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作家杂志 北大期刊

Writer Magazine

杂志简介:《作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2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家走廊、记忆·故事、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我说我在、王手短篇小辑、王可心小辑、金短篇、小...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4044
国内刊号:22-1028/I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1946
总被引量:4774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10.2571
立即指数:0.006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14
  • 爱是永恒——评奥德丽·尼芬格《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作者:温语晴 刊期:2012年第10期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是美国女作家奥德丽.尼芬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2005年出版后不久就迅速打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并于2007年被英国《卫报》评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100本书之一。2009年,由著名导演罗伯特.斯文克执导的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上映,票房斐然。

  • 都市知识女性的生存焦虑——从苏青的《结婚十年》到张抗抗的《作女》

    作者:翁少娟 刊期:2012年第10期

    都市知识女性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常常因几千年的男权社会文化积淀所造成的"他者"地位而深感焦虑。本文以20世纪40年代苏青《结婚十年》中的苏怀青和21世纪初张抗抗《作女》中的卓尔、陶桃们为例,探讨在这60多年来都市知识女性所共同遭遇的婚姻中欲望与情感的焦灼、事业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为了生存和消费而不得不面对的物质...

  • 男权、族权下的怨女——张爱玲《怨女》中柴银娣形象

    作者:宋卫琴 刊期:2012年第10期

    麻油西施柴银娣是张爱玲小说《怨女》中的主人公,她一心幻想通过婚姻摆脱穷困,侥幸地抱着对异性的幻想嫁入姚二爷家。银娣自己要进入这个外表闪着金光的塔,从此,她的青春、人生都将被活埋了。一个女人的一生,只有寂寞与恐惧缠着她,直到把她的心缠得酷毒、变态、发狂,直到把她缠死。银娣,一个在男权、族权罗网中挣扎的怨女、怨妇、节妇、恶妇,她...

  • 复杂的都市表达——论新感觉派的审美姿态

    作者:黄喜平 刊期:2012年第10期

    新感觉派作家在都市表达时,不仅在形式和技巧方面渗透着他们在都市生活中积淀的现代审美体验,而且在他们的都市生活观照中,又流露出明显的"都市恶"意识,并且还传达出回归大自然、回归乡土的传统审美情结,从而表现出一种与都市生活同构的复合审美姿态,即现代审美体验与传统审美意识相叠合的都市文学书写姿态。

  • 中国男人的典型形象——结合董仲舒“人性论”看周朴园的感情世界

    作者:宋纯玲 刊期:2012年第10期

    本文通过对董仲舒"人性论"的探索,发现人性不属于阶级的范畴,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应该只以阶级的立场和社会功用角度为出发点。同样,《雷雨》中周朴园性格特点的实质并不是阶级的必然产物,他在对鲁侍萍的情感变化上的种种表现,实属人性的正常体现,也是中国男性性格的典型。

  • 论《四世同堂》的民俗学价值

    作者:王鸿 刊期:2012年第10期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以厚重而生动的北平语言,描绘出了如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老北平人物,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也保留了极其丰富的老北平民俗。

  • 梁实秋文学思想浅论

    作者:代玉华 刊期:2012年第10期

    梁实秋作为上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人物,其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的升华,这些影响深远的文学思想有其独特的文学人性论和自给自足的文学评论体系。其中,人性观融合了中西方文化,成为梁实秋文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本文将对梁实秋的文学思想体系作一探讨,以期给文人的思想一个合适的文学定位。

  • 语言学痛楚的印记——《巴别塔之犬》的另一种解读

    作者:杨芳 刊期:2012年第10期

    本文从《巴别塔之犬》男女主人公保罗和露西的悲剧展开,说明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双方沟通的不力。探讨了男主人公为何无法突破作为语言学教授所形成的思维框架,从而忽视了沟通的本质,进而分析了此故事带给人们的深层寓意。

  • 向谁说再见——解析约翰·麦加恩作品《告别》

    作者:李春燕 李敏 刊期:2012年第10期

    约翰·麦加恩是爱尔兰文坛上最富盛名的小说家之一。《告别》是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74年,是作家历经数年的心血。本文将探讨作者以《告别》为小说命名的原因,解析小说中离别的场景,从而深入发掘小说的主题——爱情、社会和死亡。

  • 米兰·昆德拉《雅克和他的主人》中的小说观分析

    作者:崔小清 刊期:2012年第10期

    米兰·昆德拉的戏剧《雅克和他的主人》表现出他对当时极权社会的极度嘲讽和对现实世界的无情否定,同时也渗透着昆拉德对现实世界自由的热烈追求。正是通过对艺术本质的探索和思考,昆德拉选择以戏剧这种夸张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爱的伦理

    刊期:2012年第10期

    《第二十二条军规》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异化,海勒试图通过这本小说探索人的出路问题。本文结合弗洛姆的伦理思想,解读该小说中海勒对爱的思考和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人性关怀。

  • 真实到嗦的感情——通过《洛丽塔》阐述色彩与阴暗美学的关系哨罗

    作者:李波 刊期:2012年第10期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流传最广的作品,故事描述了一个中年男子和未成年少女的爱情故事,由于涉及题材敏感,作品1958年才得以出版。作者纳博科夫在上世纪70年代被誉为"当代小说之王",其作品多样丰富,涵盖诗歌、剧本、小说、翻译、昆虫等领域。而《洛丽塔》的魅力在于,一个移民到美国的作家比很多美国本土作家更了解并创造了真实的美国社会和文化背...

  • 评短篇小说《犹太鸟》的犹太幽默风格

    作者:李燕 秦文彬 刊期:2012年第10期

    二战后的美国犹太作家有着共同的创作风格,就是犹太幽默。伯纳德.马拉默德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本文将从犹太幽默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上的表征以及犹太幽默在作品中的全方位的功能展示,来评论马拉默德短篇小说集《魔桶》中《犹太鸟》的犹太幽默风格。

  • 死亡之美——论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死亡意识

    作者:许佳 刊期:2012年第10期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喧哗与骚动》是其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在这部作品中,福克纳使用了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复兴了古希腊文学以及基督教文学中的死亡美学,从而让整部作品充满了一种史诗般的悲壮。

  • 试析福克纳小说的叙事艺术特点

    作者:马丽华 刊期:2012年第10期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以其独特的繁复叙事方式表述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理解,并在情节不断裂开的叙事模式中着力展开故事情节。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福克纳小说,概括了其叙事方式是"嵌入",它使得过去、现在与将来一起出现,更加贴近真实,辅助了小说主题的表达,具有很高的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