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作家杂志 北大期刊

Writer Magazine

杂志简介:《作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2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家走廊、记忆·故事、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我说我在、王手短篇小辑、王可心小辑、金短篇、小...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4044
国内刊号:22-1028/I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1946
总被引量:4774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10.2571
立即指数:0.006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14
  • 野性的规训——解读R.L.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

    刊期:2009年第08期

    在当今强大的消费文化攻势下,文学经典已经式微,其传播方式与策略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只有搭上影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快车道,才能使自身的价值不断被挖掘,才能使自身的影响力不断扩张。斯蒂文森的小说所独具的风格,表现出来的幻想色彩与异国情调,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下,无疑成了势力强大的文化产业的香饽饽,他的小说经常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就是...

  • 朱自清:被叶兆言重新解读的旧影像

    作者:王文营 刊期:2009年第08期

    叶兆言最近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陈旧人物》,是对晚清以来的文人生活的晾晒,让你泡杯茶,看着茶烟的弥漫,会心一笑。《朱自清》是叶兆言《陈旧人物》中的一篇,写于2000年5月31日,对朱自清进行了重新解读,近来好多面向中学的阅读材料也选了它。

  • 想象力的建构:论东西小说中的比喻

    作者:罗传清 刊期:2009年第08期

    文学的想象力是通过语言进入细节和独特世界的一种能力。比喻是东西在其小说中构建和呈现想象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表现为:喻体的生活化、陌生化、情绪化和感官化。

  • 《虚症》的主人公自杀原因探析

    作者:樊建科 刊期:2009年第08期

    刘恒作品《虚症》的主人公郭普云儿童时期缺少安全感,产生了基本焦虑,导致他患上了神经症。为了抑制进一步焦虑,他采取了依从的方式与人交往,想以此满足三种需要:友爱和赞许的需要、求助于人生伴侣的需要和狭窄生活范围的需要。因种种原因,这三种需要都没有得到,他内心的基本焦虑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更加严重,他不堪焦虑最终自杀以求解脱。

  • 痞而不坏,傻而不愚——评王小波笔下的“王二”形象

    作者:陈潜 刊期:2009年第08期

    "王二"是王小波笔下的主要人物形象之一,既无正貌,亦无正言正行,在现当代文学的画廊里属于另类人物。总括"王二"形象特点,那就是痞而不坏,傻而不愚。

  • 阿Q——一枚多米诺骨牌

    作者:刘凤芹 刊期:2009年第08期

    精神胜利法虽是阿Q最主要的精神特征,却不是其性格的全部。阿Q之所以丰满,是因为他身上还有许多特性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如他的惧强凌弱、见风使舵,在文中也是显而易见并贯穿全文的。联想到多米诺骨牌游戏,感觉阿Q简直就是一枚多米诺骨牌。

  • 从历史视角看新时期30年诗歌的发展趋向

    作者:王萍 刊期:2009年第08期

    从历史视角来看,新时期30年诗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内容上表现深层的传统文化,追求超脱的意境,形式上具体表现为"反思"、"寻根"、先锋、后现代等,体现开放的多元化。从浅层到深厚的历史特征延进看新时期30年诗歌的发展,不仅有助于理解当下诗坛潮流,而且有益于把握诗歌的现代化发展趋向。

  • 刍议“80后”文学

    作者:张舸 刊期:2009年第08期

    "80后"作家这个称谓,伴随着一场名为"新概念"的作文大赛而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从那以后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为代表的一批"80后"作家成为了这一代人的代表。凭借着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影响,"80后"作家迅速成长起来,其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喷薄而出",在受到市场热捧的同时,其创作也备受争议。

  • 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的性别批判倾向

    作者:金文野 刊期:2009年第08期

    当代都市女性写作致力于传统性别文化及其体制的"解构"和"批判",这种解构和批判其意义既体现在对当代新型两性关系及其性别文化的重构上,也体现在对当代都市文化的现代化、多元化、全球化发展的有力促动上。本文通过"国骂"陋习批判、"处女情结"批判、"二奶"现象批判,来分析当代中国都市女性写作的价值与意义。

  • 论20世纪80年代儿童文学独特的审美意义

    作者:孙建国 刊期:2009年第08期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儿童文学,在商品经济冲击的背景下遭遇尴尬。儿童文学作家在困境中突围,坚持儿童文学的美学追求,谱写了中国儿童文学辉煌的篇章。其独特的审美意义,对当下中国儿童文学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 小说写实的“同”与“不同”——新写实小说与苏青的写实小说之比较

    作者:吕新梅 刊期:2009年第08期

    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方方、池莉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与40年代苏青的写实小说在内容上来说都是对都市里的凡俗生活做了真实的叙述,不夸张,不渲染。但由于她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经历不同,她们的创作无论是在描写上,还是表现手段或叙述上,都存在着差别。新写实小说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正面阐说,不再对生活的终极价值做出判断,而是关注人的生存...

  • 1931:政治文化视野下的茅盾文学创作的转变

    作者:郭晓平 刊期:2009年第08期

    1931年频繁发生的政治事件给当时的左翼作家在政治情绪和政治心理上以巨大影响,并对他们创作的转变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1931年的茅盾经历了实际的政治实践,也从政治心理上重新调整了自己作为政治工作者和文学工作者的身份及价值观念的定位,这对其以后的政治活动和文学活动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 甘茂华散文集《守望吊脚楼》的文化解读

    作者:胡用琼 刊期:2009年第08期

    民族文化规范着文化意象,典型的文化意象又反过来成为表征民族文化精神的审美符号。民俗风情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外显,对于民族作家来说,他们往往通过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表现本民族的信仰和价值体系。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甘茂华的散文集《守望吊脚楼》,发现了很多意味深长的文学意象。

  • 永葆一颗常绿的童心——贾平凹商州小说民俗色彩透视

    作者:张宏伟 刊期:2009年第08期

    贾平凹商州小说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关注其小说中民俗文化的成因,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自然山水的浸润,民间风情的熏染,历史文化的传承,个性气质的影响四个方面做出分析。

  • 论当代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前崛起派与后崛起派诗歌之对照

    作者:雷巧旋 刊期:2009年第08期

    当代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主要是指1982年的"朦胧诗派"(前崛起派)和1985年以后出现的"新生代"诗人(后崛起派)。"朦胧诗派"以北岛、舒婷、顾城等为代表,是一群对社会负有历史感、责任感的诗人。后崛起派是一些当时二十多岁的青年,由于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诗作大多显得轻浮,叛逆而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