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作家杂志 北大期刊

Writer Magazine

杂志简介:《作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2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家走廊、记忆·故事、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我说我在、王手短篇小辑、王可心小辑、金短篇、小...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4044
国内刊号:22-1028/I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1946
总被引量:4774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10.2571
立即指数:0.006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14
  • 《活着》的经历——评余华长篇小说《活着》

    作者:佚名 刊期:2010年第24期

    正如一条颠簸在大海中的航船,始终会在浪尖与谷地起伏一样,前行在写作之路上的作家们的创作状态无疑也不可能稳定如一。余华也不例外。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余华在1995年前后,也就是在长篇小说《活着》的创作前期,他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很微妙的时期。首先,我们跨越对经过和原因的猜测和臆断,把目光直

  • 关于长篇小说《春香》的对话

    作者:金仁顺 王德英 关巍巍 杨扬 彭绍菊 霍慧婷 谢冰 裴云乔 钱路璐 刊期:2010年第24期

    《春香》是一部围绕着几个女子展开故事的小说。在书中,男子的篇幅不仅少,而且退场都很早:身为香夫人父亲的药师很早就入山成仙、不知所踪;迷恋春香和香夫人体味的金洙也选择了皈依佛门。对于这两个人的退场,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呢?金仁顺:药师的出走是必然的一个前提。有了药师的离开,香榭的发生和存在才能成为可能。纵然药师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

  • “原始生命力”的悖论——莫言小说创作思想探析

    作者:毛华兵 刊期:2010年第24期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重量级作家,其作品既联接着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也牵连着某些重要的文学问题。有鉴于生命的软体化,以及理性世界的苍白与刚硬,莫言在以《红高粱》为代表的一系列小说中所极力高扬的"原始生命力"与感性生命创作思想,都给当时的文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但是,"原始生命力"是一把双刃剑:在唤醒生命的同时也取消了生命;在重设...

  • 一花一世界——透过《石榴树上结樱桃》看中国农村的变革

    作者:李春 刊期:2010年第24期

    李洱的《石榴树上结樱桃》就像一个多棱镜,折射出的社会内涵远比文字本身要丰富得多:一、正面描写的是孔繁花谋取连任——农村变革中的女干部形象;二、暗写小红的悄然取胜——农村改革中的新生力量;三、颠倒之中的真实世界——一个现代观念与传统习俗杂糅并存的乡村,一个被全球化浪潮裹挟着的中国乡村。

  • 论“80后”文学创作的积极意义

    作者:金仕霞 刊期:2010年第24期

    "80后"作家的创作以其独特的个性在当代文坛引起了不小的骚动,他们作品的传播方式、成名方式、表达方式、题材的选择以及与读者的关系都呈现出和前辈作家不一样的态势,而这些都给当代文学带来了全新的创作模式。本文试图从多个方面探寻"80后"文学创作的积极意义。

  • 论张爱玲小说苍凉的现代意识

    作者:周宏 刊期:2010年第24期

    张爱玲以一个旁观者的创作姿态,观察着平常的人生以及日常背后的深刻,表达着自己对人类文明的终极关怀,构成了其作品苍凉的现代意识。她始终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为社会潮流及文学流派所动,显露了她的卓尔不群,但是这些特点反过来又限制了她文学表现的高度。

  • 论“弃父”倾向下“五四”乡土小说的创作情感

    作者:胡菁慧 刊期:2010年第24期

    "五四"乡土小说代表着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崛起。作为乡土小说的倡导者和开先河的作家,鲁迅的创作及文学理论表现出的是早期"五四"乡土小说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批判,并传达出浓厚的"弃父"倾向。而秉承鲁迅风气的二三十年代的现代乡土小说家们,则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接替了"弃父"这一创作意向的传承任务。本文通过对王鲁彦、许钦文、蹇先艾三位代表...

  • 论艾青的诗歌语言审美观

    作者:丁敏 刊期:2010年第24期

    艾青的形式审美,包括了他对新诗的语言、体式两个方面以及两者综合的见解。艾青认为新诗的语言"必须是以日常用语做基础的",并提出"按照生活的要求和这种语言的规律,创造出新的语言"的设想。本文从材料和工具的角度分析了艾青对创造新诗的语言的思考,考察了他的语言审美观。

  • 阈限与通过——论奈保尔社会身份转换蕴含的通过仪式及现代启示

    作者:郑志华 刊期:2010年第24期

    本文从通过仪式理论视角出发,用阈限理论审视有着三重文化背景的英国移民作家奈保尔从印度后裔到特立尼达人再到英帝国子民的多重身份转换,解读这种社会文化身份转换与心理认同中蕴含的通过仪式。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奈保尔身上折射出移民群体共有的人生范式即通过仪式,它隐含着的族群文化认同、流散、归属感等,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 麦卡锡的《路》:一部反面乌托邦小说

    作者:陈夜雨 刊期:2010年第24期

    麦卡锡的小说《路》采用反面乌托邦的写作模式,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恐怖的未来世界——整个大地变成一个严酷的荒原。作者通过改写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洞穴寓言,在质疑乌托邦基本思想荒谬的同时,对人类提出告诫,使《路》成为一个警世寓言。

  • 冲破权力束缚 追寻真实自我——试论《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中珍妮的自我寻求

    刊期:2010年第24期

    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米歇尔·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分析了《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中珍妮·克劳福德三次婚姻中的微观权力关系及她的自我寻求,指出当一种权力关系压制了自我的时候,它就表现为压抑性;反之,当一种权力关系让自我得以自由地展现、释放的时候,它就表现为建设性,进而提倡人们努力构筑建设性权力关系,寻找真实、自由的自我。

  • 从黑人文化传统看《爵士乐》的集体即兴手法

    作者:张赛 刊期:2010年第24期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爵士乐》出版于1992年,并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深深根植于非洲黑人文化传统,是对西方主流文学与批评理论的一个挑战。爵士乐被认为是美国非裔文化成就中最杰出的一个领域,而非洲文化的双生、转译尤其是即兴元素均在其中有所体现。本文从非洲文化传统的角度,运用非裔美国文学、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等理论,分析了...

  • 理查德·赖特《土生子》浅淡

    作者:周海波 刊期:2010年第24期

    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开创了美国"抗议小说"的先河,是黑人文学发展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小说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反映了美国社会20世纪30年代激烈的种族和阶级斗争以及黑人生活的基本状况,是研究美国历史这段时期的重要资料。

  • 《老人与海》主人公桑提亚哥形象分析

    刊期:2010年第24期

    海明威的创作就如他的人生一样具有传奇色彩。他在不同时期的小说作品中塑造的硬汉形象都深刻地表现了海明威的创作思想的发展变化。其晚期创作的《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形象桑提亚哥尤其深入人心。这个充满自信、不屈服于命运的老渔夫成为了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他自身具备的压倒命运的人格力量,体现了人类尊严的至高境界。本文通过分析桑提...

  • 试论福克纳乡土小说的艺术实践

    作者:田凤娟 刊期:2010年第24期

    威廉·福克纳的乡土小说,所以成为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时期,乃至整个现代文学中不可企及的典范之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在创作中所显现的那种较之其他乡土作家更为强烈的"乡土情结",而这种"情结"又源于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对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的深刻反思。本文从创作方法、乡土语言、人物塑造等方面宏观研究了福克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