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消化

中华消化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

杂志简介:《中华消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367/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述评、论著、会议纪要、综述、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简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国际刊号:0254-1432
国内刊号:31-1367/R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39
复合影响因子:1.73
总发文量:2884
总被引量:42006
H指数:94
引用半衰期:5.2447
立即指数:0.1558
期刊他引率:0.9723
平均引文率:11.529
  • 积极开展胃黏膜保护机制研究

    作者:林三仁 刊期:2004年第06期

    众所周知,胃液在消化食物时,只消化外来物质而不消化胃组织本身,但若将胃液注入胸腔、腹腔、关节腔等其他体腔,则很快产生严重的炎症和坏死.

  • 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菌株iceA、babA2基因型与临床的关系

    作者:韩跃华; 刘文忠; 朱红音; 萧树东 刊期:2004年第06期

    目的检测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中Hp菌株iceA、babA2的分布特征,探讨与Hp临床感染结局相关的菌株基因型.方法141株Hp菌株分离自43例慢性胃炎(CG)、4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30例胃溃疡(GU)和21例非贲门部胃癌患者的胃镜活检标本.采用PCR方法检测Hp菌株的iceA、babA2、cagA和vacA基因型.结果141株Hp菌株中,iceA1、iceA2和babA2的总检...

  • 短节段Barrett食管临床研究

    作者:徐晓蓉; 李兆申; 邹多武; 许国铭; 孙振兴; 尹宁 刊期: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短节段Barrett食管(SSBE)的临床特征、诊治、随访及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52例经内镜和病理确诊的SSBE,重点为内镜特征、病理学改变、食管动力检查结果、内镜复查及疗效观察.结果SSBE内镜下以岛型最多见占86.5%,常规病理证实的特异型肠上皮化生占15.4%,11例患者行24 h食管pH和胆汁联合监测及食管测压,72 7%存在异常.21例患者行氩...

  •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作者:蒋绚; 刘玉兰; 金鹏华; 董玉柱 刊期: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LC)门静脉血栓(PVT)形成对LC病程发展的影响.方法检索我院自1995至2002年肝硬化PVT形成患者,血栓诊断依据彩色多普勒和(或)CT.48例肝硬化PVT形成患者入选血栓组;同阶段LC门脉高压症的非血栓病例中选择5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凝血功能、门静脉、脾静脉宽度及脾脏面积、厚度进行比较.行t检验,x2检验,Lo...

  • 胃肠电生理起搏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敏; 房殿春; 隋建峰; 龙庆林 刊期: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肠电生理起搏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疗效,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2例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低频和高频起搏组分别为50和32例,分别采用1.1~1.2倍内源性胃慢波频率(IGF)叠加10 Hz的双极脉冲方波和4.0倍IGF叠加30 Hz双极脉冲方波进行起搏.胃起搏1次/d,每次45 min,共15 d.采用8导联胃电图仪(EGG)记录患者空腹状态和...

  • 联合应用环孢菌素A治疗炎症性肠病七例分析

    作者:姚方; 陆星华; 钱家鸣; 刘晓红; 邓瑞雪; 方秀才 刊期: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联合应用环孢菌素A(CysA)治疗7例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点、CysA用法、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应用CysA治疗的7例IBD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①临床特点:均为难治性病例或合并并发症,4例为重症溃疡性结肠炎(UC),均为常规药物治疗复发且再治疗疗效不佳者,3例为克罗恩病(CD),均因合并内瘘...

  • 介入治疗结合大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评价

    作者:吴德华; 智发朝; 陈龙华 刊期:200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大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肝细胞癌(HCC)的疗效.方法1998年5月至1999年12月,81例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患者,采用非随机分组方法,综合治疗组41例采用TACE结合大分割3-DCRT,对照组40例单独行TACE治疗,观察近期疗效,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两组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综合治疗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

  • 肝细胞色素P4501A1、2E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史洪涛; 陈东风; 熊仁平; 胡辂 刊期: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肝细胞色素P450 1A1、2E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高脂饲料诱导40只大鼠脂肪肝模型中P450 1A1活性(7-乙氧异唑O-脱乙基酶,EROD)和2E1活性(苯胺羟化酶,ANH),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肝细胞色素P450 1A1、2E1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其mRNA表达.结果脂肪肝2、4、8和12周EROD活性分别为(...

  • 以腮腺炎起病的Sweet综合征误诊为胰腺炎一例

    作者:石淑青; 蔡建庭; 杜勤; 陈焰 刊期:2004年第06期

    患者男,38岁,2003年6月6日因"发热、下颌部肿块5d,腹痛2 d"入院.该患者于5月30日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下颌部2 cm×2 cm肿块,伴疼痛,皮温升高.发热,体温39.3℃,伴畏寒寒战,全身乏力,纳差.

  • 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一例

    作者:周晶; 沈志祥 刊期:2004年第06期

    患者男,61岁.因"黑便2个月,心慌、乏力3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无手术及外伤史.体检:贫血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及异常.腹平软,上腹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大便潜血持续阳性.

  • 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二例

    作者:许永春; 李兆申; 孙振兴; 邹晓平; 宛新建; 宋尚谦 刊期:2004年第06期

    例1女,60岁,反复发作上腹痛2个月,外院B超检查示胆总管扩张,予抗感染等治疗效果欠佳,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胆总管下端狭窄,考虑炎性狭窄合并胆总管下端结石,肝脏未见异常.既往6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体检:无发热,一般情况好,未见黄疸,血常规、肝功能、血淀粉酶、AKP、γ-GT、AFP、CEA、CA199等检查均正常.

  • 肝糖原累积病13例误诊分析

    作者:申德林; 焦栓林; 朱晓红; 孙青; 张燕 刊期:2004年第06期

    肝糖原累积病(HGSD)为先天性糖代谢异常性疾病.过多的糖原在肝内沉积,致使肝功能代谢异常.其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1].本院自1981年~2003年共收治经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HGSD 13例,长期误诊为病毒性肝炎、淤胆型肝炎,现分析报道如下:

  • 双歧杆菌纯化粘附素对艰难梭菌粘附肠上皮细胞的竞争抑制作用

    作者:钟世顺; 张振书; 王继德; 杨玉捷; 赖卓胜; 王群英; 杨晓强 刊期:2004年第06期

    艰难梭菌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是其定植和感染的前提.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肠道正常菌群如双歧杆菌拮抗肠道致病菌粘附肠上皮细胞的研究[1,2],但由于活菌的制造和保存难度较大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 核因子-κB及其抑制因子在肝细胞癌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作者:缪林; 季国忠; 刘政; 张平; 杨春 刊期:2004年第06期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中的具有多向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参与调节细胞激酶、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细胞粘附因子的转录,其活性受到其抑制因子(I出)的抑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F-κB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NF-κB、IκB在肝细胞癌血管形成中的作用目前报道较少,本研究将在这一方面作一探索.

  • 胆结石患者胆囊排空与小肠消化间期移行复合波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师洋; 董蕾; 郅敏 刊期:2004年第06期

    胆结石的发病机制主要有致石基因、细菌、胆固醇代谢紊乱、胆囊收缩、吸收功能异常等.'小肠致石'的新理论,为胆囊结石的发生机制提出了新概念.本研究观察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排空与小肠消化间期移行复合波(MMC)的相互关系,期望为胆石形成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