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作家杂志 北大期刊

Writer Magazine

杂志简介:《作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2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家走廊、记忆·故事、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我说我在、王手短篇小辑、王可心小辑、金短篇、小...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4044
国内刊号:22-1028/I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1946
总被引量:4774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10.2571
立即指数:0.006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14
  • 一个压碎的文本

    作者:罗小亦 刊期:2008年第20期

    对我这种浅薄的人来说,皮相之必要,有时甚于内涵。像《守望灯塔》,之所以千里迢迢从上海书城拖回家,只是为了它的书名和装帧。宁谧的靛蓝色背景上有个灯塔昏蒙的影子,发亮的是黄色信号灯,强烈的视觉冲击。印象中前些年是找过这本书的,但当时没有中文版。英文版的封面上有怒涛拍打塔身,比中文版更美。而守望灯塔二字,更是暗合了某些已经倾圮在海...

  • 关注语言本身——温特森的守望

    作者:jarod 刊期:2008年第20期

    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有时,一个句子如果用适当的速度来读就能被理解。我的句子全都应该慢慢地来读。"英国女作家詹妮特.温特森虽然与分析哲学并无干系,但显然她也是一个掌握节奏的高手。在其2004年的小说《守望灯塔》中,詹妮特.温特森以具有诗般节奏的语言,通过多重叙述声音,讲述了一个孤儿和灯塔看守者的传奇故事。

  • 逸出主题域的唯美叙事——以毕飞宇为例谈小说无意义叙事

    作者:任孝珍 姜广平 刊期:2008年第20期

    无意义叙事,是指叙事作品不以意义表达为主旨,或者在叙事角度上追求一种唯美的无意义表达。无意义叙事虽然是表现"无用之用"的,但毕竟它是有用的,且它必须是在小说精神与叙事内核心的起跑。无意义叙事在毕飞宇的小说里,更多地是作为叙事主体出现的。毕飞宇的无意义叙事,扩充了小说叙事的美学空间,也使得小说叙事技巧有了一种革命性的变化。...

  • 矫枉过正的圣徒文学——北村皈依后作品分析

    作者:张玲 刊期:2008年第20期

    皈依基督之后,北村的作品少了前期的细腻和对叙事的重视,在宣教与文学性之间游移,并最终偏向了前者。其作品的圣徒文学特色可从作品语言、隐喻手法、案例式叙事和沉沦救赎模式等方面体现出来。

  • 论铁凝小说的女性形象与创作风格流变

    作者:刘增安 刊期:2008年第20期

    铁凝小说构建了色彩斑斓的女性世界,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系列。20世纪80年代至世纪末,其创作风格经历了由清新、纯美、流利向迷离、混茫、晦涩再到单纯澄明又混茫迷离的流变历程,其创作呈现出了单纯而又丰富,多样而又统一的风格。

  • 论贾平凹散文的“士大夫”情怀

    作者:郭子辉 刊期:2008年第20期

    因为散文文体更容易展示作者的"内宇宙",本文从贾平凹的散文创作入手,通过分析作家真实的创作心态,认为贾平凹的散文在创作上带有明显的"士大夫"情怀。"士大夫"情怀一方面表现为作者常常以闲适的心态欣赏把玩自然物理、人生世相,另一方面表现为失位的士大夫对参禅悟道的生活方式的赏玩与陶醉。对贾平凹散文创作中所体现的"士大夫"情怀进行探究,...

  • 周同宾散文美学初论

    作者:李少咏 刊期:2008年第20期

    周同宾的散文创作体现出一种作家人格精神、审美理想和与之相适应的话语方式相反相成的美学特征。这种由"为当代做个记录,为后世留下档案"的理想引发的朴实诚挚的美学风格,使他步入了当代散文创作名家的行列。

  • 不动声色的力量——木心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初探

    作者:韦足梅 刊期:2008年第20期

    木心的小说风格素净,作者偏爱以第一人称构造小说,因受儿时看戏的经验影响,使作者以写小说来满足一种"分身""化身"的欲望,其创作经历与其作品中出现的人物都有一种鲜明的他者特质。木心的文字深入浅出,细致入微,往往在不动声色之中,蕴涵着令人振奋的艺术力量,沉潜于人生的理性思维。

  • 现实中的诗歌与诗歌中的现实——论穆旦诗歌中的现代主义特征

    作者:武江红 李明 刊期:2008年第20期

    穆旦的诗在四十年代现代派诗歌当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诗歌艺术价值的坚守和对于人性深处尤其是对现实的探询,使诗人沉淀出了富于智性的诗。

  • 浅析迟子建小说的诗意表达

    作者:苗欣雨 刊期:2008年第20期

    迟子建的小说中满蕴着温馨、和谐、关爱、体恤、融洽,无论是自然的、人物的、社会的,凡意象所指,作者皆用一种美的尺度、美的眼光、美的方法去衡量和表达,这使迟子建的小说有着诗的意境和韵味。在其中我们看到了诗化自然、诗意人生、诗化动物和诗意追求。

  • 从女性形象的塑造看老舍小说的女性观

    作者:金花子 刊期:2008年第20期

    尽管老舍先生一再谈到他怕写女人,但却很少有男性作家能像老舍一样,不但笔下塑造出众多各色各异的女性形象,而且还以第一人称"我"来写女性,并且写得细腻而富有情感。解读老舍笔下的女性,从中可以看到老舍所持有的女性观,既不同于同时代的女性作家,也不同于鲁迅和巴金等男性作家。

  • 从阿Q形象浅谈鲁迅先生的国民性批判

    作者:王大江 孙颖 刊期:2008年第20期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塑造了阿Q这一民族劣根性的典型形象,并通过阿Q的悲剧性命运和遭际,深刻揭示了国民性格中带有普遍性的一些问题,可透视鲁迅先生对国民性的批判,发人深省。

  • 《雷雨》:一曲“沉默”的爱情悲歌

    作者:赵仕才 杜洁 刊期:2008年第20期

    本文从彼埃尔·马舍雷的"沉默论"来探讨《雷雨》,认为剧本在凸现的阶级对立下"沉默"了作者真正要表达的,即一种超越身份地位的真挚爱情,并通过爱情的毁灭揭示了命运不可把握的人生哲学。

  • 剧烈变革时代的乡村日常生活书写——孙惠芬小说论

    作者:陈红莲 刊期:2008年第20期

    辽宁女作家孙惠芬将乡村日常生活与当下剧烈变革的时代紧密结合。她通过对乡村及其外部世界的日常生活书写,展现了乡村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变化,为读者呈现出农民在这一剧烈变革过程中形象的变迁。

  • 寻找灵魂的救赎——析辛格短篇小说中的边缘人

    作者:王雯露 刊期:2008年第20期

    本文通过论述辛格短篇小说中所描绘的新旧大陆犹太人的众生相,探讨其中处于边缘境遇的主人公们的精神抉择。在这些小说中,回归犹太文化传统的价值体系都是辛格笔下主人公心理流程的最终指向,从而表现了辛格对民族文化之根的反思以及作家对自我的深度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