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作家杂志 北大期刊

Writer Magazine

杂志简介:《作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2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家走廊、记忆·故事、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我说我在、王手短篇小辑、王可心小辑、金短篇、小...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4044
国内刊号:22-1028/I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1946
总被引量:4774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10.2571
立即指数:0.006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14
  • 那戴面具的女人是谁?

    作者:M·G·罗德 智淇 刊期:2008年第18期

    刚开始读卡罗琳·帕克丝特独出心裁的处女作《巴别塔之犬》时,我对罗德西亚脊背犬一无所知。但作者对于本书中主要角色——脊背犬罗丽的描述,却让我觉得我简直是同这种狗一起长大的。小说叙述者保罗·艾弗森,将罗丽脊背上的一长条毛,比作祖

  • 什么是女人最大的心愿?

    作者:陈显忠 刊期:2008年第18期

    西方总是喜欢用巴别塔来说事。巴别塔象征了人和人之间难以融通的隔阂,主人公保罗所要面对的不是如何让他家的狗开口说话的难题,而是他和妻子间幸福生活下潜藏着的观念鸿沟。他们彼此相爱,但并不能彼此理解,对于生活习惯和爱好的争端从未停止。保罗深爱妻子露西,因为她带给他惊喜和快乐,但他忽略了在快乐表面下露西那颗伤痕累累的心。在

  • “背离”与“吸引”——论九十年代女性写作中的西方男性形象

    作者:申景梅 刊期:2008年第18期

    本文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文本中西方男性形象的解读,探讨中国女性作家在女性视角的影响下,怎样逐渐摆脱社会集体想象的束缚,摆脱西方与中国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制约,想象、描述和重建西方男性形象的。90年代以来的女性写作中,很多篇章都涉及到对西方男性形象的刻画。纵观这类文本写作,这些男性形象的建构明显受作家女性视角的影响,女性意...

  • 《白鹿原》中的关中方言与修辞效果

    作者:韩承红 刊期:2008年第18期

    大量使用关中方言是小说《白鹿原》语言的重要特色。本文从《白鹿原》中运用方言构成比喻、借代、双关、通感、对偶等修辞手法角度入手,分析小说中方言使用所产生的积极有效的修辞作用。

  • 杨绛散文真趣谈

    作者:徐艳玲 刊期:2008年第18期

    杨绛是极富才情的学者和作家,在戏剧、小说、散文、翻译和文艺理论研究方面均有相当成就,尤其是在散文创作方面更是备受瞩目。本文主要以她的散文为例,谈谈杨绛散文的真趣。笔者认为,杨绛散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状物,都平铺直叙,极少烘托渲染,但却趣味盎然,令人回味;严谨的写实风格和真挚情感的抒发是产生趣味性的根本原因。

  • 试析现代小说家废名作品中的“美”

    作者:李慧莉 刊期:2008年第18期

    废名是新文学史上一个独具个性的作家,在其作品中常常突破小说的情节模式和叙述结构,将中国诗歌、散文的抒情写意之长,自觉地融入小说之中,以赞美乡村的古朴之风、人性之善和人情之美,表现出特有的意境之美、语言之美和结构与细节之美。废名的小说中,叙述的成分并不多,作者用丰富的细节将小说支撑起来,细节对于废名的小说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 从女性意识到两性和谐——谈铁凝笔下的男性形象

    作者:李慧 刊期:2008年第18期

    铁凝是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当代女作家之一,她笔下的形象以女性形象为主,但也有一定量的男性形象,从对她塑造的这些男性形象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女性意识的深刻觉醒。铁凝以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式寻求两性关系的和谐,即在批判中表现她两性和谐的理想。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她由关注女性到关注全人类这一不断变化、进步的过程。

  • 池莉小说的美学突围

    作者:刘亚珍 刊期:2008年第18期

    作为新写实作家,池莉的艺术视角一直没有离开女性这个敏感的神经区域。她以"真正艺术家"的勇气,隐身于熙熙攘攘的市井生活之中,通过对女性生活洞烛幽微的描绘、解析甚至撕裂,打破了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定位,从观念、文化、角色三个方面突破重围,以零度感情还原出一系列本真、自然的女性,传达出新时代女性的声音,完成了对女性现实困境的一种诗意超越...

  • 论萧红的疏离、回归与文学底线

    作者:王勇 刊期:2008年第18期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坛上较为独特的个体,她在短暂的文学生涯中与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主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始终处于疏离状态。她的疏离不是对文学的疏离而恰恰是对文学底线的回归,因此她的创作实践为现代文学建造了一所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后花园"。本文针对萧红与文学主潮的疏离,从身份疏离和话语疏离两个方面进行探究,从而揭示萧红对中国...

  • 从《呼兰河传》浅谈萧红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作者:王大江 韩颖 王荣加 刊期:2008年第18期

    20世纪30年代东北女作家萧红,是勇于打破传统小说的创作模式,以其散文化的结构,建立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她的小说削弱了小说的叙事功能,呈现出一种趋于散文化新型小说样式。本文主要从萧红的后期代表作《呼兰河传》入手,分析萧红小说的散文化特点。

  • 《春》的语义场解读

    作者:郝文华 刊期:2008年第18期

    作为语言学术语,语义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我们所处的世界。分析《春》的语义场,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宇宙观对朱自清感悟春天的影响,并且初步了解语义场与文学欣赏的关系。

  • 素朴的善难免产生悲剧——《边城》原型分析

    作者:冯德辉 刊期:2008年第18期

    文章借鉴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了《边城》人物心理及其对情节发展的影响,并在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探索小说人物的原型意象及意象产生的文化背景。在欣赏这部作品的清新恬淡之外,有些在阅读小说时被激发出来的情绪体验没有被评论家完全表达出来,促使我们去进一步寻找和探索《边城》所拥有的更深层意蕴。现代人不仅与他自己疏远了,而且也与自然...

  • 文化样态与生命文本的重塑——论鲁迅的两维恐惧观

    作者:潘海军 刊期:2008年第18期

    本论文以《呐喊》、《彷徨》和《野草》作为思考的落脚点,着重探讨鲁迅在艺术生成背后所渗透的基本情感——"恐惧",并指出其两维的恐惧包含文化恐惧与生命恐惧,并分析其具体的呈现方式以及价值承载,最后总结这两维恐惧的情感皆来自于对文化的革新与生命重塑的现代性追求。

  • 泪溅暗夜中——浅谈巴金《家》中封建专制所造成的爱情悲剧

    作者:王汉灵 陈瑾 刊期:2008年第18期

    本文讲述了发生在《家》中的三个爱情故事,他们彼此相爱,但都不能常相厮守,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封建家庭中的传统统治为甚。包括1、封建父权统治2、封建思想的守旧3、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4、封建大家庭的阶级对立。

  • 论施济美小说唯美世界中的色彩意象

    作者:杨旭东 刊期:2008年第18期

    作为一个出色的作家,施济美在现代中国已经尘封太久。可是在自己的小说中,她还是以众多令人折服的色彩意象言说着一种复合形式的唯美理想,拒绝现代都市浮华奢靡的俗世人生,同时又不愿把传统家园的荒凉寂寞作为精神指归。尽管这种边缘处境及心境令她痛苦,可是痛苦中施济美依旧守护着自己生命中斑斓的永恒价值,瞭望着时人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