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杂志 部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338/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观察、探索、话题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权益保护、讲堂、样本、第一线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3-3010
国内刊号:11-5338/G4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4
总发文量:6775
总被引量:4240
H指数:20
立即指数:0.0215
期刊他引率:1
  • 网络时代:一句话的能量

    刊期:2009年第12期

    栏目编辑 杨建伟 2009年7月16日,在百度贴吧里,一则“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贴子平淡无奇,但随后竟引起了几十万条回复。

  • 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

    作者:袁振国 刊期:2009年第12期

    本期“明德讲堂”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袁振国所长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千名校长,骨干教师所作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袁所长诠释了教师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指出只有好的教师才能孕育出好的教育,并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 “贾君鹏事件”透射出网络时代教育的使命

    作者:张杰夫 刊期:2009年第12期

    我们已经来到了网络社会的一个拐点,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网络媒介都将按照自己的内在逻辑,塑造一个新的世界。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贾君鹏事件”就是一个警示。网络媒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正在悄悄地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 浅谈媒体暴力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作者:刘桂芹; 刘衍玲; 张大均 刊期:2009年第12期

    几十年来,媒体暴力一直是青少年攻击行为研究者密切关注的对象。媒体暴力主要包括暴力电视、暴力电影、暴力电子游戏、暴力音乐、暴力书刊与互联网络攻击。媒体暴力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旁观到的暴力,主要是观看电视或电影上的暴力画面。在这种情况下,儿童、青少年不是暴力事件的直接卷入者,只是观赏别人的暴力行为,是一种被动的、替代...

  • 对60年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认识

    作者:卓晴君 刊期:2009年第12期

    只要稍加回忆一下下面一些情景,即会令人对我国青少年儿童所怀有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最神圣的情感激动不已:在抗震救灾中振臂高喊“中国加油”并悬挂此内容横幅的壮举:浩浩荡荡的年轻人志愿救灾和奥运服务队伍的火热行动;奥运火炬手在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巴黎站的传递活动中奋力保护火炬的坚毅和勇敢;针对藏独分子在国外的挑衅留学生高举五星红旗...

  • 浅说“儿童读经”的教育责任

    作者:杨启亮 刊期:2009年第12期

    儿童读经本身不是问题。中国幼儿学外语都不是问题,读点儿中国文化经典竟然成了问题?但是,如果不想想儿童为什么要读经,不问问儿童读什么经合适,不知道儿童如何读经有益,不懂得如何教儿童读经,成人不读经只让儿童读经,这就是问题了。儿童读经不可能是儿童自主选择,只能是成人选择,而且还是成人组织、实施教学、操纵评价的。说到底,这...

  • 中小学学生生活方式的探讨

    作者:冯建军 刊期:2009年第12期

    一、生活方式的内涵 迄今为止,生活方式的内涵,理论界的认识尚未达到统一。我认为,生活方式根据主体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社会生活方式和个体生活方式两类。尽管社会和个体密不可分,但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社会生活的主体是国家、民族、社群和地域,它因宏观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而不同,其主要构成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 校长不妨也给老师写写评语

    作者:钟鑫 刊期:2009年第12期

    期未了,班主任、科任老师都忙着给学生写评语,那校长能不能也给老师写一写评语呢?能不能在冷冰冰的量化考核之后来点亲切的人文关怀,给老师些许温暖的回味?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思考

    作者:杨韶刚; 刘鹄; 张大均 刊期:2009年第12期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思想、文化、道德和价值观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挑战。但是,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却没能很好地适应这种挑战,产生了很多问题。本文尝试从心理学视角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并且在心理学的视域内,探讨问题的解决之道。

  • 学校德育“三要”

    作者:龙迪辉 刊期:2009年第12期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通过创设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环境,开展有利于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从心理学角度讲,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一种道德的形成,从道德认知到道德情感,再到道德行为、道德习惯,最后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道德品质。德育过程主要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的不断建构。

  • 教材序列≠教学流程——一节品德与社会公开课的反思

    作者:黄元虎 刊期:2009年第12期

    在一次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执教了《我们的合作》(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一课的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知道怎样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和欢乐,学会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人合作,其内容结构如图1。

  • 品德课因寓情于境而生动

    作者:姜勇 刊期:2009年第12期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都是中国近代历史方面的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认知基础薄弱,因而学起来兴趣不浓,教师难以调动其情感,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大胆整合资源,创设具有~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情境,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触景生情,在情境中培育情感,

  • 浅析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德育功能

    作者:陈尔财 刊期:2009年第12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方式,心理辅导在德育工作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 一位“酗烟”学生的治疗

    作者:缪仁票 刊期:2009年第12期

    刘伟(化名)是高二上学期刚插入我班的寄读生,插班不到一个月,就三次吸烟被我发现。第一次在洗手间吸烟,理由是洗手间味道太浓;第二次是晚自习课间在学校操场的角落,理由是那天晚上有点冷;第三次是午休时间在学校旁的小河边,理由是烟瘾难熬。

  • 三种不良性格的成因及心理调适策略

    作者:顾利华 刊期:2009年第12期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大多十二三岁,开始步入青春初期。生理的逐渐发育,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一定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性格开始发生变化,显露出与以往不同的个性特征。但是,这个阶段学生的性格还没有完全定型,处于性格“转型期”和“完形期”,只要引导得当,那些影响学生成长的不利因素,完全可以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