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 后侧pilon骨折与后踝骨折的影像形态学比较研究 【正文】

后侧pilon骨折与后踝骨折的影像形态学比较研究

作者:谢诗涓; 金丹; 余斌; 徐亚非; 刘松; 王尚冲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 广州510515; 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广东佛山528244
胫骨骨折   踝关节   组织学形态   后侧pilon骨折   后踝骨折  

摘要:背景:临床上,后侧pilon骨折和后踝骨折均很常见,但二者往往难以区分。目的:比较后侧pilon骨折与后踝骨折CT图像形态学的差异,为临床上二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123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据横切面骨折线的形态分别对后侧pilon骨折及后踝骨折进行分型。测量并比较两种骨折的横切面骨折线至双踝连线夹角(α角),矢状面骨折线同水平线夹角(β角),横切面骨折块面积同胫骨远端总面积比值(FAR1),矢状面骨折块面积同骨折线顶点水平线以下胫骨总面积比值(FAR2)。结果:76例后侧pilon骨折分为3型:Ⅰ型,后外侧斜型,46例;Ⅱ型,内侧延伸单一骨块型,10例;Ⅲ型,内侧延伸双骨块型,20例。47例后踝骨折分为2型:Ⅰ型,后外侧斜型,35例;Ⅱ型,小块撕脱型,12例。51.3%(39/76)后侧pilon骨折发生距骨后侧半脱位或全脱位,8.5%(4/47)后踝骨折发生踝关节外侧半脱位。后侧pilon骨折、后踝骨折α角多变,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8);但两种骨折的β角较恒定,均接近80°,后侧pilon骨折β角显著大于后踝骨折(P=0.04)。48.0%(36/75)后侧pilon骨折FAR1≥25%,55.9%(38/68)后侧Pilon骨折FAR2≥25%。后踝骨折FAR1、FAR2均〈25%。后侧pilon骨折FAR1、FAR2均显著大于后踝骨折(P=0.00,P=0.00)。结论:后侧pilon骨折与后踝骨折横切面骨折线形态多变,说明胫骨远端后侧关节内骨折所受暴力原因多变。二者矢状面骨折线都与地面基本垂直,但后侧pilon骨折与地面的垂直相关度更高。后侧pilon骨折发生踝关节脱位的概率大于后踝骨折。后侧pilon骨折块无论在横切面及矢状面的面积比均明显大于后踝骨折块。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