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作家杂志 北大期刊

Writer Magazine

杂志简介:《作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2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家走廊、记忆·故事、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我说我在、王手短篇小辑、王可心小辑、金短篇、小...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4044
国内刊号:22-1028/I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1946
总被引量:4774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10.2571
立即指数:0.006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14
  • 爱与痛,以及青春期吸血鬼

    作者:特伦斯·拉菲蒂 智淇 刊期:2009年第16期

    《暮光之城》系列是由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Stephenie Meyer)所著的扣人心弦的(Twilight)吸血鬼与青春题材结合的惊险小说,被称为后"哈利·波特时代"的魔幻巨著。由《暮光之城》第一部《暮色》改编的影片在2008年秋冬档上映,这部投资仅为3500万美元的吸血鬼青春片,在本土捞回了接近两亿美元的超高票房。——编者

  • 《暮光之城》:血色月光下的豆蔻之恋

    作者:何塞 刊期:2009年第16期

    <正>CBS曾于2007年播出过一部吸血鬼题材的电视剧《血色月光》,故事围绕着不死的私家侦探MickSt·John如何用自己敏锐的吸血鬼感知力解决一桩桩疑难案件展开,但终因收视率不佳在播出到第二季时被CBS无情地砍下。本来这样反类型的吸血鬼题材本身就包含着诸多吸引

  • “智障儿叙事”与“人性关怀”——略论阿来《尘埃落定》的叙事策略与文化诉求

    作者:李艳 刊期:2009年第16期

    本文拟从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的叙事策略切入,仅就叙事视角、叙事与隐喻、人性关怀等方面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味。

  • 论史铁生作品中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陈丽霞 刊期:2009年第16期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与思想家,史铁生在其作品中对"生命"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思考,并从苦难、宿命、死亡、意义等不同的方面给以阐释,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 浅谈马原小说文体的演变

    作者:钟华 刊期:2009年第16期

    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马原小说的文体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从转变原因、演变过程及创新价值三个方面,对马原小说文体的演变进行了简要分析。

  • 自然·民俗·温情——迟子建乡土小说探微

    作者:宋慧平 刊期:2009年第16期

    迟子建的乡土小说,展现了东北自然、民俗风情的宁静幽远,字里行间洋溢着醉人的诗情画意,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为其小说增加了美感和个性,美好的人性描写为其小说锦上添花,她细腻的笔触和超凡的想象力营造出了其理想化的温情世界。

  • 浅析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革命话语叙事原则

    作者:刘宏勋 刊期:2009年第16期

    本文通过对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分析,说明十七年文学在革命话语叙事原则下,农民的物质欲望以负面的形象出场,物质话语机制被悄然转换成革命与反革命的意识形态斗争故事。本文对此以一种"主流之外"的眼光,挖掘文本中革命话语背后物质话语的丰富与复杂,以说明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独特性及其价值所在。

  • 都市想象与精神生态家园——铁凝小说《哦,香雪》解读

    作者:周雪花 刊期:2009年第16期

    《哦,香雪》是铁凝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在今天依然散发着艺术魅力。对其从生态诗学的角度进行解读,可发现潜藏在文本中被人所忽视的精神生态家园,它是人类诗意的栖息之所。本文结合文本,从都市想象、人的主体性寓言、精神生态家园三个方面予以阐释。

  • 历史洪流边缘的异类人生——论严歌苓的长篇新作《小姨多鹤》兼及其它

    作者:赵修广 刊期:2009年第16期

    著名旅美作家严歌苓的长篇新作《小姨多鹤》讲述二战后中国东北有妇之夫张俭为传递香火购买日本孤女竹内多鹤作为生育工具的民间传奇。其间历经血脉融合,敌意化解,迷恋生情,身份、情感困惑冲突等不平凡过程。小说标举超越民族的人道主义、文明进步理念与实践,揭示出了中国国民仁厚、包容、智慧、大气却不免内耗、得过且过等特性,推崇东洋风情中...

  • 汪曾祺小说独特艺术魅力摭谈

    作者:许瑞蓉 刊期:2009年第16期

    汪曾祺的小说在老到、成熟的平淡姿态中处处流露着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到一种来自生命本身的欢乐。本文从汪曾祺小说一派优美的"回忆世界"中的和谐的追求、风俗画的描绘及结构的散文化风格、强烈的语言意识等几个方面,着重探讨其独特艺术魅力,进而揭示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意义。

  • 宗璞与汪曾祺诗意写作之比较

    作者:陈新瑶 刊期:2009年第16期

    在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文坛中,宗璞女士与汪曾祺先生远离文坛的喧嚣,坚守着自己内心的信念自由、自在地写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视与诗意化的文字写作,是两位创作中的共同特色。他们的创作不仅呈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20世纪中国高层知识分子与下层民众两个不同群落间的延伸与传承;而且还大大推动了中国小说文体的开放性发展。在80年代中后期...

  • 紫色——“爷爷”的生命原色——项小米《英雄无语》再读

    作者:柴昉 刊期:2009年第16期

    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无所不在、碰头撞脸的历史存留物,时常要在经意不经意间解读历史。此文欲通过对项小米的长篇小说《英雄无语》进行深入探究,发掘出作家想传达给读者的种种信息,从而希冀助作家项小米一丝微薄之力,达到其创作目的:展示一段深刻的历史,提供一种解读历史的新方式和可能性。

  • 在异质道德观中寻求平衡——解读张承志小说《黑骏马》

    作者:陶晶 刊期:2009年第16期

    张承志的代表作《黑骏马》通过主人公白音宝力格背弃草原奔向文明城市后又回归草原的两次选择,向读者描述出了张承志对于传统草原道德和现代都市道德的价值体验,更表现出他对于异质道德的情感和态度:尊重、包容与理解。小说中对于传统草原道德和现代都市文明并没有给出一个判断,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这些思考和感悟不仅使读者对于自己人生...

  • 用“活着”对抗“死亡”——余华作品《活着》的另一种解读

    作者:袁载莲 刊期:2009年第16期

    余华的小说《活着》描述了一连串的死亡,但作者的用意并不是对苦难的重复再现,并不是想向读者展示悲剧的意义,而是关注一个普通人在死亡面前如何坚韧地活下去。

  • 恋母仇父情结下的苏曼殊

    作者:包华 刊期:2009年第16期

    本文通过对苏曼殊恋母仇父心理的刻画及其原因的探索,指出恋母仇父对其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我们的家庭教养方式带来有益的启发,认为父母的生活事件压力、家庭情感主题对儿童情感成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