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杂志简介:《中国中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272/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国际刊号:1001-5302
国内刊号:11-2272/R
全年订价:¥ 156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87
复合影响因子:2.5
总发文量:9665
总被引量:168478
H指数:95
引用半衰期:5.235
立即指数:0.0794
期刊他引率:0.9193
平均引文率:12.1613
  • 扶贫视域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综述与展望

    作者:马楠 刊期:2018年第19期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中药材产品认可度的不断增加,中药材特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有关中药材产业扶贫的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普遍关注的领域。该文在回顾中药材产业扶贫提出背景及其发展的基础上,对扶贫视域下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从中药材产业发展与扶贫、中药材产业扶贫政策设计、中药材产业扶贫效用、中药材产业扶贫风险防范4个...

  • 林麝的人工繁殖新技术及麝香研究进展

    作者:王玉玲; 哈成勇 刊期:2018年第19期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陕西和四川,为我国主要药用动物之一。林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麝香化学成分复杂,现代鉴定方法丰富,药理作用表现多样,临床应用广泛。由于养殖林麝的科学规范管理度不够,加上过度狩猎及栖息地破坏等原因,导致野生和养殖林麝的种群数量、质量长期未能得到提高,所以适时开展自然发情、人工授精等繁...

  • 松萝酸及其类似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沙娜·吾肯; 焦顺刚; 杨鑫瑶; 高小力; 曲昌海; 张倩; 刘春生; 屠鹏飞; 柴兴云 刊期:2018年第19期

    松萝酸及类似物为地衣类植物的特征成分之一,是一类重要的有机酸类分子,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癌、抗炎镇痛、麻醉等药理活性,在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但也能引起皮炎甚至肝功能损坏。学者们通过化学分离类似物、有机合成衍生物或结构修饰等多种努力以寻找毒副作用更小或活性更好的类似物。该文对松萝酸及类似物的资源分布、分离鉴定、结构特征、合...

  • 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评价及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张慧; 陈燕; 汪佳楠; 姜慧洁; 沈潇薇; 颜继忠 刊期:2018年第19期

    指纹图谱技术能全面反映中药饮片或制剂的内在化学特征,具有"整体性"和"模糊性"特点,适用于评价中药配方颗粒在生产过程中各环节中间体及成品的质量。该文综述了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HPLC)、薄层色谱(TLC)、气相色谱(GC)及红外光谱(IR)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配方颗粒过程控制及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剖析。旨在加强多种指纹图谱技术...

  • 难溶性中药纳米混悬剂的体内外行为研究进展

    作者:申宝德; 沈成英; 徐玲霞; 朱卫丰; 袁海龙 刊期:2018年第19期

    纳米混悬剂(也可称为纳米晶体混悬剂或纳米晶)可通过减小粒径,增加比表面积,显著增加难溶性药物的饱和溶解度和溶出,改善其生物利用度,解决难溶性中药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的递送难题。该文在简要概括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的基础上,主要对难溶性中药纳米混悬剂的体内外行为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难溶性中药纳米混...

  • 调节糖脂代谢的苦味中药的化学及生物学研究

    作者:卢方晋; 丁丽琴; 曹世杰; 张德芹; 张伯礼; 邱峰 刊期:2018年第19期

    苦味是中药五味学说中的重要性味之一,具有泄下、燥湿和坚阴的功效特点。在常用中药中苦味药物占有很大的比例,表明苦味药物存在的重要性。中医临床上有很多善于运用苦味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实例,通过利用苦味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特点,对应糖尿病阴虚燥热、痰湿内阻的病机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实苦味中药调节糖脂代谢紊乱(糖尿病的主要特...

  • 新疆地区药用肉苁蓉表型多样性及聚类分析

    作者:张飘; 杨孟可; 朱军; 李晓瑾; 冯茹; 徐荣; 陈君 刊期:2018年第19期

    该文对3种药用肉苁蓉居群进行调查取样,选取来源于新疆17个肉苁蓉分布区的样点,生长状况良好的118份药用肉苁蓉样品的14项表观性状进行观察测量,对9个表型数量性状进行ANOVA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肉苁蓉表观性状变异丰富,9项性状指标有8项在种间存在显著差异。3种肉苁蓉性状总体变异系数以着花密度最大(71.1%),筒长变异系数最小(15.9%)。不同居群...

  • 土壤容重对活血丹生长、生理及药材品质的影响

    作者:邹俊; 刘丽; 郭巧生; 金林 刊期:2018年第19期

    通过对活血丹生长、生理及活性成分的测定,探究土壤容重对活血丹生长与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0.8,0.9,1.0,1.1,1.2,1.3 g·cm^-3 6个不同容重处理,测定活血丹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及其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活血丹各生长指标和生物量均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活血丹干重在1.0 g·cm^-3处理达到最大值5.70 g;光合色...

  • 遮阴对珠子参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和皂苷积累的影响

    作者:黄文静; 孙晓春; 李铂; 史鑫波; 岳正刚; 蔡兴航; 杨洁; 唐志书 刊期:2018年第19期

    为研究不同遮阴处理下皂苷合成关键酶表达对珠子参总皂苷合成与积累的影响,以全光照、30%遮阴和50%遮阴3种处理下的盆栽珠子参为材料,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珠子参叶和根茎中3个关键酶基因(CAS,DS,β-AS)的表达和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在开花期CAS,DS,β-AS均在珠子参地上部分高表达,30%遮阴处理显著抑制了叶...

  •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牛蒡子药材与伪品药材混合粉末鉴定研究

    作者:邢艳萍; 陈思有; 许亮; 梁勇满; 王佳豪; 王冰; 刘涛; 康廷国 刊期:2018年第19期

    牛蒡子是我国传统中药,主要伪品为毛头牛蒡、水飞蓟、云木香、大翅蓟、紫穗槐等果实。传统鉴定方法或分子条形码技术可以对牛蒡子和其伪品进行鉴定,但是对牛蒡子与其伪品混合粉末的鉴定较困难。该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牛蒡子以及其5种伪品混合粉末ITS2序列进行测序,对混合粉末物种进行鉴定,为牛蒡子药材混合粉末的鉴定提供新思路。对药材混合...

  • 中药提取液化学成分与喷雾干燥黏壁现象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佳璇; 施晓虹; 赵立杰; 杜若飞; 冯怡; 王优杰 刊期:2018年第19期

    探索中药提取液有机酸、小分子糖、蛋白质等化学组分与喷雾干燥黏壁的相关关系。该研究选取55种常用中药,测定中药提取液中柠檬酸、果糖等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并将提取液喷雾干燥,观察喷干黏壁情况;通过主成分分析(PCA-X)、系统聚类分析(HCA)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对各化学成分与黏壁现象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寻找与黏壁有关的关...

  • 小檗碱等7种中药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RC膜透过规律及机制初探

    作者:徐丽; 李益群; 姚薇薇; 朱华旭; 唐志书; 邢卫红; 黄莎莎; 彭静; 李博; 刘红波; 郭立玮 刊期:2018年第19期

    为解析不同生物碱的膜透过规律,以典型中药生物碱类化学成分为代表,选用7种具有不同母核和取代基结构的中药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小檗碱、巴马汀、青藤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汉防己甲素,配制成相同摩尔浓度的模拟溶液,进行RC1K膜和RC5K膜的过膜实验。以各物质过膜的动态透过率、总透过率和总吸附率的值为指标,结合过膜前后膜表面的扫描...

  • 藏药喉毛花中1个新萘甲醛类化合物及其抗TMV活性研究

    作者:王小龙; 李萍; 李晶; 陈建华; 杨光宇; 胡秋芬; 张承明; 李干鹏 刊期:2018年第19期

    对藏药喉毛花Comastoma pulmonarium全株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硅胶、凝胶、MCI-gel树脂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喉毛花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到1个萘甲醛类新化合物,该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鉴定为5-甲氧基-2-甲基-7-(2-氧代丙基)-1-萘甲醛(1)。对该化合物进行了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

  • 基于特征碎片离子的质谱导向策略用于中药白鲜皮中喹啉类生物碱成分的追踪分离

    作者:郭茜茜; 毕启瑞; 汪哲; 谭宁华 刊期:2018年第19期

    白鲜皮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常应用于中药复方、临床以及实验研究中。喹啉类生物碱为其中一类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活性。该研究首先对白鲜皮中生物碱成分进行化学分离,得到8个喹啉类生物碱(1~8),发现常规化学分离手段已难以再分离得到喹啉类生物碱成分,期望通过建立质谱分析策略用于指导靶向性获得白...

  • 基于川芎内生枯草杆菌初步研究川芎中川芎嗪的来源

    作者:尹丹丹; 杨沫; 王运来; 刘浩坤; 周敏; 许钒 刊期:2018年第19期

    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重要的活性成分,其含量一直存在争议。药用植物内生菌可代谢产生与宿主相同的活性物质,该研究从川芎内生枯草杆菌这一途径,体外将分离的内生菌接种至川芎基质进行固态发酵,初步研究川芎中川芎嗪的来源。采用组织研磨法分离川芎内生枯草杆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常规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RNA分子技术对内生菌株进行鉴定;筛选出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