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社会学

宗教社会学杂志 部级期刊

Sociology of Religion

杂志简介:《宗教社会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3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心论题:经典理论及其现代意义、专题:宗教与社会结构、经典钩沉、中国宗教的社会学研究、学科前沿、书评与综述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
创刊时间:2013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157
总被引量:50
H指数:3
  • 涂尔干的知识论:宗教与概念

    作者:邵铁峰 刊期:2015年第01期

    感觉和概念之间、感官欲望与道德生活之间的区分均为涂尔干所说的圣俗之分的表现。涂尔干通过对原始的分类图式的描述证明,最初的逻辑范畴就是社会范畴,而且他在经验论—先验论的基本对立中,对范畴的本质进行了社会学重构。在他看来,由于逻辑思维是由概念组成的,所以,知识论问题也就更具体地转化成概念问题。概念思维与人性构造本身相伴而生,由...

  • 中国宗教研究的类型学问题——从江南民间宗教出发

    作者:郁喆隽 刊期:2015年第01期

    本文认为,中国现有宗教社会学研究缺乏类型学,因此在"西方普适论"和"中国例外论"之间形成了很深的鸿沟,也妨碍了进行必要的理论建构。在回顾西方宗教和中国宗教的类型学的既往资源之后,本文提出了对中国宗教进行类型学研究的基本设想和目标。基于2013年以来对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民间信仰的田野调查成果,本文尝试对中国宗教进行初步的类型学...

  • 宗教组织拓扑结构的“理想型”及其社会学启示

    作者:胡安宁 刊期:2015年第01期

    本研究从宗教组织的拓扑结构出发,基于韦伯意义上的理想型方法,考察了中国传统民间宗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组织结构特征。具体而言,本研究通过描述宗教组织不同元素之间形成的网络结构,展示了中国传统民间宗教的弥散性特征、天主教组织结构的层级特征以及基督新教组织结构的平等化特征。在宗教组织拓扑结构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讨论了各自宗...

  • 解禁与教派演化:以台湾地区的为例

    作者:卢云峰; 梁景文 刊期:2015年第01期

    "教派—教会理论"是宗教社会学最重要的中层理论之一,它的诞生与发展大多基于西方犹太—基督教背景。本文尝试用中国的案例研究来修正和发展该理论。"教派—教会理论"认为,教派在成立之初往往与外部社会关系紧张,但随着群体组织规模的扩大、教派成员的社会流动与代际更替以及专业化神职人员的出现,教派会逐渐降低与主流社会的张力。也即是说...

  • 导言:探索“宗教认同”研究的基本路径

    作者:何其敏 刊期:2015年第01期

    社会学是以观察社会、发现问题、寻找解释路径为基本责任的学科,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研究重点,在不同文化圈、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关注要点。认同问题的研究即出自对全球范围出现的经济一体化对民族国家的冲击而产生的社会回应的反馈,由于"认同某个群体,与被指派到这个或那个社会范畴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心理状态。

  • “整体的信念证成理论”与宗教认同——对原生信仰的一种哲学分析

    作者:谢爱华 刊期:2015年第01期

    宗教认同的核心是宗教信念的认同,它包括"自我认同"与"相互认同"两个方面。知识论领域里的基础论与融贯论以及外在论与内在论的立场正在相互接近和靠拢,本文认为它们可以统一为一个综合的理论——"整体的信念证成理论",并提出四条基本原则:"支持性原则""相对性原则""包容性原则""可错性原则"。本文通过对阿赞德人的原生信仰系统...

  • 从“认同”的逻辑与内涵浅析“宗教认同”

    作者:黑颖 刊期:2015年第01期

    宗教认同作为社会认同机制的一种,既符合"认同过程"中的各种共性逻辑,又具有区别于其他认同机制的独特面向。本文试图通过对"认同"本身的研究来透视"宗教认同"。文章开始就从identity的词义描述中延伸出了"认同"所指涉的基本问题,围绕着这一基本问题又进一步揭示了"认同"过程所遵循的内在逻辑和认同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又尝试着分析...

  • 韩国萨满教、基督宗教和民族—国家认同

    作者:苏杭 刊期:2015年第01期

    基督宗教在进入朝鲜半岛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与韩国本土的宗教和文化发生碰撞与融合,本色化的韩国基督宗教至今已经稳固地根植于以萨满教为文化之根的韩民族的土壤之中。韩国的个案验证了宗教具有增强族群集体的自我认知的功能,不仅萨满教对韩民族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基督宗教也在与萨满教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深深影响着韩民族近代以来对自身民...

  • 在宗教信仰与多重身份之间——景颇族基督教信仰与身份认同探究

    作者:蔡江帆; 张可佳 刊期:2015年第01期

    20世纪初,中国西南边陲的景颇族在缅甸克钦邦八莫教区传教士的影响下,陆续接受了基督教。如今,基督教已经成为景颇族部分民众信仰、文化与生活的一部分。对这部分兼具"基督徒"与"景颇族"双重身份的群体而言,基督教信仰意味着什么?对基督教的认同是否会影响或削弱对族群及传统文化的认同?在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境中,"景颇族基督徒"的...

  • 贝拉有关“公民宗教”概念看法的演变

    作者:罗伯特·贝拉; 范丽珠(译) 刊期:2015年第01期

    "公民宗教"这个概念是贝拉(Robert N.Bellah)对宗教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贡献,自从这一概念提出以后,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不仅研究美国宗教的学者进行了各种讨论,研究宗教在其他社会文化现象的学者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应用。事实上,贝拉本人对"公民宗教"概念的看法也随着宗教现象的变化发生了改变,1989年他公开宣称将不再使用"公民宗教"这个概念...

  • 大卫·马丁的宗教政治学

    作者:钟智锋 刊期:2015年第01期

    世界并没有走向世俗化,宗教在全球政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不满学界对政教关系静态的、本质主义的理解,大卫·马丁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宗教政治学理论。本文从概念批判、方法论创新和视域拓宽三个方面总结马丁在这个领域的核心贡献,并以宗教抗争和农村基督教的发展为例说明马丁理论对理解中国宗教变迁的启发性意义。

  • 论哈贝马斯的“后世俗社会”概念的三重维度

    作者:吴军 刊期:2015年第01期

    哈贝马斯在分析与批判种种世俗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后世俗社会"这个概念。尽管哈贝马斯并没有系统地论述过这个概念,但是从其所做的有关宗教问题的论述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后世俗社会对于哈贝马斯来说首先是我们身在其中的社会处境。哈贝马斯正是从这个社会处境出发来讨论宗教问题,尤其是公共领域中的宗教问题。不仅如此,...

  • 社会科学可以研究祈祷吗?——从莫斯《论祈祷》谈起

    作者:胡梦茵; 黄剑波 刊期:2015年第01期

    《论祈祷》作为莫斯未完成的博士论文一直未如其他文本那样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在其中莫斯为"祈祷"研究提供了新的进路,并且涉及相当多的重要议题。莫斯遵循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宗教研究传统,在自己的研究中试图为"祈祷"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但这个定义的过程就涉及对于"祈祷"的认识和划分。"仪式""过程""状态"是理解"祈祷"的不同的可能...

  • 沟通原始与现代:对“格/群”文化理论的再分析

    作者:陈锐钢 刊期:2015年第01期

    玛丽·道格拉斯所提出的"格/群"文化理论虽然被社会科学学界广泛应用,但其理论本身并未得到很好的解释。本文拟就"格/群"文化理论图示中的原点问题、横轴纵轴的意义及相互作用问题等展开讨论,并指出"格/群"文化理论所划分出的文化类型可以成为解释该种社会之所以成为该种社会的原因,以及"格/群"文化理论在沟通原始和现代方面所做出的杰出...

  • 现代灵性和宗教的关系模式探讨

    作者:乌媛 刊期:2015年第01期

    灵性与宗教一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现代灵性逐渐脱离宗教范畴而成为一种独立性存在,它与宗教的关系也呈现出多层面、多样化的形态。本文对现代灵性与宗教的五种基本关系模式进行了探讨,同时将"转变"作为切入点来深入透视现代灵性与宗教的关系。"灵性革命"(Spiritual Revolution)理论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倾向,即现代社会中将要或者已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