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作家杂志 北大期刊

Writer Magazine

杂志简介:《作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2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家走廊、记忆·故事、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我说我在、王手短篇小辑、王可心小辑、金短篇、小...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4044
国内刊号:22-1028/I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1946
总被引量:4774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10.2571
立即指数:0.006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14
  • 为什么是巴尔加斯·略萨?

    作者:赵松 刊期:2010年第22期

    西班牙语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获得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没有人会感到意外。这一次,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那些向来思维古板奇怪的人总算干了件比较实在和理性的事,好像在说:"你们看,这次我们把票投给了拉美作家,不再是欧洲的……"但实际上,巴尔加斯·略萨恰恰是拉美成名作家里在思想和文学观念上最为欧洲化的一位。从22岁到...

  • 从文学人类学视野看乡土背景下的“白鹿原”

    作者:刘刚 刊期:2010年第22期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白鹿原》引起学界、普通社会读者等广泛认同,关键在于其关于乡土社会及乡土传统的本色写作、乡土社会的构成及其运作与乡土传统内在本质已远远超越了文学研究范畴。本文运用人类学的视野、方法和材料审视文学,把小说《白鹿原》置于文学人类学的视野中,通过分析陈忠实—白鹿原—《白鹿原》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述了文学人类学视...

  • 故国回望——严歌苓大陆题材小说论

    作者:奚志英 刊期:2010年第22期

    故国回望是新移民作家严歌苓创作的一个主要母题。她以一个在美华人的特殊身份,以一种真正自由的创作姿态,书写着她所思、所感、所理解、所记忆的大陆。在这类作品中,有对""的历史怀旧和人性反思,有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思考,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现实观照,还有对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迷雾中个体生命的极大关注。在这些依凭大陆展开的文学世界里,"...

  • 品味优雅——潘向黎小说美学风格探析

    作者:宋峻峰 刊期:2010年第22期

    潘向黎是中国当代一位创作个性十分鲜明的女作家,其清新纯净、时尚优雅的文风吸引了众多读者和文学评论者的目光。而其创作所形成的诗的意蕴和散文化风格,以及小说的激情与温情之美无疑是对纯文学创作的捍卫。本文仅从美学角度,对潘向黎小说的风格加以探讨。

  • 论张爱玲小说的苍凉与荒诞

    作者:王国洪 刊期:2010年第22期

    作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张爱玲在其作品中充分展示了40年代的旧上海、香港洋场华人的空虚、堕落及变态的灵魂。她以其女性的纤细与敏感捕捉人生的孤独与无奈、人生的荒诞与悖谬,并从细微处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使其作品笼罩在阴冷、灰暗的色调中,弥漫着冷峻的悲剧色彩,并由此形成了"苍凉"与"荒诞"的风格。

  • 从自我否定到自我寻回——浅析《紫色》中的妇女主义

    作者:徐玉娟 王欢 刊期:2010年第22期

    艾丽丝·沃克是美国当代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提出了"妇女主义"(Womanism)这一独特的思想概念。《紫色》是其代表作之一,也是对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它主要描述了女主人公茜丽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从对自我的否定到寻回自我身份的艰辛历程。本文通过对这部名著的解读,探讨了艾丽丝·沃克独树一帜的妇女主义及其对女性主义文学的贡献。

  • 从人物解读韦尔蒂短篇小说的主题内涵

    作者:李丽妍 刊期:2010年第22期

    尤多拉·韦尔蒂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她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是南方文学中的精品。在她的小说中,就人物的精神状态而言,她通常创造出两类人:正常人物与畸形人物。而在特定社会与时代的环境下,不同的精神状态常导致不同的行为举止甚至是不同的命运。通过观察普通人,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刻画他们的行为与内心活动,韦尔蒂传达出她对美国...

  • 试论《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中的黑人女性成长之旅

    作者:龙亚 刊期:2010年第22期

    美国黑人女作家赫斯顿的著名小说《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讲述了女主人公珍妮寻找自我的经历。珍妮的女性主义意识是在不断变化的旅途中逐渐成长、发展的。"旅行"作为黑人文学的重要主题,是美国黑人的集体经历,象征着自我发现和追求。

  • 南方紫藤——论《押沙龙,押沙龙!》中父系秩序下女性生存境遇的隐喻

    作者:胡英 刊期:2010年第22期

    威廉·福克纳笔下的南方自然物象往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在《押沙龙,押沙龙!》中,紫藤就被内化为南方女性的话语,再现了父系秩序下女性的失落和焦虑感,传达了她们边缘、窒息、异化的生存状态,反讽性地体现出父系制下男性与女性的深层对立关系,进而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揭示出美国旧南方社会动荡的根源。

  • 解读《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认知语言学

    作者:雷华 刊期:2010年第22期

    认知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一种认知活动,并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从根本上讲,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方式。本文尝试使用认知语言学中有关隐喻的概念对美国作家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进行分析。进而说明,从认知的角度深入挖掘一个文学文本的文化和政治内涵,不但可以进一步丰富文学语篇研究的内容,还能扩大...

  • 从自然主义解读约翰·斯坦贝克《珍珠》的主题思想

    作者:赵鹏芳 刊期:2010年第22期

    20世纪美国著名现代作家约翰·斯坦贝克是自然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其中篇小说《珍珠》,语言质朴精炼,情节简洁感人,深受读者喜爱。本文在参阅和借鉴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权威著作和优秀成果后,试从自然主义视角探讨《珍珠》的主题思想。

  • 价值冲突与自由坚守——评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道德观建构

    作者:屈妮妮 刊期:2010年第22期

    本文从《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主人公伊莎贝尔的婚姻抉择入手,着重分析了其自由精神的背景以及文化内涵,反映了欧美文化碰撞下美国精神符码的异质性建构。最后论析了伊莎贝尔对其婚姻坚守的动因,昭示了某种清教传统精神的延续,也表明了这是作者詹姆斯在受到乔治·艾略特道德观念影响下的集中体现。

  • 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空间结构浅析

    作者:戴祝君 刊期:2010年第22期

    通过对凯特·肖邦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的空间结构的分析,本文发现作品的表层空间如舞台场景般井然有序,并呈封闭的"圆圈式结构",但深层却纷繁庞杂,空间呈多维对立分布。总体上讲,《一小时的故事》的深层空间结构由社会空间与个体空间架构而成:社会空间以男性空间与女性空间的对立为主体,个体空间则以现实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对立为主体。笔者通...

  • 觉醒与死亡——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觉醒》中埃德娜的死亡原因

    作者:袁源 刊期:2010年第22期

    评论界对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中的埃德娜自杀原因的分析大致可以归为两类:"逃避现实说"和"寻找女性特质说"。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看,埃德娜之所以自杀是因为男权社会的压抑性规约与她的个体独立性之间的矛盾导致她心理失衡;埃德娜之所以选择大海作为其长眠之地,是因为她渴求在自然中释放自我、迷失自我从而重构自我。埃德娜的自杀象征着父权...

  • 通俗与经典——再议小说《飘》的文学地位

    作者:杨峥 刊期:2010年第22期

    畅销全世界70余年的《飘》,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壮阔画卷,对理解美国内战历史的全貌是难得的资料。然而,传统文学观为高雅与通俗文化之间划了一条清楚的界限,小说《飘》始终不能摆脱其通俗文学的地位——长期以来被当作"亚文化"而不受学界的重视。其实通俗文学和经典文学本是同源所生、相互影响,并没有确定的界限,本文试图重新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