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华老年医学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特征与认知损害的关系 【正文】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特征与认知损害的关系

作者:王贺波; 吕佩源; 郭宗成; 王天俊; 张和振; 刘昌林; 靳玮; 冯亚青; 李玲; 赵大卫; 王建华 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石家庄050051
脑血管障碍   脑梗塞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摘要:目的分析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患者的临床特征、认知功能和磁共振成像特征,探讨SIVD患者腔隙性脑梗死(LI)和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认知损害的关系。方法依据Erkinjuntti提出的磁共振影像学(MRI)诊断标准确定SIVD患者53例,记录患者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并行头部扫描。应用半自动MRI定量方法测定其缺血性脑白质高信号(WMH)体积,记录LI数量,分析LI数量和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认知损害的关系。结果53例SIVD患者以假球麻痹症状和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体征最为常见,分别为18.9%(10/53)和37.7%(20/53)。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WMH体积呈正相关(r=0.518,P%0.05),简易智能量表(MMSE)得分与WMH体积呈负相关(r=-0.514,P〈0.05),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影响后,仅年龄与WMH体积呈正相关(r=0.400,P=0.004)。控制年龄、性别和受教育时间影响因素前后,LI数量和WMH体积均与MMSE得分呈负相关(分别为r=-0.456,-0.514,-0.385,-0.382;均P〈0.05)。受教育时间与MMSE得分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518,P〈0.001)。结论年龄可能不是SIVD患者认知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LI数量和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均为SIVD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LI数量增加、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程度加重预示认知功能损害的恶化。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