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杂志简介:《中国中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272/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研究专题、综述、 制剂与炮制、化学、 药理、药代动力学、临床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国际刊号:1001-5302
国内刊号:11-2272/R
全年订价:¥ 156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87
复合影响因子:2.5
总发文量:9665
总被引量:168478
H指数:95
引用半衰期:5.235
立即指数:0.0794
期刊他引率:0.9193
平均引文率:12.1613
  • 苦参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郭林丰 童姗姗 余江南 徐希明 刊期:2013年第20期

    参碱是中药苦参、山豆根、苦豆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苦参碱的抗肿瘤活性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苦参碱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自噬、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侵袭、抑制血管生成、抑制NF—KB表达等多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并能与化疗药物协同作用。随着苦参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其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将具有广阔的...

  • 百合科药用植物丫蕊花的研究进展

    作者:夏黎 郭强 张水英 梁永枢 姚万龙 张现涛 刊期:2013年第20期

    丫蕊花Ypsilandrathibetica是百合科丫蕊花属植物,以全草人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结等功效,主治瘰疬,小便不利等症,在民间应用较广泛。化学研究显示,甾体皂苷是丫蕊花的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据作者统计,到目前为止从丫蕊花中共报道了51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包括螺甾烷和呋甾烷2种主要类型;药理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丫蕊花具有抗肿瘤、缩宫...

  • 胞内、外Ca2+在水杨酸诱导丹参幼苗迷迭香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曹蓉蓉 党小琳 行冰玉 张婧一 董娟娥 刊期:2013年第20期

    目的:为探讨胞内、外钙离子是否在水杨酸诱导丹参迷迭香酸生物合成中起作用。方法:以生长50d的丹参幼苗为材料,通过喷施水杨酸诱导迷迭香酸合成量增加,再利用胞外钙通道抑制剂verapamil(Vp)和LaCl3、胞内钙调素拮抗剂trifluoperazine(TFP)和胞内钙通道上IR受体抑制剂LiCl处理,分别考察水杨酸、钙离子通道抑制剂/钙调素拮抗剂处理后迷...

  • 不同寄主锁阳种子质量差异及相互寄生关系研究

    作者:罗光宏 王进 颜霞 张勇 张贵喜 王建强 刊期:2013年第20期

    以自然条件下充分成熟的唐古特白刺、泡果白刺、西伯利亚白刺、霸王、骆驼蓬上寄生的锁阳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种子形态特征、胚率、生活力、千粒重、净度、含水量的差异及不同寄主种子的相互寄生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寄主锁阳种子在形态、颜色及表面状态极其相似,根据种子形态,无法对其寄主进行判断,对于寄主为唐古特白刺、西伯利亚白刺、...

  • 昆仑雪菊与杭菊、贡菊主要活性成分比较

    作者:王亮 汪涛 郭巧生 黄勇 徐浩坤 刊期:2013年第20期

    用RP—HPLC法测定昆仑雪菊和杭菊、贡菊中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木犀草苷和槲皮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昆仑雪菊和杭菊、贡菊主要活性成分相似,但不同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昆仑雪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及槲皮苷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7.46,46.58,26.01mg·g^-1,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分别高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2....

  • 铁皮石斛HSP70基因的克隆及冷胁迫表达分析

    作者:李东宾 高燕会 斯金平 朱玉球 刊期:2013年第20期

    目的:揭示铁皮石斛热激蛋白HSP70基因冷胁迫表达,为耐低温品系选育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根据已获得的HSP70基因片段序列,采用RACE方法从铁皮石斛中克隆到HSP-IO基因全长cDNA序列。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并运用实时定量PCR进行冷胁迫下表达分析。结果: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2296bp,包含一完整的1944bp的开放阅读框,编...

  • 脱氧土大黄苷-β-环糊精超分子包合物的制备及包合物性能研究

    作者:郭明 王春歌 殷欣欣 杜洪臣 刊期:2013年第20期

    通过均相法制备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脱氧土大黄苷(Desoxyrhaponticin,DES)包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测定包合物的包合率、主客体包结比、超分子体系的结合常数及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设计的方法合理,成功制备包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包合物的包合率为38%;利用荧光光谱法测得...

  • 基于多孔二氧化硅的肉桂挥发油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作者:朱春霞 蒋艳荣 张振海 丁冬梅 贾晓斌 刊期:2013年第20期

    优选基于多孔二氧化硅的肉桂挥发油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多孔二氧化硅吸附肉桂挥发油后,以海藻酸钠为骨架材料,通过滴制法制备肉桂挥发油微球;以微球粒径及分布、载药量和包封率等作为考察指标,采用k(3。)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镜(SEM)、综合热分析(TGA)和红外光谱(IR)等方法对肉桂挥发油微球进行表征,并进行...

  • 农吉利碱脂质体中药物含量及包封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作者:熊阳 章德军 薛清芳 黄绳武 刊期:2013年第20期

    该文建立了HPLC测定农吉利碱脂质体中药物含量的方法,农吉利碱在1.6~102.4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分别为0.61%,0.92%,1.7%,1.6%,农吉利碱的回收率为(99.96±0.50)%,表明HPLC可以准确测定农吉利碱脂质体中药物;同时建立了微柱离心法测定农吉利碱脂质体中药物包封...

  • 市售小柴胡颗粒的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闫磊 林龙飞 张慧 党晓芳 倪健 刊期:2013年第20期

    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市售小柴胡颗粒的指纹图谱,并对不同厂家和同一厂家不同批次小柴胡颗粒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首次对其中7种主要指标性成分进行了指认,为小柴胡颗粒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较为全面的分析手段。

  • 生血宁片指纹图谱的研究

    作者:聂晶 胡华胜 陈晓颙 刘娟娟 李珂 罗京 刊期:2013年第20期

    建立中药制剂生血宁片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以二氢卟吩e6(chlorine6)为对照品,采用SHISEIDOCapcell—pakC18色谱柱(4.6mmx250mm,5μm),以0.2%甲酸溶液含20mmol·L^-1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流动相A,乙腈-甲醇-丙酮(50:50:5)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92nm,流速1.0mL·min^-1,柱温45℃。指纹图谱共标定10个共有峰,各共有峰相...

  • 金铁锁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周欣 王垄 田园 龚小见 赵超 杨世林 刊期:2013年第20期

    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从金铁锁Psammosilenetunicoides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3'-(4,5-dimethoxynaphthalene-2,7-diyl)bis(1-nitropropan-1-one)(1),d-菠甾醇-3-D-β-D-葡萄糖苷(2)和d-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棕榈酸酯(3)。1为含硝基的新化合物,2和3为...

  • 人源肠内菌转化通脉方的化学研究

    作者:吴帅 徐嵬 杨秀伟 刊期:2013年第20期

    研究人源肠内菌转化“通脉方”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LH-20、半制备性高效液相等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Ms和NMR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离鉴定了26个化合物,分别为苯丙酸(1)、6"-O-乙酰基葛根素(2)、芒柄花素(3)、大豆苷元(4)、对羟基苯丙酸(5)、吲哚-3-丙酸(6)、染料木素(7)、异芒柄花素(8...

  • 苦参中非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作者:张翅 马悦 高慧敏 刘晓谦 陈两绵 张启伟 王智民 李安平 刊期:2013年第20期

    该文采用硅胶和HPLC等色谱手段,从苦参茎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从苦参根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corchionoside C(1),丁香苷(2),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3),松柏苷(4),benzylO-β-D—gluco—pyranoside(5),番石榴酸(6),i叶豆紫檀苷(7),苦参酮(8),三叶豆紫檀苷-6’-单乙酸酯(9),槐属...

  • 马肾果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陈凤英 赵梦丹 刊期:2013年第20期

    研究马肾果叶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LH-20、高效制备液相等方法,对马肾果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MS)、波谱数据分析(^1H-,^13C-NMR)进行结构鉴定。从马肾果甲醇提取物中分离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dasy.clamide(1),aglamideA(2),aglamideB(3),aglamideC(4),aglamideD(5),aglaroxinA1—O-acetat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