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

中国音乐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usicology i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音乐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16/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著作推介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0042
国内刊号:11-1316/J
全年订价:¥ 18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5
复合影响因子:0.49
总发文量:953
总被引量:8465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9.8182
立即指数:0.1282
期刊他引率:0.9361
平均引文率:15.1667
  • 礼俗仪式音乐价值的文化认知——从波斯—阿拉伯玛卡姆的起源“集会”仪式谈起

    作者:管建华 刊期:2017年第02期

    礼俗“集会”仪式的音乐活动与“永恒客体”的音乐形式是两种类型音乐的文化存在,而非所谓“进步”与“落后”的两种存在。东方音乐的玛卡姆、曲牌、拉格都是在一种音乐活动中的表现,而非固定的音乐“曲式”,东方与西方音乐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现实实有”音乐与“永恒客体”音乐。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集会”仪式是阿拉伯文学玛卡梅...

  • 瑶族婚俗仪式音乐的历史与变迁

    作者:赵书峰 刊期:2017年第02期

    本文对瑶族婚俗仪式音乐展开“历史与田野”双重维度的观照,进而把握瑶族传统音乐的整体文化意义。笔者通过对广西贺州过山瑶婚俗仪式音乐的考察,认为其是自宋代以来瑶族传统文化在长期的中国政治、社会、历史发展语境中,经受一系列“濡化”“涵化”过程的礼俗文化产物。它同时也是多元化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与他文化互动、交融后的一种文化的选...

  • 明代的太常乐舞生

    作者:张咏春 刊期:2017年第02期

    乐舞生是明清时期一个出身于“非贱民”阶层,主要承应封建国家大、中祀吉礼之雅乐,与乐户在社会身份、管理机构、行使职能等方面有明显区别的群体。明代太常乐舞生是元代礼乐户的后继者,太常乐舞生的管理机构神乐观是元代大乐署的延续。

  • 国家在场——佛教音声文化研究的重要维度

    作者:孙云 刊期:2017年第02期

    国家力量在佛教音声的历史流变中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帝王崇佛与官乐佛存,“三武一宗”灭佛与僧人破戒奏乐,《申明佛教榜册》的颁施与瑜伽教僧的专职化,永乐皇帝“名称歌曲”的颁施与俗曲佛用传统的合法化,藏传佛教音声在汉地的传承无不彰显出“国家在场”的重要影响,国家在场是佛教音声文化研究的重要维度。

  • 《诗经》“二南”乐歌与“礼”“俗”

    作者:李方元; 韩朝 刊期:2017年第02期

    周初始创“礼乐制度”,赋予“乐”以新义。“乐”本民俗之物,后被纳入“礼制”,表明周“乐”有自身的历史进程。该进程既是“乐”义衍生的过程,亦是周“乐”演变的过程。《诗经》“二南”乐歌编撰过程及其“多义性”即是例证。本文从民俗角度着眼,讨论《诗经》“二南”乐歌中与此相关的问题:1.周代的“礼俗”与礼俗乐之关系;2.《诗经》“二南”...

  • 董仲舒乐论思想研究——以《春秋繁露》《天人三策》中的乐论思想为例

    作者:王维 刊期:2017年第02期

    本文从董仲舒《春秋繁露》《天人三策》的上下文出发,对其中的“乐者,盈于内而动发于外者”“声发于和而本于情”等乐论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研究中笔者发现这些乐论思想之间实际上存在着相互矛盾的论述,但这些矛盾之处并不是董子的无意之举,而是有着“春秋笔法”般的隐讳用途,其隐而难明的表达背后蕴含着一代大儒董仲舒对于世俗人间的深切...

  • 琵琶类乐器东传韩半岛考

    作者:钟芳芳 刊期:2017年第02期

    目前学界主要依据中国史料记载来论述琵琶类乐器东传韩半岛的过程。本文通过深入研究三国和统一新罗时期韩半岛的琵琶考古材料,结合中韩原始文献,对阮咸琵琶、四弦曲项琵琶、五弦琵琶东传韩半岛的具体脉络做了详细的考察。

  • 乐史钩沉——中国近现代音乐家、教育家李树化的史料补遗与再探究

    作者:杨绿荫 刊期:2017年第02期

    李树化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钢琴家,为我国早期的音乐教育、音乐理论和作曲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在张静蔚教授《音乐家李树化》一文的基础上,根据李树化的独女李丹妮博士提供的珍贵史料,进一步厘清了李树化早年的经历,纠正了一些旧说,填补了一些空白,不仅使读者完整系统地了解李树化的生平及创作情况,也集齐了...

  • 甘美兰斯连德若音阶律学原理的新发现——从苏灵笛开孔比例看东方音律中隐含的物理基础

    作者:喻辉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民族音乐学家们无论是用基于西方观念的律学理论进行演绎还是通过各种测音实践进行归纳,都没有能对甘美兰音乐斯连德若音阶的构成形成一个音律理论共识。本文通过对甘美兰乐队中的吹管乐器苏灵笛制作过程中音孔开孔距离比例的实际调研和分析,探索斯连德若音阶结构背后隐藏的声学和律学规律。同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种以谐音...

  • 清代乐律学家地理分布研究

    作者:石林昆; 赵振宇 刊期:2017年第02期

    通过对乐律学家籍贯的分布复原,可以看出清代乐律学研究呈现出“南北两极”的地理态势,这一态势可以说是自元、明以来乐律学研究中心南移趋势的继续发展。其中,京师作为政治中心,加之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对乐律学理论的偏好,形成京师发达区;南方乐律学研究的繁荣则是以良好的教育环境、安定的生活环境为基础,形成苏浙皖发达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

  • 论《律吕正义后编》中的琵琶、二弦音律

    作者:吴浩琼 刊期:2017年第02期

    从两汉到明代,对于有品弹弦乐器而言,始终没有出现过类似对琴的弦长、徽位音、按音等具体尺度的记载,直至清代乾隆御制《律吕正义后编》,才有了对琵琶、二弦等有品弹弦乐器的全弦长以及各品柱弦长的详细记载。这对于有品弹弦乐器的音律研究,弥足珍贵。乾隆御制《律吕正义后编》所载之四象(相)十三品琵琶、十七品二弦二者弦度比之同一,且“以《...

  • 无象之相——佛教祭礼乐象的视觉人类学观想

    作者:邓启耀 刊期:2017年第02期

    本文尝试的“以乐观礼”,偏重于观人、观文及与此相关的人祖关系、人神关系、人与国家的关系等。无象之相,观想的,其实是众生相。通过对摩梭人藏传佛教喇嘛和民间祭司“达巴”合作吟奏的创世古歌和祭礼音乐,分析摩梭人以音声导引亡魂和永生者,实现转生或换寿的神话意象,以及藏传佛教、苯教与摩梭人达巴教整合的情形。通过比较彝汉混居地一次源于...

  • 声音的文脉:英国与爱尔兰音乐人类学研究现状综论

    作者:罗易扉 刊期:2017年第02期

    纵观世界音乐人类学学术史,英国与爱尔兰人类学者介入音乐研究可谓世界先行者,当代此地区音乐人类学研究仍呈现活泼态势。本地区选择性研究区域多集中在亚非地区及本土地域,基本呈现为亚洲音乐、非洲音乐、城市音乐人类学及中国音乐研究。当代此地区音乐人类学具有深刻传播力,在沿袭传统亚非地区音乐研究之外,同时关注城市亚文化丛研究。在学术...

  • 赣南客家礼俗音乐崇祖现象的故事形态学分析

    作者:肖艳平 刊期:2017年第02期

    戏曲演剧与吹打乐是赣南客家传统礼俗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故事形态学的分析方法对礼俗音乐承载体——赣南采茶戏与唢呐公婆吹传说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二者不仅作为礼俗中的传统乐器与戏曲样态,还承载着客家族群的历史记忆,它以参与客家礼俗音乐文化的方式表达族群的特殊崇祖心理。

  • 海菜腔“曲子师傅”现象折射出的滇南彝文化传承脉络——从海菜腔传播的原点“异龙湖区域音乐文化现象”切入

    作者:苏毅苗 刊期:2017年第02期

    “曲子师傅”是海菜腔的创造者与传播者,“曲子师傅”以自身特有的行为方式传承并完善着海菜腔,而海菜腔在区域文化中的社会影响及其自身发展的历程,也不同程度地反哺和滋养着“曲子师傅”,同时也撞击着曲子师傅的观念与行为。曲子师傅与海菜腔的互动,构成了滇南彝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曲子师傅”与海菜腔在社会历史、社会文化的维度中互为依...