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 Market

杂志简介:《中国市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358/F,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经济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前沿理论、区域与城市经济、财政与金融、产业经济、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物流与供应链、物流与供应链、创新创业、数字经济

主管单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5-6432
国内刊号:11-3358/F
全年订价:¥ 1828.00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经济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
复合影响因子:0.48
总发文量:43215
总被引量:58141
H指数:32
引用半衰期:3.4579
立即指数:0.0077
期刊他引率:0.9513
平均引文率:1.5562
  • 中国模式的特点、挑战及展望

    作者:王辉耀 刊期:2010年第16期

    泛指的“中国模式”可以细化为中国的经济模式、政治模式、文化模式,甚至这一模式背后的文明价值观。中国模式的特殊性除了形成寻求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的经济模式外,政治模式和文化模式也渗透其中,几者相互影响。需要指出的是,要全面地探讨“中国模式”是个复杂的工程,本文中提到的中国模式主要基于中国的经济模式。

  • 2010年后中国以及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策略

    作者:宋太伟 刊期:2010年第16期

    中国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与潜在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危机,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与内在逻辑;自然资源、地球环境的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只有绿色经济与绿色社会才有未来;公平分配的内涵、原则、方法与传导机理;货币价值与传导机制,利率、汇率变化关系问题,中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与策略手段;绿色经济与自然生活远景;未来上海经...

  • 印度崛起对中国的经验与教训

    作者:黄亚生 刊期:2010年第16期

    “中国制造”的标签比“印度制造”的标签更为普遍,但在中国制造并不一定是由中国制造。用不了多久,“印度制造”将成为“由印度制造”的同义词,印度人不仅会从全球化中获得工资收益,还会把利润也留在手里。除非中国着手进行大胆的制度改革,否则印度在今后20年的表现也许会大大超过中国。

  • 提升文化竞争力三重点:人才、产业和贸易竞争力

    刊期:2010年第16期

    在一定程度上,文化人才决定文化创造力,文化创造力决定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产业竞争力决定文化贸易竞争力,它们共同影响中国的文化竞争力和文化现代化。提升文化竞争力不能一劳永逸,而是长期任务。

  • 2009年对外贸易形势分析及2010年展望

    作者:徐策 刊期:2010年第16期

    本轮危机下货物贸易的急剧下滑表明,近年来我国货物贸易持续大幅增长、顺差不断扩大的势头有所减缓,未来我国货物贸易发展必将面临调整。展望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我国对外贸易将有所恢复。

  • 达沃斯论坛年会与中国元素

    作者:尹承德 刊期:2010年第16期

    2010年1月下旬召开的达沃斯论坛会议是其第四十届年会,又是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走向复苏的转折关头召开的,意义超越以往。此次达沃斯年会显现出诸多重要的信息与政策动向,给人们尤其是各国及各大企业决策者以深刻启示。

  • 后危机时代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型与改革

    作者:迟福林 刊期:2010年第16期

    目前,我国发展阶段发生了变化,开始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到发展型新阶段,同时也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后危机时代,消费、城市化、公共产品、低碳经济和政府转型成为我国经济转型与改革的重要着眼点。

  • 改变发展模式避免中等国家陷阱——“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研究

    作者:王小广 刊期:2010年第16期

    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使我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但其间也伴随着各种问题,可能遭遇中等国家陷阱。现有发展模式在新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难以继续发挥作用。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变发展模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基本思路是:由两个过度依赖转变为两个依靠,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扩大内需,内需的扩大和升级主要依赖于扩大消费...

  • 对国家外汇储备安全的思考

    作者:厉以宁 刊期:2010年第16期

    要保证国家外汇储备的安全,必须避免出现国际收支赤字及所持有的外汇储备贬值。为此,必须提高产业竞争力,通过调整外汇储备币种、增加外汇资产等方法用活外汇储备,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 全球政策退出的博弈与我国宏观政策的选择

    作者:傅勇 刊期:2010年第16期

    在发达经济体未明显脱离底部之前,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实现了率先复苏,也正先于发达经济体遭遇高通胀的考验,面临宽松政策提前退出的压力。全球政策博弈推迟了货币政策退出的时点。中国经济已率先复苏,通胀形势和流动性局面都要求货币政策更早向中性过渡。未来的政策导向要求宏观调控更加关注资产价格,并引入相应的逆周期机制,抑制金融投机。

  • 分配与公平

    作者:刘尚希 刊期:2010年第16期

    分配的变化隐含在经济循环的过程中,只有改变了经济循环,才能改变分配格局。政府调节贫富差距,不应仅仅是说收入分配。贫富差距,有财产意义上的,有收入意义上的,甚至还包括消费意义上的。政府干预贫富差距应从结果转到起点上来,从消费、能力入手。在起点公平、过程公平,而参与者的基本能力又不因经济、社会因素而悬殊的情况下,经过市场...

  • 中国如何杜绝“日本病”

    作者:李稻葵 刊期:2010年第16期

    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日本病”的症状,因此,必须进行深刻的体制改革,通过大规模减税、加快城市化启动内需,并迅速扩大资本市场上优良资产的供给,启动国内市场,走出一条大国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杜绝“日本病”。

  • 摆脱“黑猫”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转型

    作者:胡鞍钢 刊期:2010年第16期

    本文作者根据“目标一致法”,对2005~2009年国家“十一五”规划进展进行了后期评估。根据对《“十一五”纲要》确定的22个主要定量指标的评估表明,实施总体进展隋况是好的,大部分指标达到预期进度要求,其中有11个指标提前实现2010年的规划目标,但仍有5个关键性指标进展相对滞后,看来2010年可能难以实现。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双方关系的未来

    作者:郑永年 刊期:2010年第16期

    在过去,中国在东盟这个平台上实践“和平崛起”。自贸区的启动再次给中国一个机会,在推进和维持自贸区的同时去发展领导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东盟内的不同声音和不同利益的浮现,并不都是消极的,它们会促使中国看到一个真实的东盟,进而促使中国在满足各方面利益上积累经验。

  • 区域发展结构、城镇化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作者:巴曙松 王志峰 刊期:2010年第16期

    论文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影响,指出:在后危机时代,结构调整被提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而区域经济发展对于城镇化建设以及实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融资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政府融资平台和市政债券仍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融资渠道,应通过规范发展化解地方融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