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华口腔医学 非金属桩及其临床应用 【正文】

非金属桩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程祥荣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30079
其临床应用   非金属桩   20世纪90年代   根管治疗后   全瓷修复体  

摘要:根管治疗后的牙齿有时仅有少量牙冠组织存在,需要制作桩来支持核及冠修复体。早在1728年,法国牙医Pattchard就开始将金属螺旋桩置于根管内为修复体提供固位。我国自1917年创办牙医学院以来也常规开展桩核临床治疗。由于金属桩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便于铸造和机械加工,易于满足各种不同的临床需要,特别在咬合紧、秸力大、根管内吸收、根管粗大以及牙体大面积缺损需要用桩来支持的等情况下,均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金属桩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尽管如此,金属桩也有一些不足,如在半透明的全瓷修复中能透出本身的金属颜色;易被腐蚀,其产物呈黑色,积存在全瓷修复体中,使牙龈缘变黑,严重影响美观;同时还存在造成根折的潜在危险。20世纪90年代,非金属桩开始应用于临床,其有效地克服了金属桩修复体使龈缘变黑的缺点。特别是陶瓷桩透光性好,用于全瓷修复体中更具有美观的效果。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