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作家杂志 北大期刊

Writer Magazine

杂志简介:《作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2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家走廊、记忆·故事、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我说我在、王手短篇小辑、王可心小辑、金短篇、小...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4044
国内刊号:22-1028/I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1946
总被引量:4774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10.2571
立即指数:0.006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14
  • 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的一些思考

    作者:吴冰 刊期:2011年第04期

    凡是华裔美国人以华裔美国人的视角写的华裔美国人的故事都属于华裔美国文学,其中最典型、目前数量最多的华裔美国文学是有美国国籍、华人血统的作家所写的在美

  • “美国华裔文学”命名与界定的流变

    作者:董美含 刊期:2011年第04期

    关于命名的探讨不得不从最初开始追寻,同时更要追踪其从最初到今天的发展与变化。美国华裔文学作为美国亚裔文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其命名常常受到创作、研究等方面的影响。进入21世纪,面临更多更新的变量,为了避免在研究中产生误导,我们有必要对曾经产生于各种争议之中的命名重新深入地进行梳理,寻找国内外学者命名和界定的异同,以便对当下的美国...

  •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美国华裔文学

    作者:袁彬 卢蕊 刊期:2011年第04期

    美国华裔文学是在中美两种异质文化碰撞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其主题与研究视角经历了从文化沉默到痛诉抗议、从臣属认同到对话与融合的发展历程。结合后殖民主义理论探讨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构建和话语策略有利于理清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道路,从而将其置于全球化语境这样一个更为宽广的视野中加以审视。

  • “关系”的精神向度——以铁凝小说《玫瑰门》为例

    作者:赵宇红 刊期:2011年第04期

    铁凝十分看中"关系"对小说的意义。在小说《玫瑰门》中,她以独具美学意蕴的叙事关系表现了对女性生存的关注,将关系叙事的笔锋直抵人类灵魂的深处,小说因此呈现出更为丰富而深厚的精神向度。本文尝试从叙事关系建构的角度对小说《玫瑰门》进行解读。

  • 张洁作品中“老夫少妻”模式分析

    作者:于哲霏 刊期:2011年第04期

    本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析出张洁小说中隐含的创作心理是"恋父情结"。在这种强烈的"情结"支配下,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不自觉地形成了"老夫少妻"模式,这既是作家潜意识中早期"恋父情结"的投射,也是其集体无意识的体现。

  • 诘难与悖论——《废都》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代江平 刊期:2011年第04期

    《废都》里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像有的研究者说的那样,贾平凹是站在男性的视角或者说男权主义的立场上对女性形象进行任意地歪曲和蔑视,恰恰相反,作者是站在"人性"的立场上来审视《废都》里的男男女女的。

  • 自然与“硬汉”:征服者的赞歌——张承志小说的一种解读

    作者:周爱勇 刊期:2011年第04期

    征服者的"硬汉"形象是张承志笔下塑造的为数最多的人物之一。他选择了人与自然对抗的方式、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来塑造其笔下的"硬汉"。而他对自然的描写是工具化的描写,对自然的审美是工具化的审美。

  • 论张烨诗中的二律背反——以1966-1979年的创作为主

    作者:李贞玉 刊期:2011年第04期

    张烨诗中对人生的悲剧性昭示和极具颠覆、反转意义的审美旨趣,都共同体现了精神自救意义上"颠扑不破"却"针锋相对"的复杂内涵。在她的诗中,"撒旦与天使"的善恶置换颠覆了现实中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定位,显示出"二律背反"的意味,表现了丑对美、恶对善、黑暗对光明的反向拯救意识。

  • 从《鲁迅批判》看李长之的鲁迅研究

    作者:阚燕 刊期:2011年第04期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李长之是一位著述甚丰、独具特色的理论批评家。他于25岁时创作了《鲁迅批判》,从而使其鲁迅研究自成一家,并成为鲁迅研究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笔。

  • 异域文化的“拿来主义”——鲁迅翻译与中国现代文学

    作者:彭志洪 彭朝忠 刊期:2011年第04期

    本文论述了鲁迅翻译对现代文学语言的白话化、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和诗学建构的重大贡献和影响。通过对鲁迅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研究,阐述了他对推进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的传播和文艺批评体系的建立,起了奠基性作用;他对日本文艺理论的译介等文论作品为新文学的确立,提供了理论的指导。

  • 打油:早期新文学作家旧体诗创作的一个关键词

    作者:常丽洁 刊期:2011年第04期

    在传统旧体诗领域内,打油诗这种俳谐体诗因其品格低下,向来不登大雅之堂。而早期新文学作家多把自己的旧体诗称为"打油诗",原因不外撇清立场、表示对旧体诗前景的悲观、践行白话文学理念和藏拙等几方面,但却由此进入或重返旧体诗的创作领域,并进而在不断的思路调整中迈出了20世纪中国旧体诗革新的步伐。

  • 救赎:殊途同归——论比萨奇和胡赛尼小说中人道主义思想之异同

    作者:陈棠 刊期:2011年第04期

    在世界局部地区武装冲突事件频发、人道主义危机持续存在的形势下,难民问题、儿童问题、教育问题、女性权利问题等成为人道主义作家思考并以文学形式反映的重大现实主题。不论其文学形式如何,作者的文化、宗教背景有着怎样的差异,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反映了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普世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美国作家杰瑞·比萨奇与勒德·胡赛尼以其各...

  • 黑色历史的幽默再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作者:万惠蓉 刊期:2011年第04期

    本文运用新历史主义的批评方法,对黑色幽默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文本如何清晰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目以及对历史的干预、预示和颠覆性作用,进而表明了文学如何积极加入历史意义的创造过程。

  • 以垮掉的名义:追忆金斯堡

    作者:李斯 刊期:2011年第04期

    作为一位诗人,金斯堡传承欧洲的预言模式并在美国寻获诗歌表现方式的崭新突破;作为一位社会活动家,以他为首的垮掉的一代则从地下转到地上,成为美国文化界不能忽视的新锐。就其个人的文化诉求与道德立场来看,他的梦想有一大半得到实现。然而,文学与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就美国文化与当日世界的整体格局来看,金斯堡希望达到的精神彼岸,...

  • 篱栅内的女性与自然——斯坦贝克《菊花》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刘艳艳 赵晓凤 刊期:2011年第04期

    生态女性主义着重关注女性和自然的紧密联系,认为压迫女性和压迫自然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花》加以分析,探究其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内涵,并通过展现女性和自然的内在关系及面临的困境,彰显作者对女性和自然的生态人文关怀,以建构文本积极的生态批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