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杂志简介:《中国中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272/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国际刊号:1001-5302
国内刊号:11-2272/R
全年订价:¥ 156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87
复合影响因子:2.5
总发文量:9665
总被引量:168478
H指数:95
引用半衰期:5.235
立即指数:0.0794
期刊他引率:0.9193
平均引文率:12.1613
  •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中医药研究的新策略

    作者:张爱华 孙晖 闫广利 王萍 韩莹 王喜军 刊期:2015年第04期

    证候和方剂是中医学的2个关键科学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医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其配伍的科学性和临床的有效性是中医药科学价值的具体体现.然而,中医证候的模糊性及方剂的复杂性极大地限制了方剂的效应评价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确认.如何解决证候的诊断标准,以及相关的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确认是国际关...

  • 配伍甘草对大黄泻下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彬 李晓波 刊期:2015年第04期

    大黄是一味常用大宗药材,临床上配伍应用非常广泛.蒽醌类物质为其泻下作用主要活性成分,中医认为大黄泻下峻猛为大黄的毒性.有着"国老"美誉的甘草,一直被认为是解毒圣药,缓和药性,调和诸药.该文将大黄配伍甘草减毒作用分为煎煮过程、肠道代谢2个环节,分别从化学成分、肠道菌群、Ⅰ/Ⅱ相代谢、药物转运方面综述近年来大黄配伍甘草减毒的研究进...

  • 黄连和吴茱萸配伍现代研究进展

    作者:邱超 崔元璐 齐学洁 姜恒丽 王强松 刊期:2015年第04期

    黄连和吴茱萸在传统临床应用中,常按不同比例配伍用于各种胃热、胃寒证,治疗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应用及分子药理学理论的发展,黄连与吴茱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已得到比较充分的研究.该文主要采纳Pubmed中收录的文献,尤其侧重国际同行的研究成果以及黄连与吴茱萸中主要化学成分组分配伍的研究进展,从化学成分分析、药理学及生...

  • 丹参及其主要成分保肝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媛 吴芹 石京山 陈修平 丹参 刊期:2015年第04期

    丹参是临床最常用的中药之一,丹参的药效物质基础主要包括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和水溶性的丹酚酸类.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传统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及其主要成分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近来研究显示,丹参及其主要成分对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醋氨酚、酒精等制备的肝损伤模型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文对丹参的保肝...

  • 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陈林伟 秦昆明 朱艳汇 蔡皓 李伟东 蔡宝昌 刊期:2015年第04期

    中药材产地加工是药材生产与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不仅起到去除其非药用部位以净制、终止其生理生活状态以利于干燥等目的,同时通过适宜的加工方法,可促使药用部位中药效物质的最大保留、毒性成分的有效降低、化学成分间的相互转化等物理化学变化.因此,基于传统经验形成的药材产地加工方法赋予了中药材性状、规格、品质、药性等诸多内涵,蕴涵着丰...

  • 不同气候区丹参生物量、有效成分变化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辰露 梁宗锁 郭宏波 刘景玲 刘岩 刘峰华 魏良柱 刊期:2015年第04期

    通过在陕西境内由南向北的3种典型气候区以及过渡带布设22个试验区,将同一种源丹参种苗于春季栽植于上述试验区,统一规范人工栽培管理,采用HPLC检测样品的二萜醌类成分(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并测定生物量数据(根长、分根数、根直径和根干重).由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平台和陕西省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获取试验区的降...

  • 蚯蚓粪中放线菌分离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汪学军 闫双林 闵长莉 杨艳 刊期:2015年第04期

    采用平板涂布法分离蚯蚓粪中的放线菌,采用琼脂块法初步研究了蚯蚓粪中放线菌的抗菌活性,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抗菌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从蚯蚓粪中共分离到放线菌26株,其中16株对指示菌株有抗菌活性,占分离放线菌总数的61.54%;菌株QYF12,QYF22对藤黄八叠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具有较强的拮抗作...

  • 基于熔解曲线分析技术的鹿茸药材分子鉴别

    作者:陈康 蒋超 袁媛 黄璐琦 金艳 刊期:2015年第04期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是一种主要用于基因分型和突变扫描的分子诊断技术,在中药真伪鉴定中有着广泛应用前景.文章将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应用于鹿茸真伪鉴别,利用COⅠ序列,在退火温度为60 ℃,45个循环数的条件下,建立正品鹿茸药材熔解曲线模型,并筛选确定其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的适宜范围.结果表明,鹿...

  • 药用牡丹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作者:曹亚悦 朱再标 郭巧生 刘丽 王长林 刊期:2015年第04期

    对收集的31份不同产地药用牡丹种子进行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生根率及发芽率等指标的测定,通过SPSS分析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以生根率、发芽率及净度作为主要参考指标,生活力、千粒重、含水量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并结合实际生产,将药用牡丹种子分为3个等级,初步制定了药用牡丹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 红花黄酮醇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杨文婷 刘秀明 万秋 姚娜 王南 张雪萌 焦重达 李海燕 李校堃 刊期:2015年第04期

    黄酮醇合酶(flavonol synthase,FLS)是黄酮化合物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本文在红花转录组测序结果中获得中间序列的基础上,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我国传统中药材红花花瓣中克隆到黄酮醇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该基因全长1 201 bp,开放阅读框1 011 bp,编码336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红花FLS基因编码氨基酸与同属菊科植物氨基酸具有一定的...

  • 民间药星宿菜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作者:吴志瑰 付小梅 胡生福 裴建国 葛菲 褚小兰 范崔生 刊期:2015年第04期

    民间药星宿菜疗效确切,使用广泛,为发掘这一民间药资源,该文建立了该药形态组织学方面的标准.笔者通过观察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利用常规生药制片技术制片并鉴别组织构造特征等方法对其进行品种鉴别.形态观察发现植物叶的着生方式及雄蕊与雌蕊的特点可以作为《中国植物志》的完善补充.药材外观性状为全草类药材特点,主要包含根茎、茎及叶.首次报...

  • 萜烯类经皮促透剂对皮肤活性表皮层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兰颐 王景雁 刘艳 茹庆国 王逸飞 于竞新 吴清 刊期:2015年第04期

    该文选择HaCaT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测定萜烯类经皮促透剂对皮肤活性表皮层的影响,探讨其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作用机制.选择具良好经皮促透效果的萜烯类化合物,即薄荷醇、柠檬烯、1,8-桉树脑、薄荷酮、4-萜品醇和长叶薄荷酮;采用MTT试验测定萜烯类经皮促透剂的细胞毒性,利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RAP)考察不同萜烯类促透剂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采用流...

  • ICP-MS对六味地黄多糖部位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溶出特性的研究

    作者:胡军华 刘威 仲海洁 李家春 钱俊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刊期:2015年第04期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建立六味地黄多糖部位中锂(Li)、铍(Be)、硼(B)、钛(Ti)、镁(Mg)、铝(Al)、钒(V)、铬(Cr)、钴(Co)、锰(Mn)、铁(Fe)、镍(Ni)、铜(Cu)、锌(Zn)、镓(Ga)、砷(As)、锶(Sr)、镉(Cd)、锡(Sn)、锑(Sb)、钡(Ba)、汞(Hg)、铊(Tl)、铅(Pb)和铋(Bi)共25种重金属...

  • 何首乌炮制前后对大鼠肝脏的损伤比较及敏感指标筛选

    作者:涂灿 蒋冰倩 赵艳玲 李春雨 李娜 李晓菲 贾歌刘畅 庞晶瑶 马致洁 王伽伯 肖小河 刊期:2015年第04期

    比较何首乌生品和炮制品对大鼠肝脏损伤作用的差异.以生何首乌、制何首乌75%乙醇提取物按可比生药量(50 gkg-1),连续灌胃给药6周,动态检测血清生化指标,6周后检查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筛选何首乌肝损伤的敏感指标.实验结果显示生何首乌组大鼠血清ALT,AST,ALP,DBIL,TBIL显著性升高(P〈0.05或0.01);IBIL,TBA显著性降低(P〈0.0...

  • 从蛋白质自组装的角度探析甘草附子配伍减毒机制

    作者:李冰洁 沈勇 廖日滔 高观祯 柯李晶 周建武 饶平凡 刊期:2015年第04期

    甘草与附子配伍有减毒增效的作用.该研究从中药汤剂甘草和附子混煎过程中蛋白质自组装的现象入手,以甘草蛋白和附子主要毒性物质——乌头碱为研究对象,探析甘草附子配伍减毒机制.研究发现经分离纯化后的甘草蛋白在pH 5时可通过自组装形成粒径为(206.22.02) nm的稳定颗粒,且可与乌头碱形成平均粒径为(238.201.23) nm的甘草蛋白-乌头碱稳定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