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华临床医师 涡流向量成像技术对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评价 【正文】

涡流向量成像技术对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评价

作者:仇萍 姚丙南 王朝晖 韩世琴 李建新 徐鹏 吉越英 兴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江苏省225700 兴化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苏省225700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脏起搏器   人工   血流向量成像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血流成像(VFM)技术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患者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132例植入DDD起搏器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起搏部位不同分为四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RVAP组)32例、右心室高位间隔面组(RVSP1组)20例、右心室中位间隔面组(RVSP2组)44例、右心室低位间隔面组(RVSP3组)36例。4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8个月测量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涡流相对于二尖瓣口的横向、纵向位置及圈数、涡流半值面积(S)、涡流直径(D)、最大涡流量、涡流强度以及术后18个月心电图QRS时限等指标。结果4组中,RVSP2组QRS时限最窄。与术前比较,四组患者18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均无显著变化(P>0.05); RVSP2组患者术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无显著变化(P>0.05),而RVSP1组、RVSP3组以及RVAP组患者NT-proBNP显著增加(P<0.05)。与术前比较,RVSP2组术后18个月组涡流圈数、最大涡流量、半径区域、涡流直径、涡流强度数值均无变化(P>0.05),而RVSP1组及RVSP2组涡流圈数及涡流直径增大(P<0.05),RVAP 组涡流圈数、涡流直径、涡流强度数值增加(P<0.05);术后18个月涡流圈数增加的3组中,以RVAP组增加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起搏,患者QRS时限最窄,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明显,为适宜起搏部位选择,VFM为评价起搏器患者术后血流变化及心功能变化提供新的检测方法。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