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 抗抑郁药物引起双相抑郁患者转相的单因素研究及回归分析 【正文】

抗抑郁药物引起双相抑郁患者转相的单因素研究及回归分析

作者:金卫东; 陈炯; 王鹤秋; 马永春; 陈正昕; 张江涛; 邢葆平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 杭州310012
双相抑郁   抗抑郁药物   转相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了解双相抑郁治疗过程出现转相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50例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病人进行相关因素调查,比较转躁与未转躁患者的有关因素,并回归分析这些相关因素。结果 在150例双相障碍中,由抗抑郁药物引发的转躁例数41例,转躁率34%。单因素分析发现,小于等于25岁发病(P〈0.01)、总病程长[(3.83±3.88)年,(7.00±7.56)年,P〈0.01]、个性外向(P〈0.01)、有双相障碍家族史(P〈0.01)、病情比较严重(40/1,80/29,X^2=9.41,P〈0.01)、以及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33/8,54/55,X^2=11.71,P〈0.01)、两种抗抑郁药物联合应用(19/22,30/89,X^2=12.13,P〈0.01)不联合碳酸锂(4/37,38/71,X^2=9.31,P〈0.01)、过去有过类似病史(19/22,9/100,X^2=28.46,P〈0.01)、过去自然转躁次数多、第一次以抑郁发作等因素与抗抑郁治疗导致转相有关。回归分析提示双相障碍家族史、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以抑郁为首发症状、外向个性特征、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起重要作用。结论 抗抑郁药物治疗双相抑郁的转相有危险因素相伴,注意识别与预防。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