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 促血管生成素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关系 【正文】

促血管生成素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关系

作者:任青; 李静君; 银锐; 王晓亮; 孙臻; 卢瑞春; 张伟 青岛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青岛266011;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中医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临沂273300;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血透室; 山东青岛266000; 南昌大学医学院玛丽女王学院研究生院; 江西南昌330006
促血管生成素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患者血清促血管生成素(Ang)水平及其对a SAH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式,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青岛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脑科中心收治的15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a 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发病后8 h、24 h、72 h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促血管生成素受体-2(Tie-2)水平,并将该院体检中心同期150例健康成年人的血清Ang水平作为对照;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预后a SAH患者血清Ang水平及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Ang水平与患者预后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a SAH患者血清Ang-1、Ang-2和Tie-2表达水平以及Ang-1/Ang-2比值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高,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ng-1水平和Ang-1/Ang-2比值在发病后8 h内已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a SAH患者血清Ang-1表达水平在SAH后8 h、24 h和72 h均高于预后不良组,血清Ang-2水平在SAH后72 h高于预后不良组,特异性受体Tie-2水平在SAH后24 h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H发病后8 h、24 h和72 h血清Ang-1表达水平[相对危险度(OR)及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1.128(0.742~1.714)、2.042(1.151~3.623)、3.893(2.318~6.536)]和SAH后24 h特异性受体Tie-2水平[OR:2.400(1.053~5.474)]是a SA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a SAH患者血清Ang-1水平变化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关系,预后良好a SAH患者的发病后72 h的血清Ang-1保持较高水平,Ang-1可作为判断a SAH患者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