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杂志 部级期刊

Moral Educatio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德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338/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观察、探索、话题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权益保护、讲堂、样本、第一线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3-3010
国内刊号:11-5338/G4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4
总发文量:6775
总被引量:4240
H指数:20
立即指数:0.0215
期刊他引率:1
  •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

    作者:魏英敏 刊期:2006年第07期

    “明德讲堂”栏目的设计思路是想多层次、多维度地讨论道德教育。每个不同的视角,都如同一盏灯,它们交织地投射在道德教育这块园地里,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道德教育提供自己独特的贡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2005年10月推出“明德讲堂’系列讲座,在此基础上成文,希望把这种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去。之所以采取讲堂的形式,是因为我们相信,道德...

  •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5年度科研统计数据公布

    刊期:2006年第07期

    刚刚印发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5年度科研统计年报》,汇集了我所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辉煌的科研成绩。目前,我所建有研究部6个,研究中心12个,另有若干虚拟研究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46人,其中从事科研工作的达到158人;博士生导师6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指导专家8人,访问学者导师17人;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75项,中央教育科...

  • 论美育与德育的融合

    作者:顾颉 刊期:2006年第07期

    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是指美育与德育相互渗透、整体和谐,使学习主体在教师创设的富于美感的教育情境中自由、自觉地形成良好道德和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实施审美型德育要贯彻审美感知与道德认识相促进、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相融合、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相统一、道德实践与审美实践相同步的原则。给德育以审美视点、形象美感、更多的情感投入和生活联...

  • 全球和宇宙背景中的道德教育:两种哲学范式(三)

    作者:成中英 刊期:2006年第07期

    三、基于自我修养的本体宇宙论的孔子模式 在阐述孔子教育模式的特点之前,有必要强调一下“为了道德的教育”(education for morality)和“道德教育”(moral education)的区别。“道德教育”有一个明确的道德目标,有相应的道德课程;“为了道德的教育”含义更加宽泛,它是一种为了使人成为一个能够保持并完善其人性的人,营造人与人之间相...

  • 闲暇·德性·现代德育

    作者:孙彩平; 贾长胜 刊期:2006年第07期

    闲暇生活由于具有自由与自为的特性而更能体现人的德性及其对德性精神的理解。工业化社会追求效率的原则驱逐了生活中的闲暇,也放逐了闲暇道德。现代德育也以注重工作及制度化生活的引导与规约为主要议题,因而导致了人的制度化生活与闲暇生活以及人的德性发展的不和谐状态。从和谐德性与人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德育改革应该关注闲暇德性。

  • 道德箴言

    刊期:2006年第07期

    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能力不足,责任可补。——但丁

  • 公民社会时代学校德育目标的思考

    作者:丁锦宏 刊期:2006年第07期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背负太多期望,德育目标呈现“高”、“大”、“全”倾向,而现实的教育效果可能连“底线”目标都无法达到。进入公民社会时代,学校德育应当把培养合格、负责任的公民作为基本目标。

  • 法家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作者:曾竞 刊期:2006年第07期

    法家德育思想建立在人性自私论的基础上,重视利益与道德的关系;倡导求实务实、奋力进取的精神;重法普法,营建遵纪守法的良好道德风尚;力主变法革新,旨在实现创造力的解放。对当前的德育建设有着诸多的启示。

  • 生命的幸运——访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徐传德

    作者:戴兴海 刊期:2006年第07期

    2006年4月26日,《中国德育》副主编杨一鸣博士就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德育采访了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徐传德。

  •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建构大学生的道德

    作者:于溪滨 刊期:2006年第07期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大学生的道德是一项迫切而重大的任务。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建构大学生道德,要发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要坚持个体教育、贴近生活、深入心灵;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重在“养成”;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与机制;要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大学生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尺度实现自我道德建构。

  • 知耻二论——知耻:荣辱观的根本

    作者:骞叔 刊期:2006年第07期

    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直接关涉到道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荣辱观。荣辱观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知耻;其次是明荣辱。本文只说说知耻。

  • 羞耻心是道德成长的起点

    作者:吴春明 刊期:2006年第07期

    几年前,曾听到朱小蔓教授不止一次地谈到,俄罗斯哲学家索罗维耶夫通过文化人类学的考察,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羞耻心是人类道德发生最重要的原始材料之一。当时我的心为之一动,直觉告诉我这是对的。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不断留心有关于此的更多证据,结果发现,无论是儒学还是佛教,都将羞耻心看作是人道德修养的原始起点。

  • 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互动”——对未成年人进行中华美德教育12年的探索

    作者:王殿卿 刊期:2006年第07期

    从中华传统美德当中选出“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八德,在内涵上进行现代转化,依次建构中华美德教育内容的新体系,并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创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互动”的教育模式。

  •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青少年诚信教育

    作者:黄秀清 刊期:2006年第07期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诚信教育为培养公民道德奠定基础。青少年荣辱观教育要尊重青少年主体精神,使德育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内容上应将中华美德的传承性与现代社会的时代特色相结合;德育方法上应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与道德生活的互动性相统一,应综合运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德育资源。

  • 对“过中国年”活动的思考

    作者:应杰 刊期:2006年第07期

    中国的“年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中国年”活动,能帮助青少年理解亲情,培育爱心,进而为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精神奠定情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