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杂志 部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338/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观察、探索、话题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权益保护、讲堂、样本、第一线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3-3010
国内刊号:11-5338/G4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4
总发文量:6775
总被引量:4240
H指数:20
立即指数:0.0215
期刊他引率:1
  • 论领悟

    作者:张声远 刊期:2006年第10期

    “明德讲堂”栏目的设计思路是想多层次、多维度地讨论道德教育。每个不同的视角,都如同一盏灯,它们交织地投射在道德教育这块园地里,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道德教育提供自己独特的贡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2005年10月推出“明德讲堂”系列讲座,在此基础上成文,希望把这种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去。之所以采取讲堂的形式,是因为我们相信,道德...

  • 托尔斯泰对鲁迅人道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纪念鲁迅逝世70周年

    作者:翟广顺 刊期:2006年第10期

    教育活动是鲁迅和托尔斯泰人生与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深受托尔斯泰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人道主义为特征的教育思想。鲁迅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集中地体现在激烈地抨击反人道的旧世界,热情地关心儿童和青年上;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立足于用宗教精神“净化”心灵,存在落后和萎靡的倾向。他们的人道主义是自然率直的,而鲁迅在炽热中又透着冷峻...

  • 浅议儿童和平教育——从禁止武器类玩具谈起

    作者:胡晓 刊期:2006年第10期

    儿童是世界的未来,让热爱和平的思想在儿童的心中生根发芽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要引导儿童正确地对待军事游戏;让儿童适当地了解历史;学校应设计相关的和平教育课程等。

  • 学校隐性德育及其特点探微

    作者:薛莉 刊期:2006年第10期

    隐性德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存在于学校课程、学校制度和学校文化等三个领域。与显性德育相比,隐性德育的特点是:隐性的实施方式与明确的教育意图;潜在的内容与丰富的载体;影响的长期性和不可测量性。

  • 学生思想品德测评的三个问题

    作者:傅宝英 刊期:2006年第10期

    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简称品德测评。它是测评者采用科学的测评手段(工具),有目的地、系统地收集被测评者在某一时期主要活动领域内的品德特征信息,然后针对某一测评目标、体系做出数量或价值判断,或直接概括出个体品德行为独特性的过程。它既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事实判断,又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价值判断。

  • 初论巴赫金道德哲学的教育意义

    作者:杨桂青 刊期:2006年第10期

    前苏联著名学者巴赫金学术思想和理论的基础和主线是道德哲学,它是在反对伦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巴赫金的道德哲学研究文化世界和生活世界相统一的整体性世界,关注世界中的人,关心人能否过负责任的生活。巴赫金认为,“我”与“他人”是对立的,但这种对立并没有造成我与他人,我与世界的分裂,因为人在负责任的参与性行为中和世界统一起来...

  • 西方理性主义道德教育理论质疑

    作者:许敏 刊期:2006年第10期

    个体与实体(即伦理普遍性)的潜在统一与现实分离是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道德教育的使命是完成个体向实体的现实回归,实现个体与实体的现实统一。然而西方理性主义道德教育理论却突出个体是原子式存在的理性主体,否认实体即伦理客观精神的存在,使个体与实体完全分离,从而从根本上违背了道德教育的伦理解放本质。

  • 村镇学校少先队员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朱军 刊期:2006年第10期

    通过调查分析村镇学校少先队员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自我认识、个人志向、烦恼担忧、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情况,看到一个朝气蓬勃、天真纯洁的少先队员群体正在健康成长。

  • 道德箴言

    刊期:2006年第10期

    学校之目的,于读书、识字、学问、智识之外,当注重于双手万能,力求实用。凡能助双手生产之机械,我当仿造,精益求精,务使我能自造,而不依靠于人。必期制造精良,实业发达,此亦学校所有事也。

  • 品格教育在英国教育政策中的重现

    作者:詹姆斯·阿瑟 刊期:2006年第10期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品格教育在英国受到忽视。当前英国品格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也令人十分担忧。面对这种现象,英国政府一直不断努力并最终使品格教育重新被提上教育政策的议事日程。

  • 让人文之光照亮精神家园——江阴华士实验学校“中小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

    作者:夏青峰; 曾宝俊 刊期:2006年第10期

    江阴华士实验学校“中小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课题组5年来进行了有益探索。对中小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体现了社会和教育发展趋势。课题研究使师生获得全面发展,学校也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 中小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基本策略

    作者:曾宝俊 刊期:2006年第10期

    21世纪的教育需要人文关怀,现代社会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对中小学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育十分必要。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渠道,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环境,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力保障。

  • 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种典型效应

    作者:吴辰 刊期:2006年第10期

    在通过培养人文精神来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了几种奇妙的效应: 一、篮球架效应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静寂的校园里,平整的篮球场上,几座篮球架高傲地站立着,显得有些冷清。其实,篮球场在平时也大抵如此,偶尔有几个身材略高的学生在篮板下跃跃欲试,却永远也够不着那些高高在上的篮筐。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想,为什么不能把篮球...

  • ·读者来信·

    刊期:2006年第10期

    中国德育杂志社从2006年6月1日至7月1日面向全国举办了“征集建议,免费赠刊”活动,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积极反响。杂志社共收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上千名读者的来信,编辑部将陆续选登部分读者建议。

  • 践行“八荣八耻”提高人格修养

    作者:刘猛 刊期:2006年第10期

    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曾告诫学生说:“迈出家门一步,就肩负着家庭的荣辱;迈出校门一步,就肩负着学校的荣辱;迈出国门一步,就肩负着国家的荣辱。”他认为,学生就应该有荣辱观,“学生”就是学“生”,即学生活的知识、生存的技能、生命的价值。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起码的荣辱观,如果不会学“生”,他怎能“于国于家有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