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作家杂志 北大期刊

Writer Magazine

杂志简介:《作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2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家走廊、记忆·故事、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我说我在、王手短篇小辑、王可心小辑、金短篇、小...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4044
国内刊号:22-1028/I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1946
总被引量:4774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10.2571
立即指数:0.006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14
  • 写在前面的话

    作者:季红真 刊期:2014年第03X期

    <正>八十年代无疑是巨大历史转折的一个节点,出生于这个节点之后的一代人,具有区别于前几代人的别样人生。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受惠者,没有历史灾难的沉重因袭,有更多的机遇与选择的自由;他们也是改革开放中涉险的一代人,产业革命的急剧动荡与教育政策的大幅度调整,都使他们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且多数是独生子女,孤独与茫然是共同的心...

  • 寻找的多义寓言——读蒋韵的长篇小说《行走的年代》

    作者:刘婷 刊期:2014年第03X期

    <正>20世纪80年代,是文学回归的春天,是中国文学界愿意想起、愿意回忆的时代,也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时代。很多作家记录了关于80年代的回忆,他们叙述苦难,揭发伤痕,书写难过,表达反思。基于同样的人生历程叙事,蒋韵的长篇小说《行走的年代》,蒋韵的理解与感受与众不同。她在《后记》中写道:"有的人终其一生注定要行走在路上,他们是我们的翅膀...

  • 生命伦理瓦解的寓言——读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

    作者:孙涵 刊期:2014年第03X期

    <正>刘震云新作《我不是潘金莲》延续了他一贯的怪诞,以占大量篇幅的两个序言"那一年"和"二十年后"讲述了李雪莲上访二十年的始末。李雪莲为生二胎,提出和丈夫秦玉河假离婚,为丈夫的另结连理提供了文化的缝隙。李雪莲为此诉诸法律,结果从镇里法院告到县里、市里,都没能讨得一个说法,反被秦玉河诬陷为潘金莲。愤怒的李雪莲到北京的全国人民...

  • 多种文化交织的世俗神话——方方近作《声音低回》中重叠的原型模式

    作者:李春蕾 刊期:2014年第03X期

    <正>方方是一个长于叙事的作家,尤其善于书写底层人的世俗生活,将武汉的人生百态呈现于笔端,彰显了她独特的创作个性。她于二零一二年在《北京文学》发表的中篇小说《声音低回》,延续了她以往的创作风格,讲述了作为家里顶梁柱的母亲突然去世后,弟弟阿东想尽办法操持低智商的儿子阿里生活的故事,把阿里一家人的苦难与挣扎叙写的不动声色却...

  • 从爱列屈拉情结的泥沼向神后的精神升华——读虹影的《好儿女花》

    作者:丁文 刊期:2014年第03X期

    <正>色诺芬在《会饮篇》中认为,爱情的本质是在只追求求爱者的爱情也与考虑到被爱者快感的爱情之间的对立;还有把短暂的爱情转化为平等,互惠和持久的友谊的必要性。把灵魂的爱当做真正的爱,从友谊中寻求赋予一切关系以价值的原则。爱人的友谊能拯救,保持它的力量。①虹影在《好儿女花》中用自己波折的生命线索完成了这道爱情本质的解析题...

  • 乡土与都市的不同生命体验——萧红与张爱玲的人生态度和艺术的比较

    作者:杨娜 刊期:2014年第03X期

    萧红与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两位才女,两人的遭遇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其中乡土与都市不同的出身背景,以及童年时享受温情的程度不同,使萧红在相似的不幸的生活中,更加执着地寻找温暖,而张爱玲则显得灰色和苍凉一些。这种不同使得两人在她们的创作上也就显示出来不同的倾向。

  • 萧红对女性身体的生死书写

    作者:王鑫 刊期:2014年第03X期

    <正>20世纪初,弗吉尼亚·伍尔夫以女性的视角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身体,经由60年代西蒙·波伏娃的倡导,再由露丝·依莉格瑞和朱丽娅·克利斯蒂娃的发展,到法国埃莱娜·西苏在《美杜莎的笑声》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妇女必须参加写作,必须写自己,必须写妇女。就如同被驱离她们自己的身体那样,妇女一直被暴虐地驱逐出写作领域,这是由于同样的原因,...

  • 空间并置·圆周聚合——韩寒小说创作的空间叙事研究

    作者:刘钊 刊期:2014年第03X期

    <正>长时期里,多数批评理论著作都有重视时间问题而忽视空间问题的倾向。在约瑟夫·弗兰克的《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出版后,形势才渐渐发生了变化。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提出社会空间的的单一性、同质性已经被复杂性、多重性所取代,历史与现实语境促成了一种新空间形态的生成,受此影响,文学叙事中的差异性、冲突性、并置性等特点开始进入...

  • 刘绍棠小说的民族风格

    作者:张志慧 贾知洵 刊期:2014年第03X期

    刘绍棠是中国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创立了独具风格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同时也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刘绍棠从13岁就开始发表作品,以乡土文学为主,作品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京东运河一带的农村生活。通过写自己熟悉的人与事,以清新淳朴的格调展现了美丽的乡村景色与浓郁的风土人情,反映了时代风貌。刘绍棠的作品写的虽是朴实的风俗,但是却有着...

  • 世界的失序与意义的生成——静心的长篇小说

    作者:张永辉 刊期:2014年第03X期

    《迷旎花园》主要讲述的是权力世界失序的故事,其荒诞性在于私人关系成为权力获得的终极力量;《活着,为自己快乐》以两性世界的失序为主要脉络,心灵的褊狭、性格的残缺、精神的浅薄、人性的盲区使其中的婚恋世界显示出令人憎恶的荒诞面目;《大家小事》展示的是经济世界的失序,其荒诞性起源于人性中的兽性,起源于兽性中那无底深渊似的贪婪。静心...

  • 道德化写作的话语功能与尴尬命运——“新时期”之初的“改革文学”创作

    作者:宋文坛 刊期:2014年第03X期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改革文学致力于建构一种二元对立式的道德化写作模式。这一道德化叙事的形成与特定社会时局的影响紧密相连,也离不开时代语境转换下社会大众潜意识的支持,同时透露出一代作家、批评家期望以文学担负起历史责任的道德理想主义倾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对这一写作模式的批评形成对改革文学的另一种"主流"评价,从而使...

  • 沉默中的倾诉——浅析《喜福会》中的叙述声音

    作者:谭凌霞 刊期:2014年第03X期

    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小说中呈现了诸多沉默的人物形象。男性形象一反常规处于失语状态,根据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和叙事学的叙述声音理论,作家谭恩美采用这一叙事策略,成功解构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书写传统。然而故事中的女性也依然沉默,不能大声呐喊,母女间也缺乏彼此的交流,沉默背后的原因则依旧是中国长达几千年之久男权文化的影响。谭恩...

  • 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男性形象

    作者:邵丽君 游建民 刊期:2014年第03X期

    在近代文化的冲突与碰撞中,美国国内的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的碰撞最为鲜明。本文以美国著名黑人小说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为例,通过分析白人文化的盲从者、黑人文化的守护者和两种文化夹缝中的迷失者三种人物的悲剧形象,来分析如何在文化冲突与碰撞中选择正确的文化道路。

  • 索尔·贝娄小说动物意象研究

    作者:高迪迪 刊期:2014年第03X期

    索尔·贝娄小说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意象,作家借由西方文化中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典型动物意象对作品中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状态,以及作品人物将经历的遭遇做以铺垫,烘托文学表现效果,可以说,理解索尔·贝娄小说的动物意象即一定程度上理解了小说本身。

  •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人物形象塑造探析

    作者:陈江宏 刊期:2014年第03X期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在世界文学史,特别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是因为作品塑造了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特征、反叛主流文化和"反英雄"的人物形象霍尔顿。这一形象,是对美国二战后精神危机淋漓尽致的揭露,也在一定程度上预见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出现的代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