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作家杂志 北大期刊

Writer Magazine

杂志简介:《作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2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家走廊、记忆·故事、诗人空间_高凯小辑、诗人空间_吴少东小辑、诗人空间_十二月诗会、我说我在、王手短篇小辑、王可心小辑、金短篇、小...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4044
国内刊号:22-1028/I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11946
总被引量:4774
H指数:16
引用半衰期:10.2571
立即指数:0.006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2.4714
  • 刀锋边缘

    作者:路易斯·韦尔士 路星 刊期:2008年第14期

    蒂姆·伯顿的新版《理发师陶德》电影上映,值此良机路易斯·韦尔士回顾维多利亚时代的"血腥犯罪小说",看恶魔理发师如何大显身手。

  • 《理发师陶德》:伯顿版电影与音乐剧的比对

    作者:长十郎 刊期:2008年第14期

    要将历年来各种版本的《理发师陶德》故事看完应该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这个有点像《基督山伯爵》与"开膛手杰克"嫁接而成的复仇型变态杀人狂故事,最早出现的时间是1830年代,当时以惊悚故事形式在民间流传,而陶德这一人物到了1850年代就已经为人熟知。

  • 她们的“时间”——论90年代女性“家族叙事”中的“空间文化”主题

    作者:廖峻澜 刊期:2008年第14期

    本文主要分析90年代女性写作家族叙事中所体现出的"空间文化"主题。女性在进行时间跨度相当大的叙事时,颠覆了传统意义的宏大叙事的写作方式,以一种新的形态出现在文坛上,主要原因在于文本确立了"空间文化"的主题。

  • 《黄金时代》中本真对双重压抑结构的颠覆

    作者:刘虎 刊期:2008年第14期

    中国现代文学绵延着一种对抗双重压抑结构的母题。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以本真为手段,对双重压抑性结构实施了颠覆和超越,从而使小说具有了超越性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 梁宗岱诗歌艺术的真与美

    作者:宰艳红 刊期:2008年第14期

    梁宗岱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翻译家,他将西方的象征派艺术创造性地介绍到中国来,并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诗歌艺术的真和美。"真",是指"诗的真元","美",是指诗歌的形式,独特地体现着自己的诗心。

  • 历史天空现彩虹——谈几部女性长篇小说的建构性

    作者:芦海英 刊期:2008年第14期

    铁凝、张洁、徐小斌以"母性家族历史"为题材,展现几代女人的家族故事。本文论述了几部女性长篇小说的建构性。

  • 论身体之于身体写作的重要性——以林白的《回廊之椅》为例

    作者:陈冬杰 刊期:2008年第14期

    身体是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在不同领域内以不同方式被编码。其涵义亦在文学之域内得到显示。本文以林白的《回廊之椅》为例,深入身体内涵,以身体之所以成为身体写作策略和内容为思考角度,试析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本土的身体写作背后的身体观念及其与中国文学传统和西方身体观念转变之间的关系。

  • 寻找精神之父——论余华小说中的“父亲”形象

    作者:郭丽 刊期:2008年第14期

    余华小说对父亲这一形象极为关注,本文阐述了两类父亲在文本中的存在意义及其价值内涵。

  • 苦难的言说与悲悯的情怀——余华小说创作论

    作者:郭艳红 刊期:2008年第14期

    余华小说创作的过程,也是其对人性和世界的感受,从冷酷到悲哀到充满人间温情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解读着人性。余华用冷酷的语言述说着人们的苦难,用饱含深情的目光注视着苦难中的人们,用深邃的笔触直探苦难生存状态下的灵魂深处。从而发现了人性的至善至美,发现了爱的宽广,并呼唤着美好人性的回归。

  • 略谈《围城》的比喻手法

    作者:宋彦青 刊期:2008年第14期

    《围城》运用比喻有数百处之多,可分为四类即:意象性比喻,官感性比喻,哲理性比喻,夸张性比喻。比喻的巧妙运用,是《围城》的艺术特点之一。

  • 鲁迅作品标点符号的美学思考

    作者:魏娜 刊期:2008年第14期

    鲁迅作品中的标点符号被用得尽善尽美,充分发挥了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功能,增加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 封建卫道士——鲁迅小说形象之一

    作者:杨彦博 刊期:2008年第14期

    前期的鲁迅先生还不是一个鲜明的阶级论者,但他清醒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和对旧社会深刻的观察和冷静的思考,使得他笔下的封建卫道者永远显示着灵魂的深度。赵太爷(《阿Q正传》)、鲁四(《祝福》)、赵七爷(《风波》)、四铭(《肥皂》)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作者用幽默、辛辣的笔,深刻揭露了他们的顽固与冷酷、虚伪与残忍。

  • 穆旦与现代主义

    作者:武江红 刊期:2008年第14期

    穆旦的诗歌在20世纪40年代现代派诗歌当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受西方文学的影响,穆旦以新颖的诗歌形象,运用典型的现代主义美学原则抒写丰富独特而深刻的生命体验。

  • 失落的家园与媒体的身段——评中篇小说《朱大琴,请与本台联系》

    作者:郑孝芬 刊期:2008年第14期

    对于农民工们而言,怀恋故土回望家园并不意味回归故土家园,这一群体在栖身城市里处境尴尬,他们内心交织着对故土依恋、城市中挣扎的伤痛和对融入城市的渴望。"喧嚣热闹的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悖论",伴随现代性发展而诞生的大众媒体(包括电视媒体),它们也同样是形成"巨大悖论"的组成因素,小说文本中,主人公朱大琴成了电视媒体的炒作道具,深刻体...

  • 叙事视角下奚大有精神生态的历程

    作者:徐旭刚 刊期:2008年第14期

    王统照《山雨》意在写出奚大有的精神生态转变,从保守狭隘走向反抗、开放、觉醒。但是他的精神生态历程是一个觉醒、压抑、复苏、觉醒的过程,是从被动——主动觉醒的转变。所以只有从内在主动的改变,世代沿袭的不良精神生态才会瓦解,才会真正走上觉醒反抗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