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作家杂志 北大期刊

Writer Magazine

杂志简介:《作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2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家走廊、记忆·故事、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我说我在、王手短篇小辑、王可心小辑、金短篇、小...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4044
国内刊号:22-1028/I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1946
总被引量:4774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10.2571
立即指数:0.006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14
  • 爱情面前人人平等——评马丁·瓦尔泽小说《恋爱中的男人》

    作者:黄燎宇 刊期:2010年第04期

    1823年夏天,七十三岁的歌德在疗养胜地马林巴德爱上十九岁的姑娘乌尔莉克·封·莱韦措。但是他求婚未果,悲痛欲绝。不朽的《马林巴德哀歌》就是从这未果的爱情绽放出来的文学花朵。这是一段让人百感交集、唏嘘不已的爱情故事。马丁·瓦尔泽把这段人所共知的故事变成一本小说,标题就叫《恋爱中的男人》。

  • 乡土家园诗意生活的和谐向往——评张炜小说《烟叶》

    作者:吕景丽 刊期:2010年第04期

    "寻根文学"开启了中国当代新时期小说对乡土文化的重新发现和表达。张炜是此时期书写乡土的理想主义作家。其小说《烟叶》体现了他对以往乡土小说的突破与超越:首先,把乡土作为理想家园,一直是他持久的文学观念。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其童年生活经历有关;其次,无论在叙述视角、语言运用和农人诗意生活的描述上,都显示出作家结构短篇小说的深厚艺...

  • 喜从平实中悟真知——浅析傅安辉小说《蛊家女儿春兰姐》

    作者:杨子奇 刊期:2010年第04期

    傅安辉的小说《蛊家女儿春兰姐》发表之后,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关注和争议。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贵州的民俗文化为切入点,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以及淳朴诙谐的语言,描绘了贵州农村社会的发展历史,表达了他对普通人现实生活的关注。

  • 浅析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点

    作者:贺永芳 刊期:2010年第04期

    新写实小说以"回归写实""、贴近大众"不同于先前的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又以专写琐碎的鸡毛小事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相区别。本篇通过分析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刘震云等人的作品来细致地阐述这种创作手法。

  • 浅析邓拓杂文的风格

    作者:杨宁 刊期:2010年第04期

    本文从内容广博,种类丰富;见解深刻,论证周密;不矜不躁,举重若轻;谋篇谨严,语言平实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邓拓杂文的风格,并通过对邓拓杂文风格成因的透视,溯本求源,揭示了邓拓为人的可贵品格和高雅风度。

  • 论古马诗歌的美学特征

    作者:张玉玲 刊期:2010年第04期

    古马诗歌给人以极大的美学享受。本文试着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诗歌气韵生动,具有流动之美。这一美学特征的实现与诗人追求诗歌的内在韵律密切相关。而内在韵律的表现离不开诗人对节奏的准确把握;其次,古马诗歌具有清真之美,这一美学特征的实现与诗人善于以动写静、以有写无,使用简约原则和本色化语言分不开。

  • 解析《格列佛游记》中的“黑色幽默”特点

    作者:黄琰 丁礼明 刊期:2010年第04期

    作为一种文学流派,黑色幽默盛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但作为一种幽默艺术,它却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本文从黑色幽默的艺术内涵入手,通过挖掘斯威夫特讽刺性代表作《格列佛游记》中所展现的幽默艺术特性,揭示18世纪的英国文学存在的黑色幽默,而斯威夫特正是黑色幽默艺术的创始人之一。

  • 试析《最后的莫希干人》中鹰眼“无为”的精神实质

    作者:强琛 刊期:2010年第04期

    本文对《最后的莫希干人》中的人物"鹰眼"的"无为"精神实质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小说中的硬汉形象的塑造一方面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另一方面对美国西部文学形象的塑造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 试论爱伦·坡哥特小说的艺术创作特色

    作者:郑世华 朗晓松 刊期:2010年第04期

    美(女)和死亡是爱伦·坡文学创作的两大主题。女性形象是"美"的象征。坡笔下的"美"往往与"恐怖"共生并存,甚至到了无美不恐怖的程度。坡要表明的美不是一种性质,而是通过其艺术创作使读者产生一种由恐惧带来的强烈的愉悦感,并感受到理性的"无限",使灵魂得到升华的艺术效果。

  • 幽默与讽刺之上的寓意构建——《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述评

    作者:贺小华 刊期:2010年第04期

    《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是美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成名之作。小说形象地勾勒出当时正在开发的美国西部地区的文化特征,充分体现了马克·吐温幽默的创作风格。本文试从情节、人物刻画、语言等方面对小说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加以分析和阐释,以便了解马克·吐温作品的幽默所在。

  • 清教伦理与消费文化的碰撞——评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

    作者:刘芳 张倩 刊期:2010年第04期

    西奥多·德莱塞的成名作《嘉莉妹妹》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消费意识形态影响下美国社会的真实画面,显示出西奥多·德莱塞对新兴消费意识形态的认同,同时由于作者受到传统清教道德观念的束缚,对新兴的消费文化又表示怀疑和困惑。本文将尝试从消费文化语境下探讨德莱塞对新兴的消费意识形态的矛盾态度及其根源。

  • 《伊坦·弗洛美》中哥特式小说特征解析

    作者:权枫 刊期:2010年第04期

    《伊坦·弗洛美》是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创作的短篇力作。除了其独特的叙述手法外,该小说在情节、场景与人物肖像描写、神秘性与幻觉等几方面都体现出哥特式小说的特征。作家借此完成了对伊坦·弗洛美悲剧一生的刻画,更深刻揭露了在20世纪初工业化发展的滚滚洪潮中,美国东部一乡村在自然,经济,社会道德因素影响下走向衰败灭亡的现实。

  • 试析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作者:黄鹂 刊期:2010年第04期

    海明威以精通叙事艺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他的"冰山理论"就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集中的体现。在作品中,海明威总是极力用简洁、凝练的文字进行叙述,删除一切读者凭经验可以填充想象的部分,达到了简约与含蓄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他独特的"冰山风格"。

  • 无望的寻觅——试析《太阳照样升起》中勃莱特·阿施利对爱情的追寻

    作者:罗平 任俊莲 刊期:2010年第04期

    勃莱特·阿施利是海明威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所塑造的一个"新女性"形象,她渴望灵与肉统一的爱情,但她对理想爱情的寻觅结局却只是失败。海明威借助于对勃莱特·阿施利爱情历程的描绘,表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社会价值观念带来的冲击,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深沉的思索。

  • 浅析《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主题揭示技巧

    作者:金晓莉 永智群 刊期:2010年第04期

    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后杰弗森小镇南方贵族后裔爱米丽小姐的悲剧人生。小说的情节构建巧妙,叙述视角多样,象征意象丰富,福克纳通过运用这些技巧吸引读者去探究小说的主题,发掘人物的悲剧成因,探究美国内战后南方没落贵族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