展实业,探索中国民主政治和经济建设的道路,满腔热忱地为祖国的兴旺发达辛勤奔波。1912年8月18 日,孙中山为了取得参议院对他修建铁路计划的支持和政府的特许, 遂应袁世凯的再三邀请,进京与袁面谈,并准备顺道在北方各省进行考察(包括赴山西考察铁路,调查矿产)。孙中山抵京后,与袁就...

  • “”时期的“红色”浪潮

    作者:吴继金 刊期:2006年第03期

    现在的年青人很难想象, “”时期的中国人对于红色竞然具有如此高的热情:全民喜好和崇尚红色,红色被赋予了特定的政治文化意义,甚至有人认为红色是唯一革命的色彩。实际上,颜色本身是无优劣好坏、尊卑高下之分的。红色作为众多颜色之

  • 鲁迅在南京

    作者:许祖云 刊期:2006年第03期

    2006年5月27日上午,风和日丽,百花盛开。南京鲁迅纪念馆在南京师大附中正式对外开放。南京是鲁迅人生的一个重要驿站。1898年,怀着“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的想法,青年鲁迅告别家乡只身来到南京求学。也正是在南京,鲁迅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官费留学的资格,从而开始了一代文化巨匠不朽的起跑之路。

  • 宋教仁秘结“关东马贼”

    作者:窦应泰 刊期:2006年第03期

    1907年春天,当孙中山决定亲自前往越南河内筹划发动国内起义的时候,特委派宋教仁前往东北三省去播下革命的火种,准备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伺机组织暴动,以便与孙中山将要在南方举行的武装起义遥相呼应,一举推翻黑暗的清朝廷。

  • 李根源四送国殇

    作者:汤雄 刊期:2006年第03期

    “霜冷灵岩路,披麻送国殇。万人争负土,烈骨满山香。”这是著名爱国老人李根源在1932年写的一首题为《奉安东战场阵亡将士忠骸》的五绝。从1932年到1945 年,李根源曾先后四次为英勇牺牲的抗日将士建造英雄冢,披庥送国殇。

  • 1948年上海“舞潮”案:一场被遗忘的暴动

    作者:曹金国; 池子华 刊期:2006年第03期

    1948年初,灯红酒绿的上海滩突然发生骚乱,数千舞女冲入社会局,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对禁舞大暴动”,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舞女风潮”。本文拂去历史的尘埃,再现这惊心动魄的场景。禁舞令:一“石”激起千层浪

  • 同志二三事

    作者:马国征 刊期:2006年第03期

    我曾两度从事青年工作,一段是在共青团泰州市委;一段是在《中国青年》杂志社。这两段时期团组织的最高领导人都是同志。工作期间直接、间接接触到耀邦同志,现根据记忆略述如下。到养牛班劳动,听取对自己“检讨”的意见

  • 两位母亲画像的来历

    作者:秦九凤 刊期:2006年第03期

    淮安市的《与邓颖超研究通讯》第一期载有《胞弟周同宇夫妇的一封遗书》,全文如下: 刘干荣同志: 你好! 你托阮王二位同志带来的照片和纪念章,甚为感谢,同时我还有几点建议,希能研究采纳为好。一、关于故居房屋问题:在我的记忆中,故居房屋原属破旧不堪的,后来经过你们修缮,在原有照片上,尚可看到故居房屋

  • 建国初期柳亚子的南京之行

    作者:邱宝瑞 刊期:2006年第03期

    1950年10月,正是江南小阳春的季节, 天气晴朗,我陪柳亚子先生和他的夫人郑佩宜由无锡来到解放才一年多的南京。那时他刚参加天安门上庆祝建国一周年大典,后又在怀仁堂与中央首长一起观看了各少数民族文工团的演出。应命,赋《浣溪沙》一阕,步其原韵奉和。亚子先生对此感到十分荣幸,心情舒畅地拟往南方跑跑,一览建国后的江南景色。亚子先生于10月1...

  • 建国以来中山陵的几次大维修

    作者:邵亚琳 刊期:2006年第03期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 140周年和安葬中山陵 77周年,我们走访了在中山陵园工作长达50多年的已80多岁的刘维才老先生,请他谈谈1949年建国以来,中山陵的几次重大维修,包括 1981年中山陵碑亭恢复中国国民党党徽情况。

  • 聂绀弩与我父亲的交往

    作者:周允中 刊期:2006年第03期

    聂绀弩是著名的杂文家、作家、古典文学专家。早年加入过黄埔军校,后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1931年加入“左联”,后留学日本,因进行抗日爱国活动而被驱逐。回到上海后,曾编辑出版《海燕》等。抗战期间,一直在大后方活动,在党的领导下,从事文化新闻出版工作。建国后迭受政治运动的折磨,屡遭劫难。“”被粉碎后,获平反昭雪,并不断有新...

  • 武中奇和“远东第一监狱”

    作者:肖舟 刊期:2006年第03期

    武中奇是一位战士,一位骁勇善战的抗日游击专家,曾组织和指挥徂徕山武装起义,带兵与日军短兵相接、刺刀见红,作战270多次却鲜尝败绩;南下淞沪,参与接收大上海,担当重任; 带领治淮大军,奋战淮河,感天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