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消化

中华消化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

杂志简介:《中华消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367/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述评、论著、会议纪要、综述、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简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国际刊号:0254-1432
国内刊号:31-1367/R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39
复合影响因子:1.73
总发文量:2884
总被引量:42006
H指数:94
引用半衰期:5.2447
立即指数:0.1558
期刊他引率:0.9723
平均引文率:11.529
  • 重视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家 刊期:2004年第04期

    腹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存活时间.特别是难治性腹水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预后更差.因此,对肝硬化腹水发生机制和诊治的研究是值得重视的临床课题.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二届动力学组名单

    刊期:2004年第04期

  • 中华消化病学分会激素学组名单

    刊期:2004年第04期

  • 吡格列酮对噁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

    作者:王烜; 欧阳钦 刊期: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噁唑酮结肠炎的干预,探讨其是否通过Fas-Fas配体(FasL)途径促进细胞凋亡参与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经噁唑酮诱导成功的Balb/c小鼠,每组6只,第1组于灌肠后3 d分离结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并在体外用吡格列酮(40μmol/L)处理24 h,采用annexin-V-FITC试验法分析凋亡细胞的百分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as及FasL表达;并没未处理的正...

  • 17β-雌二醇及代谢产物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清华; 李定国; 宗春华; 黄新; 徐芹芳; 陆汉明 刊期: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β-Est)及其主要代谢产物2-羟雌二醇(2OHE)、2-甲氧雌二醇(2MeOE)对肝星状细胞(HSC)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采用原位酶灌注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SC.初次传代后,HSC随机分成10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β-Est、2OHE、2MeOE,加药后72 h,采用MTT、ELISA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HSC增殖、培养液中透明质酸(HA)和Ⅳ型胶原(CⅣ...

  • 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多中心对照临床初步研究

    刊期: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SS)和生长激素(GH)联合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并试图揭示两者联合应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开放、多中心临床研究,将确诊为SAP的患者分为SS治疗组和SS联合GH治疗组,共有59例患者完成此方案规定内容,其中SS治疗组31例,SS联合GH治疗组28例.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依据临床症状、体征、血淀粉酶及影像...

  • 干扰素致面神经麻痹一例

    作者:刘秀其; 严军; 陈林燚 刊期:2004年第04期

    患者女,31岁.因肝功能反复异常2年余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慢性病容,面色晦暗,皮肤无黄染,未见蜘蛛痣及肝掌,球结膜无黄染,舌苔白腻;心肺昕诊无异常;肝肋下未及,肝区叩击痛(+),脾肋下1.5 cm,质中腹水征(-).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同检测方法的评价

    作者:董玲; 孙剑勇; 王吉耀 刊期:2004年第04期

    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uue,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1996年WHO将其列为"一级致癌因子".在我国普通人群中Hp的感染率已达50%~60%.

  • 内镜经鼻安置小肠营养管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杜国平; 欧阳同伟; 卢莘生; 郭希高; 劳溢权; 吴清华 刊期:2004年第04期

    目前肠内营养已成为临床一项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能否进行肠内营养,取决于小肠内安置营养管是否成功[1].我院自1998年11月至2002年4月,采用内镜经鼻成功安置小肠营养管255例次,现报道如下.

  • 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大肠癌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作者:冀子中; 詹利永 刊期:2004年第04期

    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记物(tumor marker,TM)是提高大肠癌诊断准确率的有效方法[1].我院从1995年1月~2001年11月对大肠癌和大肠良性疾病患者进行了4种血清TM的检测,并随访行根治术的大肠癌患者,探讨其对大肠癌诊断及随访的价值.

  • 胰腺脓肿及胰腺坏死感染15例分析

    作者:姚方; 沙悦; 陆星华 刊期:2004年第04期

    胰腺脓肿指腹腔内邻近胰腺部位的脓液积聚,可能来源于胰腺局限性坏死液化继发感染,通常在胰腺炎发病4~6周后形成,也可来自胰腺假性囊肿继发感染或形成于胰腺炎发病很久之后.胰腺坏死感染指胰腺组织坏死30%以上又继发感染,通常发生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2~3周内[1].

  • 改良的甲基化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肝细胞癌基因甲基化

    作者:肖文华; 刘为纹 刊期:2004年第04期

    甲基化特异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技术利用了PCR灵敏、快速、简便的特点,已经成为当前筛选DNA甲基化的常用方法之一.但该方法操作繁琐,化学修饰后的DNA质量差,不易保存和PCR扩增[1],有待进一步改进.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样淋巴瘤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陈安海; 王俊; 吴会超; 何毅; 邓飞 刊期:2004年第04期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样(MALT)淋巴瘤,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内镜表现与胃溃疡、胃癌及胃息肉相似,甚至内镜下病理活检都难以与胃癌鉴别,病理类型多样且复杂,故f临床诊断困难,为此我们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治水平,减少误诊.

  •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夜间酸突破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作者:李骢; 姜铀; 姜春萌 刊期:2004年第04期

    夜间酸突破现象(nocturnal acid breakthrough,NAB)是指在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情况下,夜间(当晚22时至次日早上8时)胃内pH值小于4.0的时间持续超过60 min.NAB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NAB发生情况,Hp感染对NAB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袁岸龙; 夏冰; 侯炜; 余玉红; 毛琳 刊期:2004年第04期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病因不明.许多现象提示IBD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相关,例如IBD的家族聚集性,单卵双生子共患率高于双卵双生子,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高于患者配偶等.最近发现NOD2/CARD15基因是CD的易感基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