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作家杂志 北大期刊

Writer Magazine

杂志简介:《作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2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家走廊、记忆·故事、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我说我在、王手短篇小辑、王可心小辑、金短篇、小...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4044
国内刊号:22-1028/I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1946
总被引量:4774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10.2571
立即指数:0.006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14
  • 生存焦虑与想象写作——海派小说叙事研究之一

    作者:冯昊 史育婷 刊期:2008年第24期

    在现代都市语境中,海派小说大都流露出作者较强的焦虑体验和悲观感受。一部分海派作家通过建构一个想象的世界,从而求得生存困境的解脱。他们的作品体现了现代作家对人的生存境况地思考,这也是海派小说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 论池莉小说《云破处》的反讽艺术

    作者:陈莉 刊期:2008年第24期

    池莉在其中篇小说《云破处》中借助反讽的修辞手段,对日常生活中的人性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究,揭示出人性的复杂多变,对人性恶进行批判。小说中的反讽艺术主要表现为结构反讽、言语反讽和情境反讽三种形式。

  • 《故乡》:张力叙事的经典文本

    作者:王彦锐 刊期:2008年第24期

    《故乡》是鲁迅乡土小说的代表作,自发表至今80多年已形成了对《故乡》的阅读史。本文以张力论美学为理论切入点,通过分析《故乡》文本的张力叙事,来重新解读《故乡》的思想艺术魅力。鲁迅的小说《故乡》在其充满张力的叙事中完成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对故乡的现代性体验。

  • 从世俗走向艺术——沈从文的舟船情结

    作者:周伟铭 刊期:2008年第24期

    沈从文关于"湘西世界"的作品中,有着非常深厚的船情结。他建造起了一座船博物馆,以此来构筑独特的"湘西世界",并通过船对人性加以关注与思考。同时,沈从文的作品还赋予舟船丰富的美学特征和象征意义,成为营造作品意境的重要载体。

  • 解构视野下的《现实一种》——对余华《现实一种》的解读

    作者:李凤玲 刊期:2008年第24期

    《现实一种》是体现余华破坏常理的小说之一,也是带有明显解构倾向的小说。它的解构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通过彰显人性恶忽略人性善,一反传统人类在认识自身以及文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善恶二元对立的思维、书写模式;其次,小说在表现"一种现实"时极力想表现一个疯狂、非理性的无序的世界,以及对家庭价值、伦理亲情的否定,与暗中透露出的人物行为...

  • 自卑与自亢的互见——路遥创作心理探究

    作者:刘凤芹 刊期:2008年第24期

    路遥的早年生活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创作倾向。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失落中,路遥产生一种一生都无法排遣的自卑感。但路遥没有在自卑面前萎靡不振,而是以顽强的拼搏来抗争命运。文学创作的成功给路遥带来了信心,自卑的心态逐渐转化为自信进而发展为自亢,反映在作品中便是那些出身贫苦的农家子弟的出类拔萃以及"城乡结合+对比"型的爱情模式...

  • 论废名小说“简单而有涩味”的语言

    作者:王萍 刊期:2008年第24期

    现代作家废名,在沉重苦涩的精神艺术追求中执著地探索和建构自己独特的小说文体,并且通过"简单而有涩味"的文本语言来体现。他独具韵味的叙述语言有很强的暗示与所指功能,蕴涵着丰富的含义,同时也是他对传统小说语言规范的有意和大胆的冲击和反拨。

  • 苦难后的涅槃——《饥饿的女儿》中的苦难意识

    作者:陈思洁 刊期:2008年第24期

    本文从小说视角、成文背景以及女性写作等方面对虹影的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进行分析,尝试探寻虹影在时代、身份和身世中的苦难意识。

  • 论《沧浪之水》中知识分子和官场权力之间的关系

    作者:周睿 刊期:2008年第24期

    阎真的《沧浪之水》中知识分子和官场权力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不仅表现了官场权力下知识分子的异化,也表现了知识分子如何企图通过获取官场权力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人文理想的挣扎和努力。这种复杂性使得作品不同于其它官场小说流于歌颂和暴露,呈现出特别的意蕴,但也反映了通过这样的途径无法真正找到知识分子身份的问题。

  • 陈梦家的抒情诗创作评析

    作者:田战武 刊期:2008年第24期

    作为新月诗派的后起之秀,陈梦家专注于东方抒情诗的写作,其诗感情含蓄真纯,空灵朦胧,自成一家。其对新月诗论既继承又多有创新,尤其是他的创作中存在的思想知觉化、联想奇特化等象征主义特征,开启了30年代现代派的先声。

  • 人间真情的呼唤——郁达夫小说《迟桂花》解读

    作者:陈蕾 刊期:2008年第24期

    《迟桂花》是郁达夫后期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与前期作品不同的思想情感。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小说设置的叙事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出,小说主要表现的是作者在人生困境中对人间亲情和友情的真切呼唤。

  • 走向“明天”的欲望救赎——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文化解读

    作者:王利 刊期:2008年第24期

    海子是当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短短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抒情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便是其中的杰作。该诗中的"大海"、"明天"和"房子"等意象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内涵,具有强大的隐喻和象征功能,既是诗人对物质和情感世界的超越升华,又是对农业文明的依恋挽留,成为诗人实现自我欲望救赎的文化之路。

  • 路遥与茅盾比较论

    作者:贺智利 刊期:2008年第24期

    路遥和茅盾在创作心理、题材开掘、人物形象塑造、结构艺术和审美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同时又以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形成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 病态的城市文明造成的人性悲剧——从《骆驼祥子》谈起

    作者:王大江 刊期:2008年第24期

    通常认为,《骆驼祥子》写的是城市贫民的生活及其悲剧命运,控诉了旧社会的吃人本质,同时也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有力批评。但进一步探究就会发现,这部小说还有更深的意蕴,那就是对人性与城市文明对立关系的思考。

  • 解读《素笺》的艺术特色

    作者:马玉红 张华 刊期:2008年第24期

    陆晶清的《素笺》是分致十个对她有恩有情而始终不能结合的男子的信,作者以清丽的文字屡次谢绝爱的祈求。文章体裁奇特,文笔细腻,感情真挚,极富语言艺术魅力。信中叙事、抒情曲折婉转,给人以一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感觉。全部《素笺》流淌的是寂寞苦痛前尘中温暖、诚挚而不曾揭破的人间真情,显现的是那颗年轻、率真、倔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