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作家杂志 北大期刊

Writer Magazine

杂志简介:《作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2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家走廊、记忆·故事、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我说我在、王手短篇小辑、王可心小辑、金短篇、小...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4044
国内刊号:22-1028/I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1946
总被引量:4774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10.2571
立即指数:0.006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14
  • 一部多维度的爱情小说——论朱天心《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

    作者:司方维 刊期:2011年第20期

    朱天心的《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是以中年爱情为主题,表现中年冷漠、沉默的婚恋状况。小说又不限于爱情,而是以婚恋为中心点,呈辐射状涵盖了人类的生命衰老、现代文明的危机等命题。

  • 回望中的家园——浅析鲁敏乡土小说的主题特征

    作者:肖寒 刊期:2011年第20期

    作为一位"70后"作家,鲁敏的小说里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同时也很少去迎合大众进行欲望化写作。鲁敏是一个关注社会平常人物日常生活的作家,在"东坝"系列小说里,她以"乡土温情"为表现核心,体现了传统文化记忆里自然、淳朴的人性美,为现代人无根的灵魂寻找可以栖息的精神家园。

  • 流动的沙滩,流动的感受——对潘军小说《流动的沙滩》的解读

    作者:唐东霞 刊期:2011年第20期

    潘军的小说《流动的沙滩》,无论在语言意味、结构模式还是在睿智的哲理上都打通了现实与梦境之路,打破了线性的时间流程,安排了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不同时段的同一个人奇迹般地汇合。这种写作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影响,在作品内容表述方面不注重稳定的言辞、结构以及深层次内涵,使读者在阅读中失去了关于故事的连贯性思考,徜徉...

  • 有趣有味 实为难得——论王小波杂文中的“黑色幽默”

    作者:王庆国 刊期:2011年第20期

    "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方法,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黑色幽默"是作家王小波最有标志性的特点,王小波在杂文中通过"黑色幽默"揭示了现实生活和人类社会的荒诞可笑,通过"黑色幽默"使杂文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得以阐发。本文试从"黑色幽默"这个角度谈谈王小波对当代文坛的影响和贡献。

  • 海子诗歌理想探析

    作者:马宝成 刊期:2011年第20期

    作为一位在短短五年时间里(1984-1989)就创作出将近三百首高质量的抒情短诗和数万行总名为《太阳:七部书》的"大诗"的诗人来说,海子从一开始就有着不同于同时代诗人的诗歌理念。在后来的写作实践中,更不断超越和发展完善,形成独具一格的诗歌理想。本文试图结合海子具体的诗歌创作,从考察其诗歌理想的形成流变历程出发,探析其诗歌理想的深刻蕴含...

  • 从继承中看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化价值

    作者:陈棉 刊期:2011年第20期

    从继承的角度探寻当代文学的文化价值,可以看出,当代文学不仅要学会传统文学的创作形式,更重要的是对其本质精神进行领悟,以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文学是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当代文学也必然应该是当代文化的传播手段,我们应该认真吸取传统文化的经验教训,使文学创作和评论适应时展的方向,这也是时代赋予文学发展的要求。

  • 论美国汉学界的萧军研究

    刊期:2011年第20期

    在美国汉学研究领域,有关"东北作家群"的领军者之一萧军及其创作的研究体现出文本细读阐释、社会历史批评、性别政治研究以及地理文化考察等多重视域交互与协同的多元对话。其中,夏志清、葛浩文以及李欧梵等美国汉学家对于萧军及其文学创作实绩进行了独特且深入的阐释。

  • 存在的质询——《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哲理蕴含及形式的探讨

    作者:杨书评 刊期:2011年第20期

    本文从内容和形式对米兰.昆德拉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哲理特质进行探讨,通过对人物故事的梳理,探究其层叠阐发的存在命题;通过对结构方式、叙事模式的分析,探究其主观思辨的形式和超越前人的艺术创新,进而认识其哲理是形式也是内容的突出特征。

  • 从库切的小说看语言殖民在南非

    作者:王敏 刊期:2011年第20期

    综观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的小说可以看出,南非总是他关注的中心,南非的种族关系更是他小说的主题。本文从语言殖民的定义、语言殖民的成功、语言殖民的危害以及后殖民时代的语言诉求等方面探讨了库切对语言殖民的观点,从而得出结论:伴随着殖民主义在南非的兴起和没落,作为文化殖民的核心,语言殖民在南非也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

  • 后现代之后——浅谈“X一代”作家大卫·华莱士的创作和叙事疗伤

    作者:栾述蓉 刊期:2011年第20期

    作为美国文坛日益受到瞩目的新生代——X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华莱士经常被冠之以后现代主义作家的称呼,并被视为是品钦和巴思等人的接班人。但是这个标贴,无论是从作家本人意愿还是从他的创作事实来看,都不是很适合。本文拣选华莱士的重要文章和作品进行分析,来说明华莱士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他的叙事疗伤,展示他为开创美国文学新方向所作出的努力...

  • 巴塞尔姆《玻璃山》中的隐喻多维解读

    作者:王立琼 李冰 张宏春 刊期:2011年第20期

    《玻璃山》是美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巴塞尔姆的后期作品,对其的解读往往带有较强的后现代主义色彩或基于文本单纯的阐释,而忽视了作者创作的动机、生活、态度对作品的影响,从而使作品的深层含义未能得到揭示。本文从隐喻角度对《玻璃山》进行多层次的解读,提出作者借"玻璃山"这个喻体表达了自己奋斗一生的写作经历和反思及作者勇于实验改革文学...

  • 从《飞越疯人院》看美国印第安人的文化身份认同

    作者:陈艳龙 刊期:2011年第20期

    印第安人在融入美国白人主流社会的过程中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和心理抉择。肯.凯西小说《飞越疯人院》通过对一个重要人物——布朗顿的刻画,深刻而鲜明地再现了印第安人在强势的白人统治文化的打压之下,自我否定、失去自身的文化印记、经历磨难,却只能痛苦与无奈的心路历程。

  • 试论赖特对女性负面描写的社会及心理根源

    作者:徐晔 刊期:2011年第20期

    理查德.赖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大多缺乏个性和主见、愚不可及,他认为男性人物在生活中遇到的一切挫折都应归咎于女性,严重扭曲和丑化了女性人物的真实意象。而这种歪曲的刻画背后有深刻的社会及心理根源,本文试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这种失真描写显示出男性作家在塑造女性人物时具有局限性。

  • 从对人性的揭示看《厄舍古屋的倒塌》之艺术风格

    作者:张丽红 刊期:2011年第20期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最具哥特式小说特色的短篇小说。本文从主题和写作手法两方面对《厄舍古屋的倒塌》进行了赏析,从恐怖之死和怪诞之美两方面分析了小说的主题,并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写作风格,即:无处不在的象征主义、映衬手段塑造恐怖气氛、哥特式风格的寓言。

  • 从文化冲突到融合——评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白莹 刊期:2011年第20期

    亨利.詹姆斯关于欧美文化冲突和融合的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国际题材小说中。本文从文化的角度,通过解析詹姆斯小说《戴茜.密勒》中的戴茜、《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伊莎贝尔、《金碗》中的玛吉三位到欧洲进行文化之旅的美国女性的生活、情感经历,阐释了詹姆斯对于欧美文化的思考,即从着重刻画欧美文化的冲突到试图寻求欧美文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