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杂志 部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338/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观察、探索、话题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权益保护、讲堂、样本、第一线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3-3010
国内刊号:11-5338/G4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4
总发文量:6775
总被引量:4240
H指数:20
立即指数:0.0215
期刊他引率:1
  • 文学经典品读的德育意涵

    作者:刘晓哲 刊期:2012年第19期

    文学经典品读让德育强化情感力量,蕴含美学韵味,彰显人文精神,对于潜移默化地涵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德育工作应探索多种方法策略,正确引导学生品读文学经典,提高德育实效。

  • 榜样教育何以可能:基于社会学习理蝴

    作者:肖浩宇 刊期:2012年第19期

    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榜样的作用。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通过“观察模仿”“取向参照”和“强化效应”发挥榜样的示范性、指导性和激励性功能,进而实现榜样“行不言之教”“促进个体社会化”及“养向善之德”的教育价值。

  • 正反两说德育生活化

    刊期:2012年第19期

    过有道德的生活,是人的需要,也是学校德育的追求。曾有一段时间,我国学校德育更多关注知识化、学科化、体系化的道德原则、行为规范,忽视了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境遇与独特的道德情感体验。针对于此,德育研究者开始探讨生活、道德、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末提出生活德育论,以“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来指导具体德育改革。

  • 生活是德育的基石

    作者:胡金木 刊期:2012年第19期

    若说道德可教,那么教的方式一定是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只能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而不能是学科化、知识化的。这样,人们往往把生活德育理解为一种模式,仅仅认识到“生活”与“德育”之间的一种工具性关系。其实,“生活”与“德育”具有一种本体性关系,生活是德育的基石,本真的德育就表现为一种生活德育。生活德育并不是要人们把德育直接搬到...

  • 玖“儿童公约”整体建构儿童生活

    作者:戚韵东; 冯毅 刊期:2012年第19期

    生活德育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过“有道、德的生活”来学习道德。这是生活德育的理论旨趣,也是其实践出路。 生活德育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他们白主去建构。可是,在实践中,学生成为生活德育的丰人了吗?如果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者,那么生活德育就有名无实。

  • 生活:开启品德课堂的密钥

    作者:黄双喜 刊期:2012年第19期

    回顾以往的品德课堂,多采用“故事+观点”的教学模式,内容抛开了儿童的生活,形式远离了儿童的需求,使得品德教育长期深陷高耗低效的困境之中。殊不知,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良好品德也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过什么样的生活,儿童就会获得什么样的道德。儿童品德的形成源...

  • 不应模糊和倒置德育与生活的关系

    作者:钱广荣 刊期:2012年第19期

    德育与生活的关系,本质上是德育对于生活的认识和实践关系。“德育生活化”模糊和倒置了德育与生活的关系,其核心观念和基本主张偏离了德育内容,淡化了德育目标,遮蔽了德育反映国家意志和社会理性的本质要求。它的流行,不仅会误导德育的理论研究,包括科学方法的运用,也会干扰德育实务的正常开展。

  • 生活德育实践误区与对策

    作者:罗刚淮 刊期:2012年第19期

    一、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道德建构自主性不够 运动会后,D老师班所在场地又脏又乱,学生嚼过的口香糖扔了一地。德育主任走过,口香糖便粘上他的鞋底,怎么也甩不掉,气得他吹胡子瞪眼的。

  • 『竞技教育』当休矣

    作者:姜朝晖 刊期:2012年第19期

    第30届夏季奥运会于8月中旬在英国伦敦落下帷幕,中国体育健儿在印奥运场上奋勇拼搏,成绩卓绝,但一些镜头和插曲也令人深思。我们在许多镜头中看到运动员得到和失去金牌的不同表现,甚至有的运动员即使得到银牌也表示愧对国家,与此同时,媒体也专注于金牌得主而漠视银牌或铜牌获得者。

  • 清华『警戒线』开启独立教育的第一课

    作者:李楠 刊期:2012年第19期

    前不久,在清华大学的新生报到现场,学校专门在报到区设置了一条门黄色“警戒线”,将陪同家长挡在了线外,要求和督促学生独立完成“登记入学”,这一举动引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议。

  • 为了准备未来——访呼伦贝尔市教育局局长窦贵君

    作者:南丽; 刘东秀 刊期:2012年第19期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爱要得法,才能在这张白纸上描画出最美的色彩。” “每个人来到社会上都要承担责任,孝敬父母是第一步。” “道德素养离不开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德育应回归本源,从民族文化中寻根,以人性化的方式自然提升道德素养。”

  • 积跬步至千里——呼伦贝尔德育三字诀

    作者:晏志成; 宋景民 刊期:2012年第19期

    呼伦贝尔,一座得名于境内呼伦湖和贝尔湖的城市,与俄罗斯、外蒙古接壤,在雄鸡似的中国地图上,呼伦贝尔就是这只雄鸡殷红的冠子。这里有水草丰美的草原,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林海,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作为草原人,呼伦贝尔的教育工作者知道马儿不能一步跨过辽阔的草原,高尚的道德情操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

  • 今天校长的使命

    作者:王广学 刊期:2012年第19期

    人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这段话揭示了教育的真谛。它给今天校长的启示是:要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敢为人先,重视德育,创建教育教学特色,娴熟地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本校特有的“牛长点”上找到亮点,进而去粗取精,棋先一着,走在教育发展的前列:

  • 从薄弱学校到“名校”之路

    作者:赵玉珠 刊期:2012年第19期

    满洲里市逸夫小学是教育系统里的一朵奇葩,短短几年时问便声名鹊起,实现了从名不见经传到美誉全城的华丽转身。然而,谁也未曾想到,就在十年前,逸夫小学还是全市办学规模最小,师生人数最少,师资水平相对薄弱的落后小学。从薄弱学校一跃成为“名校”,逸夫小学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这是一条跨越之路,更是一条创新之路。

  • 学得扎实 玩得痛快

    作者:赵凤华 刊期:2012年第19期

    “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教育工作的神圣使命,也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它应该成为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整个社会的责任与行动。在学校里,我们观察到,当孩子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朝着自己最有发展潜力的方向,兴趣盎然地专注于学习活动时,他们总是快乐的。于是,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满洲里市二道街小学就提出了全新的办学理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