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杂志 部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338/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观察、探索、话题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权益保护、讲堂、样本、第一线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3-3010
国内刊号:11-5338/G4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4
总发文量:6775
总被引量:4240
H指数:20
立即指数:0.0215
期刊他引率:1
  • “写”出来的人生道理

    刊期:2010年第03期

    栏目编辑杨建伟“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还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这段熟悉的歌词总会让人的思绪回到那个彩蝶飞舞的年代,到处洋溢着少男少女们纯真无邪的笑脸,流露着孩童们天真烂漫的情怀,放飞着孩子们对万事万物的好奇...

  • “写”出来的人生道理

    作者:曹文轩 刊期:2010年第03期

    人要想成为一个完善、完美、完整的人,就应该知道,所谓的“完善”“完美”和“完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能够写出一手好文章。写一手好文章,是一个人的美德。今天,我愿意把几十年的写作经验总结为几句话送给大家。

  • 存在主义视角中的现代性陷阱与教师专业伦理的回归和发展

    作者:杨晓峰 刊期:2010年第03期

    在海德格尔哲学中,“此在”是摆脱二元对立、先于主客心物之分、没有规定性的、原始状态下人的存在。“烦”是“此在”的基本结构,即无处不在的与“他人”的纠结状态。“烦”本是为“此在”的存在而“烦”,但在日常生活中,却被误解为与其他存在者类似的存在者,于是“此在”就失去了个性,不再独立地存在,而受到其他存在的制约,甚至被其他...

  • 论教师权威的现代重塑

    作者:赵丽萍 刊期:2010年第03期

    教育要关注整个人生世界和意义世界,唤起和激发主体对新的生活方式和更高精神境界的渴望与追求。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社会是以教师作为媒介来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培养为人处世能力(道德)的重要系统。在传统社会,教师以师道尊严对学生施加道德影响,培养其道德习惯。在现代社会,传统的教师权威遭遇挑战。但是,教师作为学生成长...

  • 当代我国青少年传统伦理教育的平台及其变迁

    作者:卜玉华 刊期:2010年第03期

    在当代,对青少年开展传统伦理教育,既是我国伦理本位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青少年德性养成的需要。为此,探讨当代开展青少年传统伦理教育的可能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平台建设也是开展青少年伦理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亚伯拉罕伦理传统是通过宗教来实现的,宗教为其伦理生活提供了一个平台,它担保了伦理教育的实现。犹太教、基督...

  • 论传统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

    作者:刘昱均 刊期:2010年第03期

    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了使人们遵循其道德准则,自觉履行其相应的道德义务,而对人们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施加的系统的道德影响。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是要使人们懂得善恶、是非、荣辱,更重要的是要使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深入人们的内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道德品质。

  • 本土化视域中的公民教育及其概念解构

    作者:王鹏 刊期:2010年第03期

    一、中国近代公民教育的艰难推进“公民教育”概念源自西方,但这并不意味着公民教育只能生长于西方社会的土壤之上。近代以来,国人一直在思考和探寻如何将“公民教育”移植到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1840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启,西方的殖民侵略敲碎了清帝国长期以来“唯我独尊”的幻影。之后,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器物文明”的失...

  • 论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关系及当代价值

    作者:王东强 刊期:2010年第03期

    一、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关系厘清(一)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区别公民教育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那时候公民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好公民,即他的所有能力得到和谐发展,而且具有节制、勇敢、宽容和正义的公民美德。中世纪,在封建专制和教会统治下,人身依附和绝对服从使得公民身份不复存在,培养公民的教育就此中断了。

  • 坚苦真诚 磨血育人——明德中学百年回眸

    作者:杨建伟 刊期:2010年第03期

    伴随着嘹亮的歌声,推开两扇厚重的朱漆大门,眼前浮现的是历史的硝烟,脑海中掠过的是红色的记忆,耳边响起的是“磨血育人”的呼喊。这,就是历经百年沧桑、被誉为“辛亥革命的策源地”“院士摇篮”的明德中学。

  • 创新德育制度,培养合格从业者——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学生工作的探索

    作者:武马群; 洪伟 刊期:2010年第03期

    我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4年,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为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担负着为首都信息产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所谓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我们看来,不但要求专业知识扎实、技能精准熟练,更要求思想品德优秀。就像一位企业负责人说的:“一个高职毕业生进入企业,如果职业技能不过关,对接岗位时间...

  • 现代学校中传统诚信理论的教育实践

    作者:徐锦生 刊期:2010年第03期

    诚信是为人处事的根本,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古代中国的诚信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诚实。一个人不诚实,便不可深交。小到人与人之间或一个群体,大到社会,都必须倡导诚实。对人应以诚相待,对己则不说空话,不说大话,不说假话,力争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二是无欺。就是不欺人,不欺己,不欺心,真诚坦荡,光明磊落,.志...

  • 品德与社会课试卷编拟应关注的问题

    作者:廖光华 刊期:2010年第03期

    众所周知,学业测试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纸笔测试己成为品德与社会课学业测试的重要方式,许多地区或学校正通过编拟“单元试卷”或“期末试卷”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进行测试,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指标,并用以对教学进行诊断。这是一种有益且必要的尝试。

  • 品德课教材的“文本细读”

    作者:崔巍青; 余鹂 刊期:2010年第03期

    有人说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新课程中的“新课程”,这话从另一个层面道出了品德这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诸多方面亟须探究、实践与完善。虽然,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材更有神采了,教学手段更先进了,教学方法更多样化了,但品德课堂教学中的空洞说教等问题仍然存在。构建“高效教学”,需要教师深入地细读“文本”,找到真正属于学生的...

  •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作者:邵锋星 刊期:2010年第03期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呢?

  • 给年轻班主任的三点建议

    作者:吴玉良 刊期:2010年第03期

    建议一:合理定位,成功转换角色,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年轻人无论对生活还是工作都有着美好的幢憬和无穷的冲劲,可谓朝气蓬勃,有的年轻班主任甚至想在较短时间内成就一番事业,成名成家。但其实做班主任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不是付出了就能收获立竿见影之效。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很快由勤奋、积极、自信转到抱怨、烦燥、厌倦的情绪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