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作家杂志 北大期刊

Writer Magazine

杂志简介:《作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2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家走廊、记忆·故事、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我说我在、王手短篇小辑、王可心小辑、金短篇、小...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4044
国内刊号:22-1028/I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1946
总被引量:4774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10.2571
立即指数:0.006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14
  • 2009年布克国际奖获得者 艾丽丝·门罗和她的《逃离》

    刊期:2009年第20期

    在2009年布克国际奖颁布以前,很多中国人都不太会去注意艾丽丝·门罗,虽然她在加大拿文学界享有盛名,并多次获奖,但是对于看惯了长篇著作的中国读者和作家而言,这个一生只写短篇小说的78岁的女作家,显然还无法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秘鲁大师级作家略萨相比,但就是这个只写短篇小说的加拿大作家,在名家云集的布克奖角逐中,凭借在《逃离》中的...

  • 艾丽丝·门罗:讲述平凡女性的命运

    刊期:2009年第20期

    <正>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加拿大著名女作家。以短篇小说闻名全球,入选美国《时代周刊》"世界100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 透析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背后的艺术

    作者:王小侠 刊期:2009年第20期

    《透明的红萝卜》是一篇充满神秘感的奇异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物形象引起文坛的反响。小说的主人公黑孩有独特的听觉、感觉和神秘莫测的行为,小说主题含蓄、朦胧不可确定,意境妙不可言,风格奇异、荒凉,艺术地反映了20世纪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

  • 冲出情感困惑的“围城”——解读刘申五长篇小说《温柔的罪过》

    作者:陈秋旭 刊期:2009年第20期

    刘申五的长篇小说《温柔的罪过》,实现了其艺术历程中一次从歌词创作到小说叙事的文学内部空间的"跨界书写"。该作品超越了一般婚外恋题材小说的叙事成规,将探索的主题伸向伦理、欲望、人性等精神场域,并在审美上进行了开创性地建构,对叙事作品进行了一次诗性的虚构与想象。

  • 政治理想主义的艺术抒写——论“荷花淀”系列的战争场面描写

    作者:蒋敏 刊期:2009年第20期

    在"荷花淀"系列中,孙犁以特有的艺术视角和艺术功力,写出了残酷战争中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将抗战的内容与艺术个性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了"时代、个人的完美真实的结合",从而实现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理想。

  • 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解放的双重追求

    作者:魏巧荣 郝素岭 刊期:2009年第20期

    丁玲创作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反映我国上世纪40年代斗争的小说,小说在关注整个社会阶级解放的同时,也注重对人的解放的追求,流露出了对人的意识的深刻关注。本文主要从精神的觉醒与解放、人性的异化和回归两个角度来分析小说是怎样展现对人的解放问题的关注的。

  • 现代知识分子人性的经典——重读《围城》

    作者:覃忠盛 刊期:2009年第20期

    《围城》从不同视角和层次刻画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不仅展现出他们自私、虚伪、庸俗、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卑劣人性,更揭示了形成这种劣性的根源——欲望追求的无止境。小说对历史的征引和现实的反照,具有普遍性经典价值。

  • 试论新时期江西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作者:谭杰 涂苏琴 刊期:2009年第20期

    20世纪80年代,江西儿童文学创作始成气候,并迅速发展,展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观。在特定的时代风潮、地域文化中,江西儿童文学确立了其基本的审美品质,即情感之美、游戏之美、稚趣之美。本文试图从儿童文学的审美性和少年儿童的精神特征这一角度入手,来探析和概括新时期江西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 变革与颠覆文化语境下乌托邦思想的构建与幻灭——《格列佛游记》的渊源思考

    作者:赵芳 刊期:2009年第20期

    作为一部讽刺现实的作品,《格列佛游记》对英国社会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通过对该作品的渊源进行思考,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解读斯威夫特的这部小说:变革社会下的矛盾意识,信仰的颠覆和求索,以及在此文化语境下乌托邦思想的构建与最终幻灭,力求挖掘作品中对现实社会深刻讽刺和对美好社会渴求的主题内涵,藉此重新界定斯威夫特寄予的深远意义。

  • 简论《呼啸山庄》的象征主义手法

    作者:圣仰芝 刊期:2009年第20期

    《呼啸山庄》之所以成为一部品味无穷的不朽力作,除了它触及了那个时代的深刻主题和思想外,更在于它无与伦比的高超的写作技巧,其中,各种象征手法的运用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思想的矛盾态度

    作者:商叙明 刊期:2009年第20期

    霍桑是美国19世纪具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深受清教思想的影响。但是他对清教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认同、接受清教思想与价值,另一方面,又怀疑、批判了清教社会对人的精神的负面影响。《红字》集中反映了他的对清教思想的矛盾态度。

  • 自由的代价——试析《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双重人格

    作者:赵朝霞 刊期:2009年第20期

    本文通过分析霍桑《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双重人格,在社会上、道德上和宗教上对这一充满矛盾的人物进行剖析和探究,阐述了丁梅斯代尔为了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罪恶的救赎所付出的代价——死亡,并同时揭示了霍桑为自己困惑、矛盾的心态所设定的通往自由的心路历程。

  • 《儿子与情人》中米丽安的悲剧

    作者:赵春辉 刊期:2009年第20期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早期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作为"成长小说",主人公保罗的成长与他的第一个情人米丽安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个女人从精神方面支撑起保罗追求所谓完美人性,成长为真正男人的历程。米丽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个男权中心社会的受害者和男权主义者保罗走向成功的踏脚石。

  • 《玫瑰园中的影子》:婚姻的悲剧性主题

    作者:吕红艳 李丽华 刊期:2009年第20期

    短篇小说《玫瑰园中的阴影》是劳伦斯的著名短篇之一,作品以婚姻与作为主题,以女性主体感受作为小说的叙事焦点,生动刻画了两性之间精神交流的缺失,探讨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背景下婚姻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本文试从爱情的缺乏,工业革命的影响和社会的阶级性几个方面解读小说中主人公婚姻的悲剧性。

  • 《都柏林人》中的人性观照

    作者:马礼霞 刊期:2009年第20期

    詹姆斯·乔依斯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发展的一座丰碑,他的意识流小说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第一部小说《都柏林人》栩栩如生地展现了爱尔兰中下层市民在世纪交替之际的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他对弥漫于都柏林生活中死气沉沉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无情地解剖和批判,流露出对爱尔兰人甚至是整个人类的人性观照。本文主要从都柏林各种人物同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