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作家杂志 北大期刊

Writer Magazine

杂志简介:《作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2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家走廊、记忆·故事、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我说我在、王手短篇小辑、王可心小辑、金短篇、小...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4044
国内刊号:22-1028/I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1946
总被引量:4774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10.2571
立即指数:0.006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14
  • 精妙绝伦的迷局——试析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作者:清辉 刊期:2011年第16期

    《我的名字叫红》是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小说开篇便以一场凶杀案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而更吸引人眼球的,是他让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尸以第一人称开口向我们说话——这也是小说结构

  • 文化冲突中错乱灵魂的写真——《我的名字叫红》主题探微

    刊期:2011年第16期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被称作哲思小说。该作品以潜藏于古老的土耳其民族灵魂深处的深沉忧郁为主旋律,通过人生苦境和人生追求虚幻的揭示,展示了忧伤的无处不在,并揭示出土耳其人如此忧郁的缘由:文明的失落、信仰的缺失以及漂泊无根之感。作品带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积淀,升华了忧伤和忧郁的精神内涵,深刻揭示出在文...

  • “身体写作”的失语及其突围的可能

    作者:孙国亮 刊期:2011年第16期

    本文梳理和考察女性"身体写作"渐趋"形而下"的精神向度和单调的审美想象,分析"80后"、"90后"女作家们在"自我殖民"中创作失语的原因和精神病灶的根源,进而找寻她们克服言说危机的路径和坚持一种"纯粹文学"理念的意义和可能性。

  • 《围城》新奇隐喻的合成空间动态认知视角阐释

    作者:张建科 刊期:2011年第16期

    合成空间的认知观将语言现象的认知运作视为是建立抽象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网络的过程,它对认识和理解隐喻有充分的解释力,为分析作品中新奇隐喻的实时意义构建和动态认知推理,提供了全新视角。

  • 论史铁生散文的艺术特色

    作者:李方平 刊期:2011年第16期

    史铁生的散文独具艺术特色,他的散文表述坦白真诚,意蕴深厚,谈吐亲切而又凝重,语言严谨不失幽默,表现了寓理于情、质朴淡雅、从容幽默、赋予智慧的艺术风格,成为当代散文一道独特的风景。

  • 真的艺术 美的诗篇——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作者:宋华 刊期:2011年第16期

    朱自清的散文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现代散文中独树一帜,其散文成就主要表现在叙事抒情,意切情真;营造意境,情景交融;结构谋篇,缜密精巧;运用语言,雅俗共赏,对我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改革开放后中国体育文学的发展流变

    作者:罗攀 刊期:2011年第16期

    改革开放后,中国体育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冠军文学"繁盛阶段,"问题文学"发展阶段,"休闲文学"兴盛阶段。通过分析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文学的发展、体育的发展,体育文学也在不停地发展。

  • 新时期哈萨克小说题材特色论析

    作者:赛力克布力·达吾来提克里德 刊期:2011年第16期

    本文通过阐述历史题材、""题材和新时期题材在哈萨克族小说创作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来论述新时期哈萨克小说的题材特色。

  • 饥饿的华裔母亲——试论《女勇士》中母亲的成长历程

    作者:刘芹利 刊期:2011年第16期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与心理分析理论,选取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代表作《女勇士》中母亲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食物与饥饿意象展开分析与讨论。进而揭示华裔女性尤其是华裔母亲长期受压制的欲望与身份寻求的困境,以便深刻认识和理解第一代华裔女性的生存状态及母女关系。

  • 美国华裔文学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浅谈

    作者:鲍婕 刊期:2011年第16期

    美国华裔文学的身份认同是近年来文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解读了美国早期对东方文化的误读,对美国华裔文学在西方社会的多元化及所在国主流文化氛围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近代虽有华裔作家对东方文化的表述,但最终仍归化于美国主流文化,而现代随着中美交流的发展,美国越来越呈现出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 华裔文学悖论简析

    作者:吴晓芸 刊期:2011年第16期

    本文认为,由于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与特殊的民族文化身份,使华裔女性作家汤亭亭、谭恩美站在几种文化的交叉点上,而她们的文学创作也不可避免地陷入性别、文化的悖论。

  • 论亚裔美国小说《由东到西》和《木鱼歌》中的文化杂交

    作者:李琳 刊期:2011年第16期

    在亚裔美国文学中,文化杂交一直是分析研究亚裔美国人身份中继承和习得之辩证关系的重要概念。本文试对亚裔美国小说《由东到西》和《木鱼歌》中的这一辩证关系进行分析,进而说明,在文化的较高层面如精神信仰上,继承和习得常常不易调和;而在文化的较低层面如文化知识上,二者的冲突往往没有那么对立。

  • 论《赫索格》中的文化冲突和融合

    作者:段丽斌 刊期:2011年第16期

    索尔·贝娄代表作《赫索格》中的主人公、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赫索格在第二次婚姻破裂以后,面临精神崩溃的危机。他的遭遇是古老的、传统的犹太文化和年轻的、现代的美国主流文化发生碰撞的必然结果。本文从女性形象的颠覆、犹太文化的疏离、拜金主义的盛行三个方面剖析了《赫索格》所反映的尖锐的文化冲突现象和艰难的文化融合过程。

  • 爱与恨的边缘——《所罗门之歌》主要人物关系浅析

    作者:王慧博 刊期:2011年第16期

    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问世后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她对人物关系的刻画非常成功。这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的关系似乎都游走在爱与恨的边缘,无论是男女关系,兄妹(姐弟)关系,还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在男权社会中,男人占据主导地位,女人处于依赖被动地位,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人物关系的主体之间不能平等相处。只有摆...

  • 向秀拉致敬——评托尼·莫里森长篇小说《秀拉》

    作者:陈彦平 刊期:2011年第16期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长篇小说《秀拉》中的女主人公秀拉是一位叛逆、勇敢、另类的女性形象。一直以来,她都是读者和评论者争论的焦点。而本文认为,秀拉是一个敢于背叛故乡、敢于背叛传统生活方式、敢于挑战困境和强势、敢于欣赏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