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作家杂志 北大期刊

Writer Magazine

杂志简介:《作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2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家走廊、记忆·故事、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我说我在、王手短篇小辑、王可心小辑、金短篇、小...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4044
国内刊号:22-1028/I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1946
总被引量:4774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10.2571
立即指数:0.006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14
  •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意象解读

    作者:沈清欢 刊期:2013年第05X期

    <正>《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ofPi)是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在这部貌似漂流的作品中,扬·马特尔讲述了一个奇妙的故事:一个名叫Pi的印度少年与一头成年孟加拉虎共处于一艘救生艇上,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一起生活了227天,并最终活了下来。小说一面世就深受欢

  • 《白鹿原》中人物形象描述的悲剧美

    作者:李时 刊期:2013年第05X期

    《白鹿原》作为20世纪90年代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刻画,对中国历史变革中交错复杂的民族生存命运进行揭示,使得小说不仅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历史面貌,也承载着作者对民族精神的一种厚重表达。本文将结合《白鹿原》中的人物角色特征,通过其命运的演变和环境的更迭,运用审美理论来认识和把握人性的悲剧之美,并从作品中的各色...

  • 白嘉轩的人格魅力与现实意义

    作者:秦英鹤 刊期:2013年第05X期

    白嘉轩是陈忠实在长篇小说《白鹿原》中塑造得最为丰满、最具特色的主人公形象,也是一个悲剧性人物。本文通过对白嘉轩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了其作为深受中国儒家文化浸染的普通农民族长,虽然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桎梏和思想认识局限,但他身上具有的思想文化和优秀品格,仍闪耀着无穷的魅力,对当今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探析《拐·拐·拐》中阿娜的悲剧命运

    作者:李芹香 刊期:2013年第05X期

    学界关于贵州作家杨育泽长篇小说《拐·拐·拐》研究甚少,仅有个别学者从女性命运与西部开发的关系展开研究,尚未见有从女性悲剧命运产生的根源这一视角的研究。本文将从外在原因与内在原因这两个角度,挖掘阿娜悲剧命运的根源,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解读该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的语言嬗变——以先锋小说为例

    作者:刘士英 刊期:2013年第05X期

    语言是任何一种思想表现所必须依靠的,它具有内容和形式两种功能,而语言变革也是任何形式文学变革的开始。新时期小说的先锋运动也拿语言开道,那些先锋作家煞费苦心地研究怎么讲故事,一门心思地倡导文学语言的求变。通过诸如构建隐喻系统、文学语言主观化等实践性写作,达到讲述方式的飞跃性变化。利用这种变化,中国先锋作家将全新意义的世界和小...

  • 试论赵树理小说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作者:杨汉瑜 刊期:2013年第05X期

    赵树理是以一个有觉悟、有文化的以农民眼光观照农村、认识农村、评价农村、表现农村的作家,在创作中追求环境、情节、细节的真实,排除了作品中的"假大空"描写,呼唤着文学的真实性和现实主义的回归。本文主要论述了赵树理在创作中自觉运用现实主义理念而获得的巨大成就。

  • 交汇·冲突·整合——西部少数民族诗歌成长的生态空间

    作者:张普安 刊期:2013年第05X期

    本文试图探索"西部家园"、"西部寂寞"几个颇具诗学意义的名词与西部诗歌产生的生态联系,并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进入新世纪后,在民族融合、文化冲撞的大背景下,西部诗人带着民族的烙印突围时的内心躁动、尴尬和焦虑,来呈现西部少数民族诗歌成长过程中的良好生态空间。

  • 作为YY的网络文学——评网络文学的革命性意义

    作者:王坤 刊期:2013年第05X期

    本文通过对YY概念的考察,探讨了网络文学中的YY现象,指出了网络文学之YY是文学艺术游戏本质的体现。作为YY的网络文学的流行,意味着文学回归到娱乐和游戏的初始轨道,意味着文学摆脱了包括政治在内的各种外在力量的控制、歪曲和利用,因此,YY的泛滥不是网络文学的原罪,恰恰相反,这是文学发展史上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事件。

  • 民间文化的莫言建构——以《生死疲劳》、《檀香刑》为中心

    作者:布小继 马建荣 刊期:2013年第05X期

    民间文化是莫言小说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内容。它既是莫言创作的泉源,也是其小说的底蕴和价值尺度,并形成了莫言建构,具有建构视角的独特性、建构语境场域的有限性等特征。但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并非都是正面的。

  • 解析品钦《V》中人类的异化

    作者:芦天华 刊期:2013年第05X期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类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一连串的社会问题也接踵而来,人们对整个世界愈发感到焦虑和困惑,人的异化程度也进一步加深,人逐渐丧失了人的本性,变成了非人。托马斯·品钦在其长篇小说《V》中,从时间和空间、历史和现实等多角度反映了人类异化的问题。

  • 麦加恩短篇小说中的“回头浪子”形象

    作者:牛亚卿 田新科 刊期:2013年第05X期

    爱尔兰小说家麦加恩生前出版的四本短篇小说集复述了《路加福音》中的"浪子回头"的寓言,里面收录的短篇小说彼此关联、相互补充,共同讲述了年轻主人公从逃离家乡的束缚,到历经城市中的困惑迷惘,最后选择回归家乡的人生历程。通过这些小说中主人公和《路加福音》中"浪子"的类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家的创作主题及作家对爱尔兰家乡难以割舍的情结。

  • 母爱的消亡,母性的涅槃——简析小说《秀拉》中的美国黑人母女关系

    作者:郭倩 刊期:2013年第05X期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数是女性,其中大部分是母亲,或者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女性(既是母亲又是女儿)。母爱及母女关系一直是贯穿莫里森所有作品的一个主题。在莫里森的笔下,母亲与女儿之间的故事几乎是饱含着血和泪的辛酸史。本文应用了一些关于母爱和母女关系的代表性女性主义理论,并...

  • 试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惨命运

    作者:陈静 吴若芳 刊期:2013年第05X期

    本文主要是对美国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代表作《最蓝的眼睛》进行思考,重点分析小说中的女人公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人生悲剧以及造成其悲惨命运的各种因素,进而对于其悲惨命运中的各种人生因素进行思考,对佩科拉人生悲剧当中的种族主义、种族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击进行更为深入的解读。

  •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发展特征研究

    作者:霍晓燕 刊期:2013年第05X期

    由于自身受到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等多种原因,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一直不能被文坛所重视,甚至长期处在文学体系边缘的状态。在20世纪中后期,随着当代女权解放运动与民权运动的不断发展,使得美国女性群体的地位逐渐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群体发展历史得到改变,并且在这一阶段,美国女性文学走进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用其独特...

  • 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中的语言结构分析

    作者:陆烨 刊期:2013年第05X期

    对于历史来说,如果想要真正地去认识它还原它,那么就需要通过语言结构来完成,这是新历史主义的主张。在《五号屠场》这部小说中,作者冯内古特运用循环结构的诗意语言再现了德累斯顿灭亡的这段历史,并且通过小说的形式打乱了历史结构,同时融入了构想的情节和人物,使得历史人物、事件与假想的人物、情节共同存在,也就是统一了历时与共时,进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